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亲的山峁亲亲的水/双百大地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财富为题材的乡土小说,较全面地揭示了农村现状和农民走进城市后的诸多矛盾,展示出人性善与恶的交锋,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含蕴着对改革开放后脱贫暴富起来的农民的忧虑。围绕主人公陶永亮的三个女人,小说进行了深层次的描写,让我们在好看中获得心灵的震撼。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青年农民陶永亮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和展示才干的舞台,本地煤炭资源大开发又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使他从一个村里人认定的“黑皮”,转变为村里的第一个百万富翁,进而要做一个农民企业家,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形象和社会地位。在他事业和生活的发展中得到乡亲们的帮助,受到陶前进、田水草的影响,他由最初恨家乡,逐渐变成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发展,陶永亮自身素质的缺陷也不断暴露出来。正当他的事业与情感出现良好的局面和前景时,他却因一次偶然而又必然的冲动触犯法律。改革开放后走进城市的第一代农民陶永亮的命运传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试读章节

陕北最北面,有一个很普通的山村,它的名字叫龙池弯。村子不大,也不小,百十户人家。村后的石崖上常年都流淌着一股亮汪汪的泉水,就是到了大夏天,都清冽冽地冒着凉气。崖下是个水潭,潭里的水满后,就顺着坡道流进了沟底的响水河,全村人都来这儿挑水吃。

老辈人传说,这是一股“龙泉”,龙池弯肯定要出人物了。

但多少年过去了,龙池弯还是那么普通,龙池弯的人也还是那么普通,到现在似乎是越来越普通了……

雨水过后,天气暖和了许多。

古历正月十八这天,陶永亮把他在麟县县城经营的超市和一块多年前就买下的宅基地转给了别人。他发了大财,存折上一下子有了300多万元!

这钱让他高兴得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整个飘了起来,好像别人在他的眼里都成了蚂蚁,唯独自己高高地立在了他们上面。

已经有好长时间没回龙池弯了,他现在特别想回去绕一头,就在那山圪趑上站一会儿,好好看一看那穷样子、那灰面目。他想,那种感觉一定很过瘾、很带劲,再痛痛快快地吼几声,让龙池弯的人瞧一瞧、听一听,我陶永亮正站在他们的脑袋瓜子上喷唾沫星子呢!耻笑他们哩!恶心他们哩!哈哈哈,谁能想到我陶永亮也会有这扬眉吐气的一天?哈哈哈,谁又能相信我陶永亮会成为龙池弯走出来的第一个亮堂堂的人物?!可这偏偏就是我陶永亮啊!让那些曾经看不起咱的、撵咱走的龟孙子们,睁大狗眼好好看看吧,他们的眼睛仁子肯定会红得跌出来哩,哈哈哈……陶永亮带着这一肚子好心情上路了。

半个多小时后,陶永亮开着他刚买下的二手黑色桑塔纳小车,从县城到了龙池弯。他没有进村,进村干什么呢?回想那些曾经给他烙下过块块伤痕的屈辱记忆吗?看望那些曾经欺辱过他的肮脏面孔吗?不,他今天之所以要有这个冲动,实在是想来这儿吼两声,就是为了痛痛快快地站在这山圪哒上亮亮堂堂地吼两声,出出积在他心里已经有十多年的恶气!

当陶永亮爬到了村南面那道最高的黄土山崖上时,整个龙池弯就展现在他的眼底了。他现在才真正感到,其实这是多么小的一个小山村啊,百十户人家东一簇、西一簇地乱摆在响水河两岸的黄土坡上,悄无声息地静卧着,没有表情、没有生气,野地里睡着了一般;村中央的那棵老槐树依旧托举着一把惭愧的干枯,仿佛还在絮叨着旧冬的萧瑟,新春略带暖意的风,还没有把它唤醒过来;倒是响水河已经消融了,波光粼粼地流淌着;那连接河两岸的单孔石桥上,不时有拉牲口的庄户人慢慢腾腾地走过,给这静谧而贫穷的小山村传出了一丝复苏的气息……

陶永亮虽然是龙池弯人,但他对这里的人没有一点儿好感,他甚至恨他们、骂他们、诅咒他们!只有两个人他是敬重的,一个是田水草,另一个是村支书陶有万的大儿子陶前进。

陶永亮小时候是村里的孩子王,陶前进比他小两岁,是他手下的一个兵。陶前进在村子里家境最好。而陶永亮是没法比的,父亲不成事,常常撇下他和母亲到外刮野鬼(流浪),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他十三岁那年父亲走后再没回来,直到前些年才听人说早死在内蒙古的河套了。他母亲又疯疯癫癫的,基本打不上劳力,全凭吃救济。这破烂窝的家庭,村里没有人能看得起。陶永亮从记事起,就在大家的歧视中成长着。他领受了村里很多人的欺辱、责骂、摔打,尝遍了生活给他冷酷无情的万般滋味。因此,他和别的孩子闹起矛盾打架的时候,就格外勇猛,出手也格外残忍,有一次他还咬下了一个孩子的半截耳朵;他用拳头,很快征服了村里所有的那茬孩子们,成为了一个谁也不敢惹的“小霸王”。

当然,对于陶永亮来说,真没少吃村里人给他施舍的饭菜,每当他感到自己饿得快要死的时候,好像总会有人给他端来一碗剩饭或者半个窝窝头什么的。他再调皮、再学坏可毕竟还是个孩子,把一个孩子活活地饿死,那可是这村子里的人在集体造孽啊!因此,长期以来,大家就像施舍一个“叫花子”一样,向他施舍着。村里孩子们也时常偷偷拿出家里吃的喝的救济他,他管那叫“孝敬”。陶前进就“孝敬”过他不少,有一次被父亲陶有万发现还被狠狠地打了一顿。这种“孝敬”一直延续到那茬孩子们上了乡中学后才彻底结束。那时候他已经辍学在家,种了两年地也没种出个啥,倒学得更坏了,今天偷这家几个西红柿、明天挖那家几苗山药,后来发展到偷鸡偷羊、撬门扭锁,每天都有人站在村道上对着他家骂,人人见他都如狗屎一般,不是白眼,就是口水;有人甚至为了出气,给他那发疯的老娘饭碗里挑过屎;更有好多人盼着他赶快死去,或者像他的父亲那样出外刮野鬼,省得大伙儿每天都对他提心吊胆的……他清楚地记得,支书陶有万就不止一次这样恶狠狠地咒骂过他。

这些都是他恨之入骨的事情啊!

陶永亮16岁那年,母亲发疯栽死在黄土崖下,他就再也待不住了,也不想待了。他偷了寡妇陶海娃的两只羊,拉到城里卖了260元钱,开始学着做生意……从此,他就认定自己不是这龙池弯的人了。龙池弯没他,他也没有龙池弯,他甚至想自己永远也不再回到这龙池弯来,让龙池弯滚他妈的蛋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又隐隐感到龙池弯其实还一直跟在他的后面,他丢不开它、始终黏乎着它,让他总是想回头看看,想了解它的一些事情。他知道,那后面一直跟着的主要是和他一块长大的田水草、陶前进,还有那熟悉的沟沟岔岔、渠渠洼洼。他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对这些东西的记忆会是那样的深,常常会出现在他的梦里,赶也赶不走……

田水草和陶前进从来都没有侮辱过他和他娘,没有看不起过他,所以他在心里就一直记着他们俩。他对田水草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水草是村里那茬女孩子堆里长得最好看的一个,在整条川道里也是数得上的人尖子。他朦朦胧胧开始懂得男女之爱时,田水草就常常出现在他花花绿绿的梦里,直到她进城上了职业高中,嫁给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张大明后,这种梦才在他的心里淡淡隐没了……

现在,陶永亮除了户口还落在龙池弯,村里给他分着一块地外,再什么也没有了。他每年除回去给陶有万缴点税钱,几乎是不回去的。地一年一年荒着,自己家的两眼土窑洞也因没人住而过早的坍塌了,去年他顺道过去看了一眼,院子里荒草都漫过了小腿,窑里不知谁放进了两口棺材,怪疹人的……P1-4

序言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这些作品,浸润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大地的泥土芬芳,书写了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无比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人为之自豪,令人为之骄傲!当前已经推出的作品由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戏剧、书画等组成,堪称体裁多样。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是新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真,是当代农民鲜活形象的人物图谱。通过这些农民作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清晰走向,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集中出版的意义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农民反映新中国农村辉煌历程、扫描农村全面跃进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60年来的新中国成就,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30多年的改革风云,书写了一个民族凤凰涅槃的整体记忆;13亿人口大国横空出世的进步嬗变,其对人类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袤农村的改革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新中国的建立使苦难落后的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的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艰难进程,改革开放的深度内涵。面对这些,农民作家们怎能不将激情诉诸笔墨,用多种文学体裁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憧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可以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正是他们——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农民作家自己的切身感受。

不仅如此,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佳作,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独特方言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家协会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件意义非凡之举措。因此。我很高兴地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以财富为题材的乡土小说,较全面地揭示了农村现状和农民走进城市后的诸多矛盾,展示出人性善与恶的交锋,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含蕴着对改革开放后脱贫暴富起来的农民的忧虑。围绕主人公陶永亮的三个女人,小说进行了深层次的描写,让我们在好看中获得心灵的震撼。

——中国作协创联部研究员、茅盾文学奖评委、评论家 牛玉秋

当我们看到单振国以饱满的才情向陕北这片黄土地奉献出他的长篇小说《亲亲的山峁亲亲的水》时,有理由相信,新一代青年作家正创作着新的陕北文学,为我们创造着优秀的精神食粮。

——陕西省榆林市文联主席,文学评论家 龙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亲的山峁亲亲的水/双百大地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单振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7493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