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长角苗建筑文化及其变迁/艺术人类学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生活在贵州六枝北部山区的长角苗人是黔西北箐苗的一个较小的族群分支,截至2l世纪初,他们的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因环境的相对闭塞而仍然保持着缓慢的变化。伴随着中国整体现代化的进程,长角苗村落也开始了其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巨变主要呈现在其民居建筑和村落形态方面。为了对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予以“抓拍”和“深描”,本书作者自2005年参与方李莉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团队开始,对梭戛长角苗建筑文化变迁的状况进行了四次人类学田野调查。本书对现代梭戛长角苗人来源及其生存环境、梭戛长角苗建筑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时间维度中民居建营造技艺的传承、陇戛建筑的变迁历程、变迁过程中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而持续的探讨。 作者简介 吴昶,男,1978年生,湖北恩施人,湖北美术学院油画方向学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方向硕士,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博士。现为湖北恩施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参与国家重大课题“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科技部,2005年,项目编号:2002DEB30089,已结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项目编号:l7ZDAl66,在研)及一项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部,2005年,项目编号:OlAA02,已结题),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总序 序言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一)研究的知识背景 (二)研究问题域 二、研究的相关背景知识 (一)国内相关个案的学术文献研究综述 (二)现有的工作基础 第一章 现代梭戛长角苗人来源及其生境 一、历史文献中长角苗人的身影 二、陇戛长角苗居民的来源及迁徙原因 三、走向定居生活 四、长角苗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五、聚落(Rau)的形成 六、小结:文化族群的生活方式受制于环境 第二章 梭戛长角苗建筑及与之相关的文化 一、现存梭戛长角苗民居建筑的物质空间形态 (一)民居建筑的基本空间结构 (二)陇戛民居建筑的空间构成 (三)建筑主体风格与材料的关系 (四)建筑群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与民居建筑相关的文化存在 (一)居住方式——民居建筑空间的文化功能 (二)长角苗族群与周边其他族群居住方式的比较 (三)建房习俗 (四)房产的分配 (五)与房屋有关的信仰崇拜与巫术 (六)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三、其他跟建筑相关的文化事象 (一)嘎房 (二)鼓房 (三)阴宅 (四)营盘 (五)花棚 (六)学校 四、小结:传统建筑形式离不开自然环境及文化的支持 第三章 时间维度中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 一、长角苗建筑工匠的知识结构 (一)长角苗建筑工匠的知识结构 (二)新旧建筑工匠知识结构的比较 (三)技术体系的更替对工匠思维的影响 二、民间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形态 (一)木工技艺的传承形态 (二)传统石工技艺的传承形态 (三)编织扎制、髹漆等其他建筑领域相关技艺的传承形态 三、受现代技术影响的建筑技艺传承形态 (一)新工具材料及其使用方法的传播 (二)旧传承形式的萎缩 四、观念改变的动因 (一)土地权属因素 (二)人与地域环境的关系 (三)道路交通与信息媒体的间接作用 (四)当地人自身的意愿 五、小结:知识的改变推动了建筑技艺传承方式的现代化变迁 第四章 陇戛建筑的变迁历程 一、树居一垛木房与棚居时代(?一20世纪中叶) 二、鲁班时代(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三、夯土时代(20世纪初至1971年) 四、护草时代(1966年至1996年) 五、石墙一混凝土时代(1960年至今) 六、小结:建筑形制的传统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 第五章 变迁过程中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一、环境与材料 (一)生态环境 (二)建筑材料中的当地天然采集物 (三)建筑材料中的外来物 二、技术 (一)新技术到来以前的建筑技术 (二)取代传统技艺的新技术 (三)与新技术并存的建筑技艺 (四)新旧技术的更替导致的文化事象变化 三、外来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汉族木匠的介入 (二)返乡打工者的观念变化 (三)政府行为的影响 四、小结:文化传统是各种文化因素的意义关联体 第六章 结语 一、活态的传统 二、长角苗建筑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三、古代与现代的文化差异与时间的意义 四、文化活态性的背后是人对未来生活的诉求与期待 参考文献 附录 汉语一梭戛长角苗语言词汇对照表 致谢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长角苗建筑文化及其变迁/艺术人类学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05383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6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4 |
CIP核字 | 2023251600 |
中图分类号 | TU-092.8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