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曾任延安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安东造纸厂厂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的雷加先生作品集,内中具体收录了其的《命名的传说》、《“乌拉尔人”在沉思》、《南来雁——忆烈士张露萍》等文章。
图书 | 雷加作品自选集(共2册)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曾任延安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安东造纸厂厂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的雷加先生作品集,内中具体收录了其的《命名的传说》、《“乌拉尔人”在沉思》、《南来雁——忆烈士张露萍》等文章。 内容推荐 《我属于这条大河》 它是这样一条大河,我沿着它走得很远时,也不可能走得再远。某年我去过黄河上游龙羊峡,今年我又来到它的入海处。今天,这里被称为黄河金三角洲。 这里的土地的确有些两样。这里已是大地的边缘,又是一条不安定的边缘。海水挡在它的前面,大地和海水之间是一片滩涂。滩涂仅是缓冲地带,它不时出现,又不时湮没。它不定形,又年年向前伸展。它是这样软弱无力,有如婴儿肌骨在年年生长那样,大地也跟着向前延伸。 《延安世纪行》 延安的窑洞,称得上窑洞群。抗战那几年,不管成立多少机关,不管办起多大的学校,都有窑洞可住。成群的窑洞,多得不可胜数。 城里有过一番兴旺和繁荣,它随着炸毁和搬迁消失了。我想说的是后来在城外,平常时候也见不到多少房屋,也遇不到什么行人。但是,在那些年月里,又有过那么多的群众集会。 这是一个新型的城市,一个不同寻常的城市。它有着自己的独特活动规律和节拍。它有自己的动人的形象。提起那些集会,谁也不知是怎样召集起来的,没有招贴,也没有号音,到了下午或是傍晚,人们都来集齐了。来到广场,来到河湾,来到山坡,来到会场的地方。或是上课,或是演戏,或是一个纪念大会。人群和队列、旗帜和歌声,顷刻之间把整个山谷、河套,填得满满登登。 目录 《我属于这条大河》 命名的传说 书的主人 工地早晨 桃汛 严峻的时刻 一绺白发 “乌拉尔人”在沉思 神门河之战 三门峡工地 我和沙娃 刘家峡截流记 滩涂报告 来自黄河口的报告 胜利油田即景 我属于这条大河 《延安世纪行》 在窑洞里 南来雁——忆烈士张露萍 古直道 古油矿 平常的故事 路 沉默的黑怀德 “女儿坟”最后一代——一篇无可考证的传说 揽羊人 纺车又响了 麦地的梦 马应海闹红记 红旗压城 首渡黄河 王冠的宝石——献给×大队的指战员们 妇女抗战进行曲 国际友人白求恩 一支三八式 炮位周围 土门 战争插曲 永不降落的红星 高度 柳赞 心愿 口碑 延安革命博物馆简记 战士形象——记丁玲在前线 泥土的气息——忆柳青 “忘我”的沉思——忆吴伯箫 大漠雷声——艾恩奇印象记 往事不容空白——“延安整风”回忆 整风前的延安生活面面观 试读章节 新造的房子出现的时候,工地上才有了第一个邮局。邮局的办事员——唯一的一个邮递员,却否认这种说法。依照他的见解,应该这样说:“造房子这是后来的事,搭第一个帐篷的时候,也不……”他摇了摇头,有些气恼地接着说,“工地上出现第一个工人的时候,我就来了。” 的确像他说的。那时,他是一个邮递员,每天不早不晚,一敲响吃饭钟,就看见他推着车子来了。 车子是绿色的,非常显眼;绿色的邮包,更加吸引人的眼睛。他从邮包里掏出了信件。信件上写着这个人的名字,或那个人的名字。对于任何名字,都是亲爱的称呼。再说,三门峡这个地名,从在“文告”中出现以后,没有人不知道了,但是寄信人还是不能马上就在地图上找到它。因此,这三个字写起来总有些生疏。奇怪的是,当它已经写在信封上的时候,每个寄信人又像是立刻听见了滚滚流去的黄河的声音。 黄河的声音,这时真的在邮递员的背后响起来。因为他面对着工地食堂站着:他从我们刚才看见的邮包内,拿出了邮票、明信片、汇款单、保价信封……工人立刻围上来,他们把通向全国的各种心愿,集中在邮递员身上。感情的洪流淹没了邮递员,甚至连背后黄河奔流的声音也听不见了。 有一天换了一个新邮递员,这时有人问道:“那一个邮递员呢?”接着在心里回想头一个邮递员是什么样子,很多人想不出来。只知道那一个走了,这一个来了。 那一个走了——他调到新成立的史家滩邮局去了。邮局不大,可以说是最小的一个邮局。因为它只有一个办事员,它在新造的竹材土坯的房子里,也仅有一问小小的门面。一只绿色邮箱挂起来,就算开始营业了。午饭后,晚饭后,尤其在休息日,在它的门口常常排起队伍。工地上爆破声一天比一天频繁起来,排起的队伍也一天比一天长起来。 邮局的门显得低矮,每个人走进去,只见一只木架子上高高地堆着包裹。那么多的包裹,有大的,有小的,仿佛永远取不完。柜台是用土坯砌起来的,上面搁着一块木板。不知为什么柜台要砌得那么高,因此柜台里的那张桌子,就显得十分低了。走进来的人,只能看见办事员的一撮头发。办事员低着头,一只手不停地写着,另一只手满足着每个人的要求。好像没有人端详过他的面孔,事实上他也没有时问去看走进来的每一个人。只是当他下班之后,从那只椅子上伸起酸懒的腰杆之后,才对着被糨糊涂得乱七八糟的柜台出一会儿神。 却说一个建筑过官厅水库的年轻人,到三门峡来了。这个年轻工人,没有出过远门,过黄河大桥时,才第一次看见黄河。他想象着汛期泛滥的景象:洪水从高出地面的河床上滚下来,淹没了广大的田野。他甚至同时听见了数千数万人民呼救的声音。到了三门峡,眼前的黄河,却是另一个样子。它在高深的壑谷中,夹紧了腰身,扭转着,弯曲着,有时迂缓地前进,有时又急湍地奔流。如同一只披着保护色的土龙,在高原壑谷中潜行。岩石上溅起的浪花,就像它的闪光的眼睛,泄露了它的狂野的本性。 这位年轻工人,站在三门峡陡崖上,下了决心。无疑的.娘娘河的伟迹,更激起了他的骄傲。他那双深黑色的眼睛,长久地凝视着鬼门岛上那只马蹄印。他想,这匹马一定是由右岸高原上飞奔而来,它的蹄子落在鬼门岛上,一纵身跃到左岸去了。它的跨度至少有五百公尺,蹄印的大小和深度,使他想到这是一匹高头大马,骑在马背上的一定是位巨人。但是今天,这位巨人不再是大禹,而是他自己了。 大禹的神力毕竟不能开凿三门,而他却要削平三门岛,在此建筑起一座拦洪大坝来。 这位年轻工人,早已没有了亲人,只有一位胜似亲人的朋友。他想给他写一封信,他要告诉这位开垦边疆的战友说:你开了一块荒田又一块荒田;我也一样,官厅水库刚刚完成,就到三门峡来了。 但是他没有写。他迟疑着。有天晚上,他在怒吼的风声中,似乎听见了黄河咆哮的声音,接着骤雨一般的敲打钢轨的声音,也响起来了。这是警号。他看见河水塞满了壑谷,“中流砥柱”早已淹没了,“梳妆台”仅仅露着尖顶,鬼门岛和神门岛就像地震中的蜡台一样,摇摇欲坠……忽然他惊醒了,原来是在做梦。他推开房门走了出来,迎面落下一片白晶晶的月光。在他脚下流过的黄河,白天显得如此浑浊可怕,想不到这时它却闪着一层黄铜般的光波。瑰丽可爱的景色,如同一滴甘露滴进了他的心胸,他感动得落下泪来。 刚才惊悸的心情消失了。他仿佛望见了一片深绿色的湖水,从脚下展开。荡来一阵阵清风,像是微语一一这也许就是下游八千万人民在梦中寄来的希望。P1-3《我属于这条大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雷加作品自选集(共2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雷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3911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2 |
高 | 3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