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念庵罗先生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次整理,以罗复晋等所刊《念庵罗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本为底本,以嘉靖三十四年安如盘所刊四卷本、嘉靖四十二年胡松所刊十三卷本、万历四十四年陈于廷所刊《石莲洞罗先生文集》二十五卷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为对校本,并辑录诸本所刊序跋等有关资料作为附录,汇为一编。 内容推荐 《念庵罗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出身于仕宦世家,奉父命师事同里李谷平。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嘉靖二十五年(1546),在乡里近处辟石莲洞,此后多静居洞中,然仍以兼济天下为怀。一生孝友谦让,清廉耿介,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重。念庵作为王阳明后学,其实一生并未受业阳明之门,而是阳明的私淑者。常与王龙溪、钱绪山、聂双江、欧阳南野、邹东廓、王心斋等阳明弟子交往论学,深受他们的影响。念庵对于阳明学说,虽然推崇备至,但也并非全盘接受,而是有自己的创见。特别是针对龙溪的良知现成说提出了“世间那有现成良知”的观点,对龙溪、心斋等所倡导的现成派之流弊起有矫偏救弊的重大作用。所以黄宗羲断言:“天下学者,亦遂因先生之言,而后得阳明之真。”一生治学以“主静无欲”、“收摄保聚”为宗旨,学界推为“归寂派”代表。在阳明后学中有其重要地位。念庵一生著作甚丰,并经多次编刊,故形成多种不同版本。最早有嘉靖三十四年(1555)安如盘所刊《念庵罗先生文集》四卷。继有嘉靖四十二年胡松所刊《念庵罗先生集》十三卷,嘉靖四十三年俞宪所刊《念庵罗先生集》十三卷,这两部属于同一系统。隆庆元年(1567)有苏士润所刊《念庵罗先生文集》八卷、《外集》十五卷、《别集》四卷,此本系由门人曾见台等所编,内容较全。万历四十四年(1616)有陈于廷所刊《石莲洞罗先生文集》二十五卷,其书颇多整段删节处,且多缺字和错讹。清雍正年间,有念庵后裔罗复晋等所刊《念庵罗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所收篇目较诸本为多,而错讹则较少,后来被收入《四库全书》,略有增删和校改,乃成为最流行的通行本。光 目录 《念庵罗先生文集:上册》 《念庵罗先生文集:下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念庵罗先生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洪先 撰, 徐儒宗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513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95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508000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48.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