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精)
内容
内容推荐
《病玫瑰》的书名源自威廉?布莱克的同名诗作。书中收录了自18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354幅珍贵医学绘画,集中展现了前彩色摄影时代医学图像的科学与艺术成就,更是回顾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类疾病抗争史。医学史学者巴奈特整理出10种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流行病科学绘画,结合历史地图、信息图表,以及当代的个案笔记,揭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在波涛汹涌的工业革命和五彩纷呈的文艺运动面前,对疾病、痛苦乃至死亡的恐惧与痴迷。
书中收录的医学绘画均来自珍贵的医学典籍,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不是猎奇性的展览,而是强调绘画背后所包含的那些复杂情绪(同情、厌恶、冷漠,等等),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幸灾乐祸”。某种意义上,《病玫瑰》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了20世纪逐渐建立起来的医学伦理和对疾病的非道德评价。
目录
导言 肉体的祛魅
第一章 皮肤疾病:身体的边界
第二章 麻风病:超越切肤之痛
第三章 天花:强制法案下的水泡
第四章 结核:白色死神
第五章 霍乱:畅行的恶疾
第六章 癌症:巨蟹之螯
第七章 心脏病:血冠杂音
第八章 性病:与水银白头偕老
第九章 寄生虫:被殖民的殖民者
第十章 痛风:时髦的痛楚
导语
1.医学与艺术跨界之作。354幅医学绘画,既是前彩色摄影时代对疾病的忠实记录,也是浪漫主义与写实艺术交织出的病态美学。
2.直面疾病,描绘疾病,治愈疾病!呈现天花、癌症、性病等10种疾病的样貌,勾勒10个抗争恶疾的故事。禁忌、黑暗、曲折……同战胜病魔一样艰辛的,是克服痛苦与厌恶的情感交杂。
3.英文原版曾荣获2014年“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简体中文版与原版同厂印刷,再现原版质感。书脊采用布面接裱,并结合烫印工艺,兼具耐用性与艺术性。
4. 豆瓣评分9.4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推荐。理性精神之下,呈现医学望眼欲穿的身体。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说医学插画的命运,同所有医学图书和文
献一样,终将被更新更好的出版形态所取代,《病
玫瑰》或许会作为纸书得以延续。这本书值得推荐
给每一个人,无论你喜爱艺术、医学还是历史,或
者只是对拥有并维持一副躯体而感到精疲力竭。
——《柳叶刀》(The Lancet)
插图虽然骇人,但呈现得十分出色……看这本
书心脏可能要很强,但它绝对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

——《自然》(Nature)
不惜在一些令人厌恶的细节上下足功夫,但血
腥文字与图片背后,是真实的生命和死亡……本书
是一份交互辩证、庄严肃然的最高艺术图像集。
——《泰晤士报》(The Times)
这本图集里有各种脓液和增生物,还布满皮疹
和面疱。医学史学家理查德·巴奈特已证明自己能
在这满布死亡氛围的领域中充任活泼的导游……这
是一本对人体有兴趣的艺术家必备的藏书。
——《版画家》季刊(Printmaking Today)
只能用病态美来形容本书……这本书本身就是
一件奇妙的设计品:它用清晰、优雅的笔触成功传
达了丰富多样的内容。本书也用真挚的好奇心,关
注了医疗、社会、哲学和美学等诸多面向。
——Dressing the Air 网站
精彩页
导言:肉体的祛魅
“解剖学家喜欢套色版画,因为它可以清楚传达某些病变的准确样貌,或在解剖人体器官时呈现其具体的外观。研究天花的教授,看到不同时期疫苗接种状态图的反应,就像花商看到郁金香、拍卖商看到印度洋宝螺一样,眉飞色舞……博学的解剖爱好者,会被胃壁暴露之美惊叹到翻江倒海,或是在大脑横切面图像前绞尽脑汁……然后,克服痛苦与厌恶之交杂。将开膛破肚的尸体放在一般人面前,这是唯一的感受。无论在科学或艺术领域,都一样。”
我们该如何了解“胃体外衣之美”和“肚破肠流的尸体”之间极大的反差?我们应该解决它、甚至“克服”它,还是效仿黑兹利特的崇拜者济慈(John Keats,英国诗人,曾习医)所谓的“对知识的无为”──有能力无视“未知、神秘和疑团,并停止追求知识和理性”?
针对这个问题,本书里的图像体现了一种解答方式:这本书着重于西方行医者看待人体方式的全面革新,以及对疾病的全新了解,书里的图像都出现在18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这 100 多年间。这段期间西方医学开始以各种形式和当代对话:科学、科技、工业社会、都市生活、机械化战事,以及帝国主义深长的阴影。而在对话进行的同时,过往对身体架构的认知和疾病的意义也被扬弃了。
古典医学、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医学菁英,都相信健康和四种体液的均衡脱不了关系:它们分别是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黏液。这四种体液一旦过量或缺乏,就会酿成病源。内科医生通常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兼备,能在言谈中切中肉体的所有病根,好与上流贵族病人(兼“老爷”)会商疗程;外科医生则像身体的木匠,随时准备进行混乱又痛苦的物理介入,可能会放血、清胆汁,或建议改善饮食习惯,甚至仅鼓励多呼吸新鲜空气。但最重要的原则是,医生和病人都会观望和等待,因为中断疾病的自然病程、试图加速人体自身的复愈能力等行为,皆有可能足以致命。
100 多年后,也就是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大多数行医者(虽非全数)来说,医学已不再是一项专精的技艺了,内外科医师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和新的物理学和细菌学打交道;在学习实验室和显微镜等物品使用原理的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一个既陌生又迷人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疾病和细菌会攻击身体某一处由细胞组成的组织。借用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用词,这样的新世界是建立在“经过祛魅后”(disenchanted)的身体观念。没有永恒的奥秘,只有暂时的无知;也没有生命力和灵魂这回事,只有酵酶和受质(substrate,受酶改变的物质)在体内孜孜不倦地起舞。在这个耽溺于进步可能性的世纪,信奉科学的行医者挺身而出,当起向完美未来挺进的先锋部队。
本书着重的患病人体图绘,也是西方医学传统的一支,却也同时和现代产生摩擦。19 世纪的内外科医生踏上前辈的路,与艺术家、工匠及出版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这些人同心协力之下出现的图像是美丽而病态的,崇高而奇诡的。它们象征着一种临床客观性,但这种客观性的光环掩盖了无数有意无意的人为介入结果。这些图像让我们一窥“内在的外在”:它们聚焦的客体都是看得到的外在,但这些外表下却看不到生命和健康。
这些图像似乎可以概括整个世纪的启蒙风潮,但它们还带来一股停尸间难以抹灭的气味、国家对乞丐和罪犯滥权的斑斑证迹,还有无数具裸露或被侵犯的身体。它们既来自解剖实作,也来自死者(被盗来或处死)的身体,四处依附寄生;它们清楚呈现尸体的离奇情状,不仅巨细靡遗,也使尸体(用不完全属于自己的声音)开口说话。最重要的是,这些图像用实例体现了一个革命性临床权威的概念,这种权威来自死亡病患的身体,而非存活病患的话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理查德·巴奈特
译者 译者:郭腾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84172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24-05-01
首版时间 2024-05-01
印刷时间 202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936
CIP核字 2024054789
中图分类号 R18-6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