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第三版。在第一、二版的基础上,主编丁柏铨教授广泛搜集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从头至尾进行了全面审读和修订:增加了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相应内容;对"新闻写作的创新"一章作了较大修改;对书中的若干文字表述进行反复推敲,力求更加准确;在保留富于生命力的经典案例的同时,删除某些略显陈旧的个案,大量增加鲜活的新例,努力做到中西经典案例兼收并蓄;注重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成功经验的学理思考,注重将近期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吸纳到本教材之中。编者通过各种努力,力求使该教材臻于完善。《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例新颖,是当今新闻采访写作教学、研究领域一本颇有特色的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传播研究人员的业务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
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能敏感地觉察生活中的异常
二、能活跃地进行创新思维
三、能富于成效地与人交流
四、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
五、能不畏艰辛地战胜困难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
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
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始点
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特点
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
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
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一、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
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
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
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
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
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一、采访前资料准备的重要性
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
三、坚持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
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
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
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
二、制订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
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
一、在合适场合创造采访机会
……
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
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
第九章消息写作(上)
第十章消息写作(下)
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
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
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
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
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
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
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三版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柏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415773
开本 16开
页数 528
版次 3
装订
字数 59000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1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6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7: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