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引爆超级粉丝(人口红利时代的商业新引擎)/盛世新管理书架
内容
试读章节

巨头企业采取的发展措施很可能引起同领域内其他企业的效仿。近年来,腾讯的发展模式似乎都与“粉丝经济”脱不了干系,无论是“腾讯电影+”,还是“星影联盟”都离不开粉丝的作用。

而“粉丝”进入国内大众的视野,可追溯到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选秀节目。那么,在粉丝已经活跃过那么多年后,腾讯发力“粉丝经济”的原因在哪里?之前,腾讯已经涉足文学及动漫领域,成立腾讯动漫、阅文集团。2015年9月17日,腾讯影业在北京落成。腾讯进军电影行业是否也与“粉丝经济”有关?企业需要经历哪些发展步骤,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粉丝经济”模式?

事实上,使“粉丝经济”活跃起来的不是粉丝,而是粉丝文化。

如上文所述,“粉丝”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近到2005年的超女,远到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诗文、曲艺都曾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称自己为某个公众人物的粉丝,以前有喜欢李宇春的“玉米”、喜欢郭德纲的“钢丝”,现在有热衷于苹果产品的“果粉”、天天看美剧的“美剧粉”。随着时代的发展,“粉丝”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与传统模式下的“粉丝”相比,现在的粉丝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一方面,之前,互联网应用还未普及开来,“粉丝”作为信息接收者只能了解到媒体向他们发布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社交平台十分有限,粉丝之间的联系很少,对绝大多数粉丝来说,他们崇拜的公众人物都是高高在上的,接触渠道非常少。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用户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除了能够接受信息之外,用户本身也可以制作信息内容并进行传播与推广,粉丝会寻找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推崇对象的人,并通过社交平台聚集到一起。因此,与传统模式相比,粉丝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QQ、微信、微博都可以作为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社交平台的应用,用户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递,也可以进行情感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对社群整体产生认同感,而随着社群规模的壮大,又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

社群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建立起内部的统一精神与社群文化,并拥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与判断标准。一般情况下,对于某种意见或者观点,他们要么认可,要么排斥,而不会选择折中。

总结上文不难得出,从根本上来说,社群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在传统模式下的“粉丝”通常只限于某个人;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粉丝”已经发展成一种文化。“粉丝”这个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称那么简单,它象征着这个群体拥有共同的兴趣或生活方式,每个个体都是粉丝群体中的组成部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粉丝的商业价值逐渐显露出来,“粉丝经济”引起人们的关注。

1.4.2 内容+粉丝:打造明星IP粉丝经济

内容是所有模式发展的基础,“粉丝经济”当然也包含在其中。

提起腾讯在内容方面的发展,很多人以为,腾讯的措施不外乎在内容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渲染,以此扩大营销范围。但事实上,腾讯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粉丝的重要性并开始注重自身的粉丝群建设。

腾讯于2012年3月正式宣布推出“泛娱乐”战略,计划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开展IP运营。2014年4月,腾讯副总裁程武全面解读了泛娱乐战略,将其定义为“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可见,早在2012年,腾讯就在进行内容方面的准备工作,为“粉丝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

2013年3月21日,腾讯动漫原创发行平台正式建立。之后,腾讯又成立了自己的文学平台,并于2014年9月17日正式推出“腾讯电影+”影视业务平台。此外,腾讯在游戏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至此,腾讯的发展已经涵盖了动漫、文学、影视及游戏在内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利用平台优势,腾讯召集了一大批优秀作者,推出了很多高质量内容,吸引了众多用户,并逐渐发展成腾讯的“粉丝”用户。

据统计,入驻腾讯文学网站的作者超过30万,其作品规模达到35万;而在所有游戏公司中,腾讯的玩家数量与收入规模居于全球首位;同时,腾讯推出的移动产品(QQ、微信等)也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

在内容生产的基础上,还要发挥粉丝的作用,吸引粉丝的参与并从中挖掘商业价值,这也是腾讯“明星IP”发展模式的重点。

P30-33

目录

第1章 引爆超级粉丝:抢滩下一波互联网红利风口

 1.1 粉丝经济:重构未来商业的新引擎

1.1.1 粉丝经济背后的商业价值

1.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掘金机会

1.1.3 粉丝经济重构企业品牌营销

1.1.4 传统企业如何玩转粉丝经济

 1.2 基于粉丝经济模式的产品运营策略

1.2.1 产品构建:打造个性化IP产品

1.2.2 产品推广:实现粉丝“自传播”

1.2.3 产品转化:粉丝运营与产品变现

 1.3 引爆微博营销:从粉丝生意到粉丝经济

1.3.1 社交媒体时代的企业营销转型

1.3.2 获取粉丝画像,实现精准营销

1.3.3 构建品牌与粉丝间的情感连接

1.3.4 通过与粉丝互动推动产品创新

 1.4 腾讯的“粉丝战略”:布局泛娱乐新生态

1.4.1 腾讯布局粉丝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

1.4.2 内容+粉丝:打造明星IP粉丝经济

1.4.3 全面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泛娱乐帝国

第2章 IP经济:打造泛娱乐时代的粉丝影响力

 2.1 IP经济崛起:“互联网+”时代泛娱乐产业链

2.1.1 “互联网+”时代的泛娱乐产业链

2.1.2 国外泛娱乐产业现状与分析

2.1.3 国内泛娱乐产业现状与分析

2.1.4 粉丝社交:泛娱乐时代的新型社交关系

 2.2 跨界IP新玩法:探索泛娱乐IP融合与共生

2.2.1 影游联动:开启IP跨界新模式

2.2.2 IP衍生模式:实现IP价值大化

2.2.3 T2O模式:IP流量变现的佳工具

2.2.4 自媒体时代,影视IP如何进行粉丝营销

 2.3 明星IP经济:娱乐消费时代的商业新形态

2.3.1 明星IP:新生代偶像经济的崛起

2.3.2 消费娱乐时代的明星IP生态格局

2.3.3 偶像经济时代的产品构建与营销

 2.4 IP营销:企业如何利用IP打造粉丝影响力

2.4.1 法则一,实现IP商业化

2.4.2 法则二,品牌跨界,打造“联系力”

2.4.3 法则三,运营推广,建立品牌联想

第3章 网红经济: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变现新模式

 3.1 网红经济:移动社交时代的新一轮粉丝红利

3.1.1 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红经济崛起

3.1.2 金网红经济的四大商业领域

3.1.3 网红如何“俘获”万千粉丝

3.1.4 网红经济产业链及社交孵化平台

 3.2 商业路径:网红经济如何实现粉丝变现

3.2.1 模式变现:网红经济的八大盈利模式

3.2.2 网红+社群:“网红思维”重塑品牌价值

3.2.3 网红+直播:网红正在颠覆“明星经济”

3.2.4 网红+孵化器:全面开启“造星计划”

 3.3 网红电商:网红模式下的社交电商新形态

3.3.1 社交电商:网红模式变现的佳渠道

3.3.2 网红+品牌:有效为电商平台导流

3.3.3 网红+店铺:年收入过千万元的秘诀

3.3.4 如涵电商:网红孵化器的运营模式

第4章 社群经济:新经济时代的社群商业崛起

 4.1 社群经济时代:一个新商业时代的来临

4.1.1 互联网社群:重构传统商业模式

4.1.2 基于粉丝经济的社群定位和分类

4.1.3 从1.0到3.0:群引爆社群经济

 4.2 社群商业:“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商业图景

4.2.1 社群引领未来商业新格局

4.2.2 社群商业形态的三层属性

4.2.3 如何构建社群商业模式

 4.3 “社群+”模式:如何将社群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4.3.1 社群+电商:传统电商的延伸与升级

4.3.2 社群+O2O:如何打造垂直O2O社群

4.3.3 社群+微商:社群思维下的微商转型之道

第5章 互联网时代,如何构建与运营一个社群

 5.1 引爆社群:互联网社群构建的“四部曲”

5.1.1 社群载体:构建优质的产品与内容

5.1.2 社群文化:建立共同的社群文化体系

5.1.3 社群定位:社群领袖明确社群类型

5.1.4 树立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及社群公约

 5.2 社群运营:如何有效保持社群的活跃度

5.2.1 互联网社群运营的4个核心要素

5.2.2 完善社群机制,参与社群活动

5.2.3 构建商业模式,实现社群价值

5.2.4 产品型社群的构建与运营法则

5.2.5 《十二道锋味》背后的社群逻辑

 5.3 社群营销:社群粉丝效应下的营销裂变

5.3.1 粉丝经济时代的社群营销法则

5.3.2 MyBMWClub的社群营销秘诀

5.3.3 启示录:社群营销的三大要素

第6章 玩转APP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营销

 6.1 玩转APP营销:传统品牌营销战略的变革

6.1.1 无处不在的移动APP营销

6.1.2 APP营销与整合网络营销

6.1.3 移动APP营销的三大优势

6.1.4 APP营销重构企业品牌价值

 6.2 企业如何借助APP实现品牌推广与营销

6.2.1 基于消费者心理的APP营销策略

6.2.2 企业APP的设计、开发与推广策略

6.2.3 APP运营:从营销到变现的3个步骤

6.2.4 实战解读星巴克APP营销的创新与不足

序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切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例如,在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的夹击下,“为发烧而生”的小米迅速成长壮大,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大赢家;在互联网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的趋势下,罗辑思维的微信付费会员仅推出6小时,5500个会员名额全部出售完毕,总价值达到160万元;在《小时代》系列电影负面评价不断的情况下,年轻的观众群体依然追捧不已,并奉献出了近18亿元的高额票房;在“网红”走红已成套路的局面下,迅速走红的papi酱却颠覆了这种模式,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1200万元的投资,将网红经济推向了一个高潮……

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其实质都是“粉丝经济”的体现。

起源于娱乐产业的粉丝经济,是一种将“偶像”与“粉丝”关联在一起的经济方式。进入互联网时代,因为苹果、小米等公司采用类似粉丝经济的方式塑造品牌口碑、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粉丝经济被更多的企业所关注和重视。

随着粉丝经济逐渐成为时代主流,很多传统企业也开始采用粉丝经济方式来进行企业营销。但在营销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实际上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思维,只看到了皮毛,并未掌握内核。粉丝经济的核心应该是,将品牌与“偶像”匹配,实现品牌与“粉丝”的良性互动,从而最大化地激发“粉丝”的消费欲望,真正进入收获阶段。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渗透,自媒体、视频直播平台等的崛起,粉丝经济的内涵和展现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如果要列举2016年最吸睛的互联网产品,分答绝对能够占据其中一席。以“国民老公”王思聪的分答为例,其个人定位为“网红、投资人、哲学家”,单个问题提问的金额为4999元(原为3000元)。截至2016年6月6日,王思聪的收听人数为59200人,一共回答了32个问题,获得的总收入接近24万元。

其中,“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这一提问被接近22000人偷听:而“投资经历中最让你满足和兴奋的点是什么?你选择投资的标准是什么?会追热点吗?”这一比较专业的问题也有超过10000人偷听。

王思聪在分答平台如此火爆,一方面是因为其亚洲首富之子、投资人、网红等多重身份,另一方面则是分答平台背后的粉丝经济模式使然。

作为一款“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创新性地采用了60秒语音、提问分成和偷听赚钱的方式。具体的使用方式:首先,用户选择感兴趣的答主,用输入文字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答主选择想回答的问题,用60秒语音回复并获得提问费用;此外,如果其他用户对已回答的问题感兴趣,可以花费1元偷听答案,提问者和回答者五五分成偷听的费用。  由于机制新颖,分答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名师、大V、娱乐明星、名医、投资人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大腕。除王思聪外,章子怡、papi酱、佟大为等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和网红也已经入驻分答平台。而这也使得分答上线3天就产生100万付费用户,提出了20万个问题。

在分答出现之前,虽然也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粉丝与“偶像”交流的平台,但这种交流的层面往往是“偶像说,粉丝听”单向的方式,“偶像”很少会一对一地回答粉丝感兴趣的问题,而分答则充分发挥了粉丝经济的价值。一方面,粉丝可以向“偶像”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问后不仅有机会获得偶像的回答,而且能够在别人偷听后取得相应收益;另一方面,“偶像”也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自己,拉近与粉丝的距离,并获得一定回报。

分答等产品的出现有其偶然的因素,而其火爆的现象则是移动社交时代的必然结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的价值将会进一步被引爆,而粉丝经济这一商业新引擎也会为人们释放更大的想象空间。

内容推荐

翁晋阳、张国贵著的这本《引爆超级粉丝(人口红利时代的商业新引擎)》围绕IP经济、网红经济、社群经济、APP营销等当下热点话题和行业发展突破口,系统性阐述如何成功运营一个优质社群,从概念讲解、方案落地、未来前瞻等方面系统性阐述如何建立、吸引、推销、留住粉丝,力助企业应用社群粉丝循环实现利润增长。本书适合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高管、产品总监、品牌/营销总监高级营销人及创业者阅读。

编辑推荐

翁晋阳、张国贵著的这本《引爆超级粉丝(人口红利时代的商业新引擎)》站在粉丝经济的新纪元,提供给更多相关从业者思考和落地方法,极具实战性。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全书理论以及案例结合实际,注重落地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特点,给出运营社群等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与企业宣传推广怎样玩转社群和粉丝经济给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引爆超级粉丝(人口红利时代的商业新引擎)/盛世新管理书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翁晋阳//张国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436115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2016215019
中图分类号 F713.3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7: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