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屠场(附加码)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的前一二十年,正是美国以垄断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制度面临严重考验的时期,社会主义思潮汹涌而起,社会党诞生。厄普顿·辛克莱信仰社会主义,他期望这本控诉资本主义的小说能打动大众的心,宣传自己的信仰。可小说问世后引起轰*,却是因为其中对屠场内食品加工真相的可怕描写。正如作者所说:“我想打动公众的心,却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屠场》的出版直接推动了1906年《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促进了美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变革。 内容推荐 厄普顿·辛克莱(1878-1968)出身于美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十五岁便开始为通俗出版物写文章供自己上大学,后为社会主义宣传周刊《呼唤理性》写稿。此期间,编辑鼓励他以“工资奴隶制”为主题写一本书。于是,厄普顿·辛克莱便到芝加哥屠场区待了七个星期,并于1906年写成《屠场》。 小说描写了移民尤吉斯一家怀揣美国梦来到屠场区工作,不幸的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压榨完这里每个人的血汗,zui后使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堕入到可怕的灾难之中。小说结尾,尤吉斯阶级觉悟被唤醒,决定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社会主义运动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屠场(附加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厄普顿·辛克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01205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5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05000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