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城市化的自然(基于近代以来欧洲城市历史的反思)/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城市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自然”这一核心议题,反思了近代以来的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描述了自然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融合发展、矛盾冲突的复杂过程和关系。全书从环境历史、社会生态等学科视角和大量欧洲城市的案例比较切入,将自然的城市化作为情境性问题而非普遍性问题来研究,解析了城市新陈代谢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了自然在城市化过程中涉及的行动者和权力关系,以及城市作为空间、技术和物质实体对自然产生的影响。最后作者们指出,在人类世时代,人类已经成为成熟的系统建设者,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也随之重构,人类创造的技术圈最终将超越城市、超越自然,凝结成一个具有地质意义的“城市地层”,永远改变自然。 作者简介 蒂姆·索恩斯,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中世纪和环境史教授,博士。他开发了关于“城市化社会的环境和农村历史”的新研究路径,目前重点研究城市化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历史关系。 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从长远来看,城市是否改变了自然? 第二部分 进入城市腹地的自然 第一章 长期转型、城市印记和腹地建设 第二章 城市能动性概念与城市腹地转型:以18世纪至20世纪的柏林为例 第三章 一个独立的地方:19世纪初至今的赫尔辛基城乡边缘区 第三部分 作为城市资源的自然 第四章 水的城市化:13世纪至19世纪南部低地国家城市内水的现代性转变 第五章 隐藏在森林中的城市:13世纪至18世纪南部低地国家的木材供应、腹地和城市能动性 第六章 为欧洲城市提供能源:从木材到太阳能——在19世纪至21世纪间为城市需求供能 第七章 西欧城市中的重复利用与循环利用 第四部分 作为城市挑战的自然 第八章 近代早期的水利专家与水资源挑战:基于欧洲殖民城市的比较 第九章 斯德哥尔摩变化的水景:城市及其流水的长期视角 第十章 法国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70年代 第五部分 城市自然愿景 第十一章 城市边缘区:19世纪征服河岸与湖畔的行动——以奥地利和瑞士的中等城市为例 第十二章 20世纪的废弃物景观:城市、消费者及垃圾场 第十三章 可持续城市的根源:现代美因茨市和威斯巴登市的可见水域 第六部分 结语 第十四章 超越城市、超越自然:建设欧洲城市地层 贡献者 索引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城市化的自然(基于近代以来欧洲城市历史的反思)/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译者:周璞//张惠//柳晓娟 |
| 编者 | (比)蒂姆·索恩斯//(德)迪特尔·肖特//迈克尔·托伊卡·赛德//(比)伯特·德·蒙克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3102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 首版时间 | 2023-11-01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28 |
| CIP核字 | 2023188176 |
| 中图分类号 | F299.50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19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