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大学的从教之道概括为四道:爱道、教道、研道和学道,从道与术、理论与实践、案例与感悟的结合上阐述了四道的内涵与关联。
本书的特点是:悟道与重术并举、明理与践行互动、慎思与畅达融合、“文说”与“图说”互补,试图将可操作性和学术性融为一体。
本书可供大学教师尤其是年轻的大学教师、大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大学的“观众”阅读和参考。
| 图书 | 大学的从教之道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将大学的从教之道概括为四道:爱道、教道、研道和学道,从道与术、理论与实践、案例与感悟的结合上阐述了四道的内涵与关联。 本书的特点是:悟道与重术并举、明理与践行互动、慎思与畅达融合、“文说”与“图说”互补,试图将可操作性和学术性融为一体。 本书可供大学教师尤其是年轻的大学教师、大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大学的“观众”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龚一鸣,沉积地质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地质学教师团队负责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地球生物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主持建成4门次国家级在线课程和“地史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出版《地层学基础与前沿》等教材和专著10余部。 目录 第1章 序言:大学之道——学术与育人 1.1 何为大学 1.2 大学之道 第2章 爱道——爱是教育的基因 2.1 概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2 爱教师职业 2.3 爱学生 2.4 爱三尺讲台 2.5 爱自己 第3章 教道——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3.1 概述: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3.2 教知识与教能力 3.3 教智慧与教人格 3.4 课程思政 3.5 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第4章 研道——科研教研比翼双飞 4.1 概述:无教研无教学,无科研不教学 4.2 科研 4.3 教研 4.4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4.5 出版与出局(publish and perish) 第5章 学道——学不可以已 5.1 概述:学是从教之源 5.2 学为人之道,晓做人之理 5.3 学为事之道,明做事之要 5.4 学为学之道,奠学养之基 5.5 学为师之道,铭育人之本 第6章 结语:从教之道——“四道”为铭 6.1 从教之道的要义 6.2 从教之道的误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Ⅰ:本书语录(146条) 附录Ⅱ:笔者求学和从教剪影(178幅照片)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大学的从教之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龚一鸣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55782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9 |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本科及以上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92 |
| CIP核字 | 2024036022 |
| 中图分类号 | G642.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40 |
| 宽 | 186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