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最爱纳兰词(全词彩插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容若,现存词作349首,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一时有“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饱含着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激情。

轻轻翻开《一生最爱纳兰词(全词彩插珍藏版)》,透过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书里。

内容推荐

《一生最爱纳兰词(全词彩插珍藏版)》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其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

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目录

卷一

 忆江南(昏鸦尽)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忆江南(江南好,城阕尚嵯峨)

 忆江南(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忆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忆江南(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忆江南(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忆江南(江南好,佳丽数维扬)

 忆江南(江南好,铁瓮古南徐)

 忆江南(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忆江南(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忆江南(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忆江南(挑灯坐,坐久忆年时)

 忆江南(江南忆,鸾辂此经过)

 忆江南(春去也,人在画楼东)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

 忆王孙(暗怜双绁郁金香)

 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采桑子(嫩烟分染鹅儿柳)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采桑子·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采桑子·居庸关(嵩周声里严关峙)

 添字采桑子(闲愁似与斜阳约)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

 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微晕娇花湿欲流)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

 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

 浣溪沙(十二红帘率地深)

 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

 浣溪沙(肯把离情容易看)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卷二

 浣溪沙·古北口(杨柳千条送马蹄)

 浣溪沙·寄严荪友(藕荡桥边理钓筒)

 浣溪沙·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

 浣溪沙·小兀喇(桦屋鱼衣柳作城)

 浣溪沙·姜女祠(海色残阳影断霓)

 浣溪沙·庚申除夜(收取闲心冷处浓)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无恙年年汴水流)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

 摊破浣溪沙(小立红桥柳半垂)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摊破浣溪沙(昨夜浓香分外宜)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虞美人(峰高独石当头起)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地冷)

 虞美人·为梁汾赋(凭君料理《花间》课)

 虞美人·秋夕信步(愁痕满地无人省)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散帙坐凝尘)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清平乐(青陵蝶梦)

 清平乐(烟轻雨小)

 清平乐(将愁不去)

 清平乐(凄凄切切)

 清平乐(塞鸿去矣)

 清平乐(风鬟雨鬓)

 清平乐(参横月落)

 清平乐(角声哀咽)

 清平乐(画屏无睡)

 清平乐(麝烟深漾)

 清平乐·秋思(孤花片叶)

 清平乐·忆梁汾(才听夜雨)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

 清平乐·上元月蚀(瑶华映阙)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浪淘沙(眉谱待全删)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浪淘沙(野店近荒城)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

 浪淘沙(清镜上朝云)

 减字木兰花新月(晚妆欲罢)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

 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鹧鸪天(冷露无声夜欲阑)

 鹧鸪天(握手西风泪不干)

 鹧鸪天(尘满疏帘素带飘)

 鹧鸪天·咏史(马上吟成促渡江)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临江仙(夜来带得些儿雪)

 临江仙·卢龙大树(雨打风吹都似此)

 临江仙·永平道中(独客单衾谁念我)

 临江仙·谢响樱桃(绿叶成阴春尽也)

 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

 临江仙·寄严荪友(别后闲情何所寄)

 临江仙·孤雁(霜冷离鸿惊失伴)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卷三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菩萨蛮(淡花瘦玉轻妆束)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萨蛮(窗间桃蕊娇如倦)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菩萨蛮(荒鸡再咽天难晓)

 菩萨蛮(白日惊飙冬已半)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

 菩萨蛮(舂云吹散湘帘雨)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菩萨蛮·为陈其年题照(《乌丝》曲倩红儿谱)

 菩萨蛮·宿滦河(玉绳斜转疑清晓)

 菩萨蛮·早春(晓寒瘦著西南月)

 菩萨蛮·寄顾梁汾苕中(知君此际情萧索)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车尘马迹纷如织)

 菩萨蛮·回文(客中愁损催寒夕)

 菩萨蛮·回文(砑笺银粉残煤画)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

 蝶恋花(准拟春来消寂寞)

 蝶恋花·夏夜(露下庭柯蝉响歇)

 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城上清笳城下杵)

 金缕曲(酒浣青衫卷)

 金缕曲(生怕芳樽满)

 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金缕曲(未得长无谓)

 金缕曲·慰西溟(何事添凄咽)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

 金缕曲·寄梁汾(木落吴江矣)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

 金缕曲·再用秋水轩旧韵(疏影临书卷)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

 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浪淘沙(蜃阕半模糊)

 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满江红(代北燕南)

 满江红(为问封姨)

 满庭芳(堠雪翻鸦)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问我何心)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似有猿啼)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空山梵呗静)

 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落日与湖水)

卷四

 凤凰台上忆吹箫(荔粉初装)

 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锦瑟何年)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南歌子(暖护樱桃蕊)

 南歌子·古戍(古戍饥乌集)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药阑携手销魂侣)

 秋千索(游丝断续东风弱)

 秋千索(垆边唤酒双鬟亚)

 鹊桥仙(倦收缃帙)

 鹊桥仙(梦来双倚)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

 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

 忆秦娥(春深浅)

 忆秦娥(长飘泊)

 点绛唇(小院新凉)

 点绛唇·咏风兰(别样幽芬)

 点绛唇·对月(一种蛾眉)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五夜光寒)

 眼儿媚(独倚春寒掩夕霏)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槎)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淡妆)

 一络索·长城(野火拂云微绿)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一络索·雪(密洒征鞍无数)

 卜算子·新柳(娇软不胜垂)

 卜算子·塞梦(塞草晚才青)

 卜算子·午日(村静午鸡啼)

 念奴娇(人生能几)

 念奴娇(绿杨飞絮)

 念奴娇·废园有感(片红飞减)

 念奴娇·宿汉儿村(无情野火)

 沁园春(试望阴山)

 沁园春(瞬息浮生)

 沁园春(梦冷蘅芜)

 南乡子(飞絮晚悠风龟)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南乡子·捣衣(鸳瓦已新霜)

 南乡子·柳沟晓发(灯影伴鸣梭)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

 南乡子·秋莫村居(红叶满寒溪)

 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人生南北真如梦)

 齐天乐·上元(阑珊火树鱼龙舞)

 齐天乐·洗妆台怀古(六宫佳丽谁曾见)

 齐天乐·塞外七夕(白狼河北秋偏早)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

 眼儿媚·咏红姑娘(骚屑西风弄晚寒)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手写香台金字经)

 唐多令·雨夜(丝雨织红茵)

 唐多令(金液镇心惊)

 唐多令·塞外重九(古木向人秋)

 鹧鸪天(谁道阴山行路难)

 鹧鸪天(小构园林寂不哗)

 鹧鸪天·离恨(背立盈盈故作羞)

 青玉案·辛酉人日(东风七日蚕芽软)

 青玉案·宿乌龙江(东风卷地飘榆荚)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原头野火烧残碣)

 月上海棠·瓶梅(重檐淡月浑如水)

 踏莎行(春水鸭头)

 踏莎行·寄见阳(倚柳题笺)

 踏莎美人·清明(拾翠归迟)

 苏幕遮(枕函香)

 苏幕遮·咏浴(鬓云松)

 摸鱼儿·午日雨眺(涨痕添)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问人生、头白京国)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卷五

 太常引·自题小照(西风乍起峭寒生)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调笑令(明月)

 河传(春浅)

 谒金门(风丝袅)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

 长相思(山一程)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金菊对芙蓉·上元(金鸭消香)

 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

 御带花·重九夜(晚秋却胜春天好)

 酒泉子(谢却荼蘼)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赤枣子(惊晓漏)

 玉连环影(何处)

 遐方怨(欹角枕)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天外孤帆云外树)

 青衫湿·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锦堂春·秋海棠(帘外淡烟一缕)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寻芳草·萧寺记梦(客夜怎生过)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愁绝行人天易暮)

 梅梢雪·元夜月蚀(星球映彻)

 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

 红窗月(燕归花谢)

 淡黄柳-咏柳(三眠未歇)

 一丛花·咏并蒂莲(阑珊玉佩罢霓裳)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藕风轻)

 洞仙歌·咏黄葵(铅华不御)

 翦湘云·送友(险韵慵拈)

 东风第一枝·桃花(薄劣东风)

 秋水·听雨(谁道破愁须仗酒)

 木兰花慢(盼银河迢递)

 瑞鹤仙(马齿加长矣)

 雨霖铃·种柳(横塘如练)

 疏影·芭蕉(湘帘卷处)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长安一夜雨)

 风流子·秋郊射猎(平原草枯矣)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青衫湿·悼亡(青衫湿遍)

 忆桃源慢(斜倚熏笼)

 湘灵鼓瑟(新睡觉)

 大酺·寄梁汾(怎一炉烟)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一帽征尘)

 满宫花(盼天涯)

 望江南·咏弦月(初八月)

 明月棹孤舟·海淀(一片亭亭空凝伫)

 望海潮·宝珠洞(汉陵风雨)

 赤枣子(风淅淅)

 玉连环影(才睡)

 秋千索(锦帷初卷蝉云绕)

 浪淘沙·秋思(霜讯下银塘)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雨中花(楼上疏烟楼下路)

 满江红(籍甚平阳)

 浣溪沙·郊游联句(出郭寻春春已阑)

试读章节

忆江南(昏鸦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①梅。心字②已成灰。

注释

①胆瓶:长颈大腹的花瓶,因形如悬胆而得名。

②心字:即心字香,一种炉香名。

赏析

彤云密布的冬日黄昏里,隐约有一只瘦小的乌鸦,它越飞越远,身影也越来越小,直到融进那一望无垠,萧瑟的旷野尽头。旷野中,是谁惆怅无尽,若有所思?天宇问,是谁独立寒秋,无言有思?何事令她难更思量?何人令她爱恨交加?罢了罢了,“往事休堪惆怅,前欢休要思量”。罢了罢了,“人心情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

熏香如心,飘起袅袅的青烟,暖香熏透她的闺阁;急雪翻飞,缕缕纷纷,柳絮因风吹般地飘飞而起。雪白色的胆瓶中刚插上的梅花,冬风吹近暖暖的闺房,化作清风,卷起阵阵幽香。这本是闲极雅极的适意景致,奈何她的心中竟也卷不起一丝快乐的涟漪。冬风益发强劲,心形的盘香燃烧殆尽,地上只留下一道心形的香灰。周体转凉,心中凄凉寂寞,次第已如燃尽的熏香一般,化作了死灰。

这首词营造了两种不同而又互相联系的场景。“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是第一个场景;“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是第二个场景。前一个场景是在冬天黄昏的野外,第二个场景则是在少女的闺房中。

从旷野到香阁,从大环境到小空间,从“小立恨因谁”到“心字已成灰”,各个层面都能看到词人在情感上的变化。而这中间也有一个转变的标志,就是“急雪乍翻”,它是词中情感变化和时空转换的交点。前面或许是“秋凉”罢了,而后面明显可以感觉到“凄冷”的环境氛围。

纳兰这首词中“心字已成灰”巧妙而自然地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在意象上指的是心形的熏香燃烧完后,在地面上留下的心形灰烬;另一方面,又可以指词中人物在情感上的“心如死灰”。这样真挚的情感表现方式,或许正是纳兰性德的词令人感动的根本。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①鹤渡,翠华争拥六龙②看。雄丽却高寒。

注释

①紫盖: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借指帝王车驾。双:即船头绘有鸟图像的船,此处指皇帝的游船。

②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六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匹马,马八尺称龙,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赏析

康熙帝巡行江南时,纳兰扈从前往,头一次来到这里,见到白居易口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他忍不住挥笔描绘眼见之美。

景有致,城却是个厚重的城,这“旧长安”,本是八代王朝的都城,历史风尘,留下厚重的城墙,是个别有雅韵的地方。对于南京古城,个人十分喜爱,那沿途的树木,即使是秃了树干的,都有无限意味,更别说当年的旧长安了。古城,文人大都是喜爱的。

然而在这城中,忽然迎来了皇帝的驾临。紫盖双鹚,可见,车队船队十分壮观,百姓“拥六龙看”,围凑在四周看着热闹,看这难得一见的壮观车队,或者还想目睹一回龙颜。然而,雄丽之景,纳兰却觉高寒,众人皆醉我独醒,应当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不得不想起东坡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高处起舞的寒凉,怎比得上人间的平凡生活?也不知,纳兰这一声“高寒”,是替自己悲哀还是为康熙觉得悲哀。也许是为自己那始终被限制的人生而觉得拘谨不安,也许,是为了生活毫无选择、毫无空间的喘息颇为难耐,也许是为着迟迟不能如愿的抱负而深感无奈,也许是为着感情无法自已的愁苦而心有凄凉。

而康熙呢,作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压迫他的理想,没有人夺走他的爱人,这样的出行,翠华六龙,百姓围观人声鼎沸。他坐在华盖下着着自己的龙袍,他被保护、簇拥,却从未有机会享受百姓平凡生活的欢愉,这样的高处,他不觉得寒冷吗?

康熙怎佯想,又从何知晓呢?纳兰这一叹“高寒”,又悲凉,又无奈。喧闹的人声之中,也难得有个纳兰,顿觉高寒不已,由衷地觉得悲哀。

即便家家都争唱饮水词,这纳兰的心事,又有几人知晓呢?

忆江南(江南好,城阕尚嵯峨)

江南好,城阕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①,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②夜深歌。

注释

①故物:旧物,前人遗物。石马: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这里指前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刻。

②玉树:被视作亡国之音,这里泛指柔美的曲调。

赏析  历史古城自有它的风韵。

纳兰这一回江南之游历,看着这南京城一派繁华,自然是有了些许的感叹,却又不由得担忧惆怅起来。

“江南好,城阕尚嵯峨”,美好的江南如今还留有前朝繁华的遗迹,这里城墙巍峨,不禁让人怀念起故物。“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然而,当下之景已不是当年之景,当下的王朝也已不是当年的王朝,面对此景,纳兰心中激起“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愁绪,可谓触景而伤情。

何时,一个动荡的年代会随新城池的产生而消逝?何时,一个兴盛的王朝会随城墙倒塌而沉沦?何时,我们亦会成为今后这里的人们眼中之故物?雕栏玉砌犹在,却只是朱颜已改,历史兴亡,各带有各自的注脚,只是回头望去,觉得尤其迅疾。

不知不觉,纳兰的思绪陷入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那首《玉树后庭花》: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都归于乐寂中,陈后主沉醉在他温柔的美梦里,听着听着,最后果真是不长久地归于沉寂。一朝盛世因这一阕好曲有了声名,同时因这一阕好曲丢了盛世本可延续的命运。这落红可是如此之美,只惜花开一现,并不长久。落地无声,花开易见,花落难寻。可惜,可叹,可悲啊!

不知纳兰在这里写到“玉树”时,是否也怀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心情?是否有那感时伤怀的痛楚和那无边的忧虑呢?

巍峨的城墙下,原本昌盛的城池在热闹繁华的景象之后,早已不见了痕迹。此时的盛景与没落的年代对比,令人不禁想要逃遁这思潮暗涌的沉重。此时“尚在”的城池,谁知何时就会成为“惟有”的旧物?

也难怪李易安会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纳兰亦如是罢。

P1-3

序言

他为情生

胸纳幽兰,神容自若。清丽雅致的名字,却带着一身忧郁淡漠的气质,仿佛这位才华横溢的富家公子,是误人凡尘的精灵,为体味世间的忧伤而来。

的确,纳兰的词作中,“愁”“泪”“恨”等字眼触目即是,无处排遣的抑郁困惑,字里行间随处可见。连他年迈的父亲纳兰明珠读罢也不禁扼腕叹息:“你什么都有了,为何还这样不快?”为何?为

“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的富贵出身,为“情到浓时情转薄”的悲凉无奈,为萦绕于心又挥之不去的浓浓悲情。

纳兰天资聪颖,能文能武,是权倾朝野的宰相纳兰明珠的长子,是康熙皇帝钦点的御前侍卫,是才情洋溢的翩翩公子,却偏偏不是他希望成为的那个自由人。如若,爱情能驱散容若心中的阴霾,那么,他也不会这般郁郁寡欢了吧?只是,三段真挚凄美的感情最终都求而不得,得之却又无法长久。自妻子卢氏香消玉殒,纳兰的深情便也随之埋进泥土,从此,笔墨间“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句句血泪,字字惊心,读来无不叫人愁肠寸断。

撇开文字不说,纳兰的性情倒是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几分相似,都是出身相门的富贵公子,都是情深义重的款款情人,难怪乾隆皇帝在读完《红楼梦》时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也。”只是,大规园里有纳兰影子的又何止宝玉一个?至情至性、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满腹才情,却又抑郁寡欢,悲凉不已。

纳兰吟“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为雪花飘零而悲;黛玉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为落花凋零而哭。却不知,他们的命运同这番景致有着相似的凄美。悲观的性格决定了悲剧的一生。如果说黛玉是一颗令人怜惜的泪珠儿,那么纳兰容若,便是一朵绽放幽香的兰花,浓而不烈,香而不浊,就像他的词,唇齿留香,余韵无穷。

是天妒英才也好,积郁成疾也罢,三十一岁的生命终究还是太过短暂。可是,容若的一生并不苍白,他为情而生,为情而苦,为情而亡,他是那个时代里为爱而纯粹活过的人。他度过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徐志摩如是说。

纳兰的离开,让三百多年前的情愫心事被静静掩埋。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将用怎样的眼界来看待他,于他已不重要。那些动人的词句将被有缘人一次次传送,又以另一种方式被我们默默铭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最爱纳兰词(全词彩插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纳兰容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302857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6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56
CIP核字 2014148269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