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是知名茶人静清和继《茶味初见》《茶席窥美》《茶路无尽》《茶与茶器》《茶与健康》五部深受欢迎的茶书后,又一全新力作。
2.本书从“秦取巴蜀茗饮始”,一直写到晚清民国,乃至当代,从两千余年的残存历史脉络、余绪之中,相对准确地还原出那段中国的饮茶历史。
3.本书视角独特,以历代细碎、翔实的史料作支撑,以可靠确凿的前贤琐记、林下闲谈等为依据,探究煮茶、煎茶、点茶、泡茶以及文人茶与工夫茶的深层勾连、互动与衍生关系。
| 图书 | 饮茶小史 |
| 内容 | 编辑推荐 1.本书是知名茶人静清和继《茶味初见》《茶席窥美》《茶路无尽》《茶与茶器》《茶与健康》五部深受欢迎的茶书后,又一全新力作。 2.本书从“秦取巴蜀茗饮始”,一直写到晚清民国,乃至当代,从两千余年的残存历史脉络、余绪之中,相对准确地还原出那段中国的饮茶历史。 3.本书视角独特,以历代细碎、翔实的史料作支撑,以可靠确凿的前贤琐记、林下闲谈等为依据,探究煮茶、煎茶、点茶、泡茶以及文人茶与工夫茶的深层勾连、互动与衍生关系。 内容推荐 从上古的原始煮饮,到陆羽改造过的煎茶;从早期民间的斗茶,到经过蔡襄等提炼过的点茶;从市井草莽的点茶、果子茶,演化成为明代以降的撮泡法;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次第关联与相互影响?而这些,恰恰也是本书着力挖掘与探究的重点。 本书从“秦取巴蜀茗饮始”,一直写到“健康瀹饮是根本”,以历代细碎、翔实的史料作支撑,以可靠确凿的前贤琐记、林下闲谈等为依据,力图从两千余年的残存历史脉络、余绪之中,相对准确地还原出那段中国的饮茶历史,使之茶脉赓续,气韵贯通。 目录 秦取巴蜀茗饮始 早取为荼煮羹饮 茗为酪奴轻蔑语 茶渐融合儒道释 人间相学事春茶 煎茶首开风气先 点茶更宜众乐乐 《茶录》奠定宋审美 点茶消亡是必然 瀹泡源从点茶出 撮茶入瓯名撮泡 撮泡法与果子茶 壶泡源自中唐始 张源规范壶泡法 继往开来数《茶疏》 闵茶明末甲天下 酒盏酌客花乳斋 工夫茶始闵老子 松萝制法传武夷 武夷首见工夫茶 龙溪程江传承久 不断完善工夫茶 健康瀹饮是根本 主要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饮茶小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静清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50900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300000 |
| 出版时间 | 2022-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2-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家庭保健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