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他不知道他病了(协助精神障碍者接受治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下列疑问开始着手:为什么有这么多严重精神障碍者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为什么他们拒绝接受治疗呢?身为精神障碍者的家属、治疗师、邻人和朋友,该怎么帮助他们呢?本书提出许多有效的相处技巧、睿智的忠告,教我们如何和精神障碍者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并列出一连串有用的资源,更可贵的是,两位作者愿意分享他们个人与精神障碍者相处的经验,让本书特别深刻感人。

内容推荐

有很多严重精神障碍者并不认为自己生病了,因而他们拒绝服药和接受治疗。身为精神障碍者的家属、治疗师、邻人和朋友,常为此感到困惑和苦恼,并感到无奈和愧疚。该怎么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更合理的照护,也让我们自己解除烦恼呢?本书两位作者根据自己治疗精神障碍者并与之相处的经验,提出许多有效的相处枝巧和睿智的忠告,教我们如何和精神障碍者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走出无助和苦恼。

目录

推荐序 沈楚文/1

中文版作者序之一 泽维尔·阿玛多/1

中文版作者序之二 安娜丽莎·约翰逊/6

译序 魏嘉莹/1

原序之一 劳里·弗林/1

原序之二 康妮·科伯/2

原序之三 弗雷德里克·佛瑞斯三世/3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部分 为什么他们会否认自己生病,且拒绝接受帮助

第二章 你有比想像中更多的同伴/9

第三章 不是无端生事/18

第四章 了解敌人/27

 第二部分 如何帮助他们接受治疗

第五章 新的方法/43

第六章 倾听/50

第七章 运用同理心/73

第八章 赞同/79

第九章 结为伙伴/87

 第三部分 该不该强制就医

第十章 何时该强制就医/97

第十一章 如何进行/105

第十二章 处理背叛的感受/113

 第四部分 风雨过后

第十三章 让他们在治疗中永远跟你站在同一边/121

附录一 态度及信念检查表/123

附录二 病识感相关研究/125

附录三 作者介绍/148

试读章节

马 特

马特今年26岁,单身,和双亲同住,6年前第一次出现夸大和偏执的妄想(他认为自己是上帝的特使,认识克林顿总统,并且担心中央情报局想杀害他),被诊断出患有情感型精神分裂疾患。他语无伦次,行为诡异(戴着用铝箔纸包着的破耳机),也有幻听症状。事实上,比较确切地说,他一点也没有因为这些明显的病症而感到困扰,反倒是他的家人、朋友、同学,甚至邻居饱受担忧。自发病以来,他总共入院4次。

你在以下的访谈中将看到他自愿进入我们在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里的精神分裂症研究病房,在那之前他因为母亲报警,由警察带往一家市立医院的急诊室,接受了一个月的药物治疗,只是绝非出于自愿。

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时间,但马特至少在事发的6周前便停止吃药,妄想逐渐酝酿,终于在母亲报警的那天晚上爆发。他开始对母亲大吼大叫,指责她干扰他执行上帝的使命。马特相信自己是上帝指派给世界领袖们的特使,偏执地相信母亲试图干涉他传递重要的信息给克林顿总统。他语无伦次,有幻听,一连数天发狂似的写信给克林顿总统,还试图打电话到白宫。让母亲更害怕的是,他说他听到上帝要他将母亲关在衣橱里。

我在精神分裂症研究单位跟他面谈时,他的症状除了妄想之外,几乎全都大有进步。虽然他仍然相信自己是上帝的使者以及中央情报局企图杀害他,但是觉得这些念头不那么有压迫感了,也没那么担心自己的安全。事实上,尽管他显然缺乏病识感,却即将出院回父母家,转而接受门诊治疗。访谈开始时,我要求马特告诉我他是怎么住进医院的。

“我想是……我不知道确切的名词;我还搞不太清楚,他们大概带我来这里进行身体检查吧,想知道我有没有喝酒、吸烟。我告诉警察,我既没喝酒也没抽烟,我们只是微有争执。我想他们比较相信妈妈的说辞,所以带我到诊所,让医生决定我的状况如何。”

虽然马特的言词稍微离题,并且有点怪异,我还是明白了他大概想说的事,问道:“有人在你和妈妈发生争执时报了警?”他点点头。“是你妈妈吗?”

“我想是吧。”

“妈妈为什么要报警呢?”

“我不知道。她希望我进医院。”

“妈妈为什么希望你来这里?”

“她说在发生那样的争执时,她并不是真的想要我进医院,因为我们在讨论我用电话的事。”

“我不太懂你刚刚说的话。”我说,“她为什么希望你进医院?”

“我们发生争执,我想她认为我生病了,需要接受检查。”

“你生病了吗?”

“没有,我们只是有争执。”

“所以警察带你到医院来。”

“对。”

“为什么医院人员要你住院呢?”

“他们没说,有一个很亲切的人告诉我:‘别担心,你要在这里待上一阵子,我希望你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待在这里。”

“没错,但那是在急诊室里,你进了哪种病房呢?”

“楼上的精神科病房。他们换掉我的衣服,说我要待在那里一阵子。”

“但为什么是精神科病房呢?”

“我想是因为药物和酒精问题很严重,那是他们现在唯一有空位的病房,如果是一般健康检查的诊室,他们可能没办法提供空位。”  “马特,现在我被搞混了。你是说市立医院的医生为了一般体检要你住进精神科病房吗?”

“没错。”他面无表情地回答,仿佛没有任何的不对劲,对自己的状况也没有任何不高兴。

“所以你不认为自己需要待在精神科病房哕?”我顿了一下,接着说:“你不认为自己有任何精神或情绪问题吗?”

“对,但是他们因为制度的关系要我接受情绪检查。他们要我合作,所以我一直相当合作,虽然有些违背自己的意愿,但我还是能合作。”

“你不想留下来,对吗?”

“对。”

“那你为什么留下来?”

“我必须,因为法官判我住院一个月。”

“但是一个月满之后,你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来这个精神分裂症研究单位,对吗?”

“对。”

“而你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对劲?”

“没错。妈妈要我来,但是我没有什么不对劲。”

只说马特病识感不佳,显然过于轻描淡写,他无法解释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奇怪的陈述。他认定警察限制他并接受母亲的要求送他进医院,只因为母亲年纪较大,比他有资格说话,急诊室的医生让他住进精神科病房纯粹只为“一般的体检”。当他叙述这种种“不公”时,表现出的无所谓让我们不解。被警察戴上手铐,送进医院,违反意愿将他监禁一个月,而他竟然未曾威胁提出控诉,或叫嚷恐怖迫害?很多患者会这么做,有的人则和马特一样惊人的平和。

这是怎么一回事?马特是否对自己的病感到难为情,不想将事实告诉我?有可能,但是找个不那么奇怪的解释不是比较有说服力吗?更重要的是,马特知道我对他住院的一切细节了如指掌,我是被派来照顾他的治疗人员!

往后你会读到更多我和马特的对话,但你可能已经猜到他不觉得自己听到声音有何异常,逆来顺受犹如它们再寻常不过,无须担忧。

想像你在没人的房间里忽然开始听到声音,你会怎么做?绝大多数的人遇到这种非现实的感知时都会很担心,多遇几次便会去看医生。我知道,我在神经内科工作时曾遇过这样的人。幻听有时是脑瘤初期的症状之一,但为什么有些人担心自己的幻听,有些人则否认自己有幻听的症状?这单纯只是否认吗?还是因为有些人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问题,有些人却太害怕、骄傲或固执?抑或有另外的解释?

马特极可能并非单纯地否认,我们和他的临床医生们的研究显示,除了思绪混乱的症状之外,马特至少还有一个以上的症状未曾因为药物获得改善。他对自己身处精神科病房的怪诞解释(因为体检以及其他的病房都被患有药瘾的病人占据了),以及无法看出自己生病了应该吃药,并不是来自否认或骄傲。在这种情形下,缺乏病识感及无法认清治疗的益处显然是疾病的另一个症状,它和自我防卫或固执一点关系也没有。更确切地说,你在第三章中将读到的研究会解释,缺乏病识感应是神经认知缺失或脑部功能异常的症状,此种症状和这些疾病息息相关。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只有明白缺乏病识感的成因,你才能有效地处理它所造成的拒绝服药现象。借由了解所踏出的第一步,将矫正你对于病识感可能持有的错误态度。

不管是在指导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家、社工或护士时,我都不断遇到一些极度危险的误解,从认为心理分析是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时,这些误解便一直存在。其中一个广为家属接受的误解是:“病得那么重时,头脑清楚反而可能害死人。”很多人认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像马特那样的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即使不自杀也会泄气不已。

有头脑太清楚这一回事吗?在此我们可以让新的研究再次发言。下一章中你将学到,问题在质而不是量。换句话说,自我意识有好坏之分,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增加对治疗的参与度和服药的稳定性,坏的则可能导致气馁或自杀。你将学到逃避面对缺乏病识感以及拒绝服药的问题,通常问题不只不会消失,反而会加重,最明显的后果是反复进出医院。令人难过的是,在我早先提过的那些新闻头条中,反复住院及它所引起的分崩离析还只是悲剧中最小的一部分。

P13-17

序言

“我没有病,不需要治疗”,这是严重精神障碍者常说的话。让关心患者的亲人和热心助人的医疗人员,备感困惑与无助。

我从事精神医疗工作将近四十年,印象里很少有精神分裂症者承认自己病了;即使是治疗中的病人,也有七八成并未察觉自己的症状,缺乏病识感是很普遍的现象。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调查研究表明,约有60%的精神分裂患者和50%的躁郁症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病症,不知道自己病了,而拒绝治疗,使病情恶化。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接受治疗的可怕结果,可能是个人病症的恶化,家庭悲剧和社会事件的发生,“不定时炸弹”的烙印和污名!了解严重精神障碍者缺乏病识感的成因、现象和应对之道,以达到实际协助病人接受治疗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遭受挫折、失败和重大伤病,常基于自尊心、好强不认输和掩饰等自我防御心理,而加以否认,但严重精神障碍者的固执否认似乎过了头,不合常理。因此,有学者认为,严重精神障碍者的缺乏病识感,可能是他们病症的一部分,缘于脑部机能的失常,就如同有些中风病患或中枢神经病变所呈现“失识症”一样的缺乏病觉,尤其是在额叶、颞叶部位的病变。严重精神障碍者不知道自己病了,其实是由于感觉失常、现实感失真、思考偏差、逻辑推理错误等,使他们脱离现实而不自觉。这是他们的病症,不是故意的,应予以理解、接纳和帮助。

本书作者泽维尔·阿玛多博士和安娜丽莎·约翰逊律师,结合自己长期照顾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哥哥与妈妈的心路历程,以及研究病识感的心得,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协议治疗的四个步骤,即倾听、运用同理心、赞同以及结为伙伴等。还举例说明其亲身经验,现身说法,使本书更具意义。

这是一本难得的实用手册。译者魏嘉莹小姐长年关心精神障碍者,参加了全美精神障碍联盟活动,并帮助康复之友联盟简讯提供最新资讯文章,现特翻译本书,其文笔流畅通俗,虽然环境不同,方法或有差异,但其治疗的基本原则大同小异,应有参考价值,希望能嘉惠更多的精神障碍症朋友、家属和所有关心他们的大众和专业人员。

书评(媒体评论)

终于有人为精神障碍者及其身旁的人写一本书了。阿玛多博士用易读的笔调陈述患者缺乏病识感的本质及他们对帮助的需求,清楚地列出相关研究资料,并在患者轻忽自身状况时,给予家属和治疗人员帮助他们的处方。我强力推荐本书给重大精神障碍者的家属及治疗人员。

亚伦·贝克医师

这是第一本谈论“为什么病人不吃药”的书,这个严重的问题无情地碾轧着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患者的家属。阿玛多是一位心理学家,有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哥哥,在过去十载,他成为研究无病识感的先驱及该领域的权威。他有技巧地调理临床小故事与学术研究,奉献给我们既美味又营养的成果。最重要的是,阿玛多向家属及精神健康专业人员提供具体、有步骤的计划以改善病识感的问题。这本书填补了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研究的空白。

富勒·托里医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他不知道他病了(协助精神障碍者接受治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泽维尔·阿玛多//安娜丽莎·约翰逊
译者 魏嘉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439388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0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21-2007-076号
版权提供者 Vida Press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