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进喜(钻井铁人一声吼)/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劳模精神做成品牌,以品牌为载体,用劳模的崇高理想凝聚职工,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职工,用劳模的高尚情操陶冶职工,用劳模的进取意识引领职工,也是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本书编写组编写的《王进喜(钻井铁人一声吼)》供读者们阅读。

内容推荐

王进喜,1923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先后任司钻、队长、副指挥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1960年3月,王进喜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率领钻井队艰苦创业,埋头苦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誉为“铁人”。1970年11月15日,“铁人”因胃癌逝世,年仅47岁。

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值得中华儿女作为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永久传承下去。

本书编写组编写的《王进喜(钻井铁人一声吼)》供读者们阅读。

目录

1.苦难童年 梦登钻台

2.钻井闯将 劳动榜样

3.群英大会 心潮澎湃

4.石油会战 誓夺松辽

5.不辞辛苦 获赞铁人

6.身体力行 建校育人

7.严把质量 赶超苏美

8.危局苦撑 险渡难关

9.光荣参会 赤诚报国

10.誓斗病魔 精神永存

大事记

试读章节

1923年的中国,军阀混战,民生凋敝。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让人们迅速地将坐标定位到中国的大西北。甘肃玉门,这个曾以地理位置重要而闻名的地方,如今却因为石油而引人关注。在玉门油矿的边上,有个叫赤金堡的地方。

在这个小村子里,有一户王姓人家,靠着一点点租来的土地,紧巴巴地过着日子。这一年10月,一个小生灵降临到这户贫苦的农民家庭。

户主王金堂已是中年,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儿,心里非常高兴。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正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虽然这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实际上“十斤娃”身材却非常瘦小。“十斤娃”长大后,父母按照王家的家谱,给他起名叫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光宗耀祖,振兴家业。

然而,在这样一个苦难的年代,“十斤娃”并没像父母期望的那样给家里带来喜事,反而使原本就过得紧巴巴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身贫苦的王进喜幼年起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因为营养不良,干干瘦瘦的身形,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十斤娃”。

王进喜的父亲王金堂,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除了种着租来的十几亩贫瘠的土地外,还上山砍柴,下窑挖煤。

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王进喜家的十几亩薄地颗粒无收,贪婪的地主这时候却变本加厉,逼着交租。不交,就要把地收回。为了保住地,王金堂拖着生病的身子,四处奔波,用借来的高利贷,把地租还上。

租子是还上了,可王金堂却积劳成疾,以致双目失明。家里为了还债和给父亲治病,变卖得只剩下三问家徒四壁的破草房和几只破碗,整天食不果腹。

为了生存,6岁的小进喜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有一次,来到玉门油矿,好心的油矿工人给了他们一点窝窝头和苞米。小进喜被众人满满的爱包围着、感动着,他望着远处高高的井架,长长的输油管道,幼小的心灵种下了长大当一个采油工人的种子!

王进喜8岁那年,家中已经没有钱送他去上学了。看着其他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王进喜只能偷偷地抹掉眼泪,给地主家去放牛羊。

每天天还没亮,王:进喜就要揉揉惺忪的睡眼,揣上母亲准备好的窝头,去村外的山坡放牛羊。一个人的时候,王进喜一边放着牛和羊,一边望着远处高高的井架,心中那个理想越发坚定了。

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一年后,王进喜不顾家人反对,外出做了个小捞油工。因为当地盛产石油,在有些地方,石油会从地下渗出,流到河里。很多人会在河里把浮在水上的石油捞起来,或者在有石油渗出来的地方,挖个坑等着石油慢慢流满。捞好的油可以拿到敦煌等地换钱,买些粮食和其他的必需品。人们把这些捞油的人称为“捞油工”。

不久,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进喜的父亲被抓去赶驴车。可是,双目失明的父亲怎么能赶车呢?于是王进喜便带着父亲,开始了服劳役的日子。9岁的孩子,在这段200多里的路程上,受尽了艰辛,其中的苦楚,恐怕只有王进喜自己能够体会得到!

13岁那年,王进喜背井离乡,去煤矿当上了背煤工。煤窑的生活远比传言的更艰苦。每天,王进喜和工友既要提心吊胆地钻进毫无保障的煤窑背煤,还要忍受监工的皮鞭,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折磨,常常是天未亮就被轰进煤窑干活,天黑后才出煤窑休息。王进喜一言不发地忍受着各种磨难,有好几次他想撒手不干,但是一想到没饭吃的爹娘和兄弟姐妹,他就咬紧牙关将苦水咽回肚子。

一天,王进喜和工友又被早早地从睡梦中轰醒,拖着疲惫的脚步钻进了黑黢黢的煤窑。正当王进喜累得头晕眼花的时候,监工的皮鞭如密集的雨点落在他的身上,霎时间,火辣的痛感传遍全身,王进喜再也忍受不住了,内心积攒的怒火让他浑身充满力量。他一把夺过监工的皮鞭,反过来抽打起对方,“你这个狗仗人势的家伙!今天让我教训教训你!”

工友被王进喜“造反”的勇气惊呆了,他们不知道这个瘦小少年的心中竟然藏着如此大的力量和勇气。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监工已经没有能力反抗了。王进喜扔掉手中的鞭子,如梦初醒,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小兄弟,趁现在没人来,赶紧逃吧!”一向懦弱的工友们被王进喜的勇气感染了。他们掩护着王进喜,帮助他顺利逃出了煤窑。奔跑在黑暗的路上,王进喜突然感觉自己自由了。他明白:穷人只有团结才能得到平等的生存权利。虽然生活的磨难是无止境的,但是只要敢于同恶势力斗争,早晚有一天,所有苦难的人都会脱离苦海的!

“爹,将来我要去油矿做工,给家里挣很多的粮食!”王进喜曾这样告诉父亲。1938年,玉门油矿投入生产,这是实现梦想的好机会呀!于是,15岁的王进喜离开了亲人,离开了赤金堡,跟着一伙同样渴望生存的人们涌入了玉门油矿,成为一名油矿工。

他曾不止一次地梦见自己站在高高的钻台上,手握刹把,使劲儿一拉,转盘就轰隆隆地旋转起来。尤其是那钻头,拱着脑袋呼噜噜地直往地下钻。最使人高兴的还是看着那原油扑哧哧地朝外涌,那阵势简直美极了!他心想:做了矿工,我就能够站在高高的钻台上,威风凛凛地操作刹把。父亲不用再去讨饭,母亲也不用每天发无米之炊的愁!

P2-10

序言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一个国家与民族能否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持永远进取的活力,实现中国梦的这一伟大目标,归根结底,要树立一种实干为荣、劳动为美的精神。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作,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革命战争年代里,他们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Ⅱ向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在广大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

“发动机”。他们在铸就梦想的道路上,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他们用勤恳踏实的操守和甘于奉献的品德,为生命价值树立起标杆。他们是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也是勤奋劳动的模范,更是增进团结的模范。

“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重点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劳动模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用栩栩如生的多格漫画呈现劳模的成长历程。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陆续出版,促动更多的劳动者了解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有力量、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劳模精神熠熠发光,永久传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进喜(钻井铁人一声吼)/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本书编写组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1010
开本 32开
页数 1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8
CIP核字 2015066976
中图分类号 K828.1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