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撒拉族卷)
内容
编辑推荐

马学功、韩文德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撒拉族卷)》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撒拉族作家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本书的出版即是对撒拉族文学的总结,也是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撒拉族历史即文学底蕴的认知。

内容推荐

马学功、韩文德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撒拉族卷)》在近34年的撒拉族作家作品中查找资料、遴选精品,广泛征集每位撒拉族作家作品。查找新时期以来撒拉族作家诗人的作品,尤其是认真查找近30年来的作品,然后严格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的体裁进行分类,并严格按照发表时间排序进行编选。

目录

小说

 摔跤手的故事

 命运的呼唤

 撒拉爸

 重别故里

 独眼猎人与独眼雪豹

 下弦月

 耀光

 河沿村逸事

散文

 又逢小园杏花红

 我们家乡的天池

 啊,核桃树

 父亲

 散文二题

 街子三题

 孟达峡三思

 天池·向导·干妈

 四嫂

 指甲花

 走不出的怀念

 散文三题

 我的姥姥

 孟达天池回想

 玉树三题--

诗歌

 二月的庄子羞了(外一首)

 哲理的大西北(组诗)

 诗九首

 摩羯星座(组诗)

 撒拉风情(组诗)

 马丁的诗

 生命的颂辞与挽歌(长诗)

 五月

 穿过草原(四首)

 火与血的交错线

 少女走向山的那边

 是鹰总要飞(外一首)

 黑骏马如此依恋草原(外一首)

 撒拉人的黄河

 关于死亡

 光焰的颂辞(长诗)

 黄河(组诗)

 时间的痛楚(组诗)

 撒玛尔罕的诗

 残河(外二首)

 杜鹃花盛开的季节

 岁月之歌(五首)

 夜上浓妆(外三首)

 阴雨之后(外二首)

 不必回首(外三首)

 报告文学

 蜕变

后记

试读章节

灯光明亮的体育场里,一场摔跤角斗即将开始。……

一万多只眼睛不停地在灯光下眨动,五千多颗心将随着一场角斗激荡。竞技场上10公尺见方的摔跤垫子,被紫红色的毛绒盖单平平地铺盖着,一切准备工作都早已做好。随着播音员的介绍,一对摔跤手在人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跳跃入场。

“你们看,那穿蓝色国际摔跤衣的彪形大汉,是久经沙场的蒙族选手——阿拉木尔,全国冠军,运动健将;那个英姿飒爽、身着红色摔跤衣的,是年轻的撒拉选手——艾海买提。……”广播员的声音被5000多观众遮天盖地的议论声和喧嚷声淹没了。“嘿!咱们省还有摔跤全国冠军呢!”“看,那撒拉选手多彪悍!真是后继有人啊!”人们的眼睛自然地从那彪形大汉、全国冠军身上转移到那年轻的撒拉族选手——艾海买提的身上了:健美的肌肉、厚实的肩膀,虎背熊腰,简直像一座雕塑的铜像,给人一种青春和力量的美感。要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那扫帚眉下的圆咕隆咚的大眼和大眼睛下的一道很深的伤疤。

在裁判员的手势中,两位摔跤手走向竞技场的中央。一开始,新手艾海买提便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一连发动了连珠炮似的进攻,使得那位蒙族老将显得有点缩手缩脚。观众席上不时地传来:“小老虎,加油!小老虎,加油!”的呼声。要知道,好心的观众总是热望新手压倒老将,“末军”压倒冠军。但老将阿拉木尔,毕竟是全国冠军啊,他沉着迎战,威风不减当年,十几个回合的搏斗,总是不分上下。双方继续浴汗苦搏,正当观众为新手艾海买提捏一把汗时,老将出其不意地给新手用了个“倒口袋”,新手眼尖手快,向前迈一步,老将的“口袋”没有倒成,反被搂抱住后腰,准备向后“过桥摔”。阿拉木尔不愧是全国冠军,新手艾海买提的“过桥摔”随着观众的“哎呀”一声,没有成功。在这千钧一发、火烧眉毛之际——“两肩着地”的刹那间,新手艾海买提为了摆脱这“危险”状态,用尽全身力气,大吼一声,一座坚实的“人桥”突起来了。老将乘势进逼,全力以赴,力图把“桥”压下去……这时全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5000多观众的身子随着“桥”的急促旋转和摆动在扭动、起伏;5000多观众的心随着裁判员的呼喊声在激烈地跳动……啊,英雄的摔跤手,谁不为你们的力量和惊人的毅力而赞叹不绝呢!……

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结束了。全场观众为这位名不虚传的全国冠军阿拉木尔的精湛技术喝彩,更为新手艾海买提的“小老虎”风格鼓掌和欢呼!这时多少不相识的观众投来了信赖的目光啊!老将和新手——蒙族选手和撒拉族选手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紧紧拥抱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高度赞扬着“小老虎”的风格!年轻的摔跤手艾海买提,在角斗中不正是赢得了这种高度的赞扬吗?但这种高度的赞扬声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苦的拼搏啊!

也许你还记得在角斗中,艾海买提那一双圆咕隆咚大眼下的那一道很深的伤疤吧……

5岁的艾海买提,就跟着爸爸在地主家扛长工了。

艾海买提干瘦如柴,皮包骨头。他的血和汗从牛羊的大奶房里被人们挤出来,养肥了那些地主老爷。在那万恶的社会里,种田的空着肚子,挡羊的喝不上一口奶子!有一次,艾海买提为了吮吸一口羊奶,被地主的“小少爷”发觉了。“小少爷”学着他爸爸的架势,两手往腰里一叉,挺着与他身体不太相称的肚皮,操着他爸爸的腔:“你这穷光蛋,你这讨饭吃的狗杂碎!还有你喝的!”走过来,踢了艾海买提一脚,又给了他一巴掌。心里有气、肚里有冤的艾海买提,愤怒和仇恨的火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燃烧,他怒不可遏地把那肥胖的小少爷打得鼻青脸肿,叫苦连天,灰溜溜地跑了……但接着招来的是狠心的地主的一顿牛皮鞭子。

P3-P4

序言

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推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这项工程得到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党的文艺政策及民族工作总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从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资助出版和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质量,繁荣民族文学创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文明,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国文学,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翻身解放,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共和国平等一员的55个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国家建设。文学创作是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学也逐步走向发展、创新和繁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与多梯次的文学队伍正在壮大。目前,5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作家协会都有了自己的会员。他们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次入选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短诗等门类的佳作。长篇小说、长篇诗歌和长篇报告文学则暂列存目,适时另行选编出版。

从语种上看,入选的作品有直接用汉语言文字创造的,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创后译成汉文的。由于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的演变,我国少数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曾经有过但现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是由多重元素构成的,如语言文字、题材、主题、族属、审美心理、抒情方式、风俗画、风景画和哲学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学的民族性要综合多重进行,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从入选的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来看,他们同样表现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写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还有很多生动具体事例都证明了运用汉语言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同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民族作品,同时表现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深厚的汉语言修养与杰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学好汉语言、用好汉语言也是提高文学艺术质量所需要的。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字蕴含着民族心理的密码,承载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极其微妙而难以取代的,况且,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牧区、林区或农区广大读者受众,还是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最熟悉、最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扶持民族语言的创作,发挥民族语言的优势,推动民族语言的创作。《民族文学》增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五种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个国家,有不同语言文字的创作,在一个民族也有不同语种的创作,这种差异更易于张扬文学自由和审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张力,更容易形成各个类型的作家之间互相激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以保持我国文学发展繁荣持续性的活力,同时更好的保证众多读者多元性的审美需求。没有差异,不会前进;没有差异,不会多彩;不承认差异,不会有平等。肤浅的趋同论,是不科学的,是无益的。它的实质是单一论、终止论。这也是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发展所验证的道理。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每一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为此民族所有,为他民族所无的优秀特质。文学的根脉在本土,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精神母体。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当前直到久远,必须重视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优秀的方面,自然也应该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民族性的鲜明和稳定是与民族的狭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题。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书写、开掘与张扬,源于那些积极有价值的珍贵特质。这就要求每个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优长之处,并敢于面对世界,积极进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反思追问,以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依托,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和国家情怀,能体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这样的文学品格。很多优秀作家也有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数民族的诗人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历史的描绘,对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感情的表达,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诗歌形式的学习和创新,对珍贵诗歌艺术资源的借鉴和吸纳,使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呈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与光彩。从诗歌的话语特征上看,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话语亮色。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全球文化的开放、冲撞和交流的时代。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们,继承传统,扎根本土,放开眼界吸纳有益的艺术元素,趋利避害自由地驰骋在时代拓宽的艺术空间中。由于政治性不再是文学创作单一的标准,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正放开更丰富的眼界,焕发更通达的灵性,使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彰显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时,随着世界视野的拓展,诸多带有人类性的艺术体验和诗歌题旨也自然成了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内容。除诗歌之外,我国少数民族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曾相对贫弱。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状态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除若干人口较多、语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数民族曾经几乎没有小说等作品。建国后,随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之间广泛通畅的交流与互动,少数民族小说创作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中国文坛的亮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骏马奖”,有些还获得国际上的相关奖项,跻身于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应有姿态。在这方面,文学应该走在前面积极发挥历史责任和主动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扬同志就曾说过:“民族文学的书,民间文学的书,要适当多出版一些,现在还是太少”,“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学艺术要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也要发展”。特别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明确提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1991年,赵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后,曾欣喜地赋诗一首:“出题能令亿民思,九派群科念在兹,功德日增凝聚力,灵根长发万年枝。”我们坚信,广大少数民族作家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将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标准,怀着使之臻为典藏读本的愿望,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策划、编辑和出版。在此,谨向为此付出辛劳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忱,并对我们的作者和译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后记

今年7月,青海省作家协会梅卓主席打来电话,说中国作协在为各少数民族出版文学作品选集。她建议我们尽快商议并成立编委会,负责组织编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撒拉族卷》。我们觉得这是一件责任重大、使命神圣的大事,起初还不敢轻率应承。一方面,这项工程繁杂无序,要在近34年的撒拉族作家作品中查找资料、遴选精品,哪个环节稍有疏漏,就恐有负众望,有负于民族;另一方面,这个选本的编选过程要求很苛刻,作品排序不能论资排辈,只以发表作品先后为序,难免得罪新老故交。但是,中国作家协会给55个少数民族出版自己的作品选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盛典,也是对我们撒拉族文学的一次大汇聚和大检阅。对于编选者,这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通览本民族整体创作的机会。再者,这不是以哪一个个人喜恶之好所能选择的。这是整个民族的大事,甚至可理解为一种使命,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又必须承接下来。

按照中国作家协会的编选程序和要求,在青海省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首先成立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撒拉族卷》编委会,由秋夫先生任名誉主编,马学功和韩文德任主编并具体负责编选事宜。我们严格按照编选要求,先将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精神认真传达给撒拉族每一位作家诗人,并按编选新时期作品(即197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在公开报刊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具体要求,广泛征集每位撒拉族作家作品。同时,编委会组织相关编委积极联系青海省图书馆查找新时期以来撒拉族作家诗人的作品,尤其是认真查找近30年来的作品,然后严格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的体裁进行分类,并严格按照发表时间排序进行编选。

在编选过程中,我们既谨慎又认真。一方面,由于才疏学浅,生怕俗眼无法识得文山珍宝,给作者和民族留下遗憾;另一方面,除认真阅读作者提供的篇目外,我们还广泛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和沟通以征求编选意见和看法,并组织力量在省图书馆、相关期刊编辑部资料室以及网络上查找、对照资料,以原始发表作品与时间为准,还原创作的历史真相。

我们深深感觉到:撒拉族这个只有10万人口的较少民族,在文学创作领域也承受着与民族历史同样沉重的命运:首先是置身于汉文化创作语境、思维方式和创作意识的尴尬和勇气。撒拉族是一个只有语言却没有文字的民族。历史以来,每个民族成员自小接受着民族语言的传承教育,甚至有很多撒拉族人不通汉语。汉语对于整个民族而言,其实相当于一种外语。要想精通汉语而且立足于汉语言文学创作领地,就得付出双倍乃至十倍的努力;其次是汉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存在认同或者间接接受的尴尬和障碍。撒拉族集体认知的信仰、思维、伦理、习俗和饮食等等与汉文化相去甚远,在某些领域甚至格格不入,需要进一步过滤并且融入。这就要求作家既要坚持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给这种吸收和融通的文化注入撒拉族的元素,而这一步是极其艰难的。

值得欣慰的是,撒拉族现在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作家队伍.呈现了自己的文学阵容!就整体而言,撒拉族诗歌创作无论从所发表出版作品的数量、质量和获得的各类奖项,都在青海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诗歌,小说和散文创作则显得较为薄弱。这是值得关注并在今后的文学创作活动中需要进一步发扬的优势和弥补的不足。

编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撒拉族卷》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回顾和检阅,更是一次鞭策和鼓励。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期待,也看到了撒拉族文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相信通过更多的撒拉族作家诗人的刻苦努力,撒拉族文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或部分作品不符合编选要求,或有些作者提供资料不全,或个别作者本人不愿入选其中,难免有遗珍漏玑之憾,恳望文学前辈同仁和族人理解!

在此,特别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对我们撒拉族文学的关注和关心!感谢青海省作家协会在编选过程中所给予的具体指导、建议和帮助。

撒拉族卷编委会

2014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撒拉族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编
译者
编者 马学功//韩文德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9519
开本 16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8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5073480
中图分类号 I29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