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围绕建筑类专业建筑摄影课程,运用“视觉组织”体系,以服务主题的建筑摄影法为根本,系统阐述建筑摄影的构图、色彩、光影等方面的分别运用与综合运用,以期学习者在建筑摄影的过程中不脱离建筑本身也不完全依赖建筑本身,有价值地输出他们的专业看法。
本书既适合建筑专业的学习者,也适合对建筑摄影感兴趣的艺术爱好者。通过摄影与建筑专业的交汇,本书希望能够有助于您更深入地理解建筑的内在含义。
图书 | 建筑摄影艺术与实践二十重探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围绕建筑类专业建筑摄影课程,运用“视觉组织”体系,以服务主题的建筑摄影法为根本,系统阐述建筑摄影的构图、色彩、光影等方面的分别运用与综合运用,以期学习者在建筑摄影的过程中不脱离建筑本身也不完全依赖建筑本身,有价值地输出他们的专业看法。 本书既适合建筑专业的学习者,也适合对建筑摄影感兴趣的艺术爱好者。通过摄影与建筑专业的交汇,本书希望能够有助于您更深入地理解建筑的内在含义。 作者简介 费莹,女,1983年5月生,籍贯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实验室主任、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建筑摄影主讲老师、人社局项目制培训商业摄影课程主讲老师,在摄影教学领域拥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其“建筑摄影”课程获得2022年苏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立项,教学风格和理念深受学生认可,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摄影领域取得突破和成长。 目录 01 探索建筑摄影的魅力:为何它如此重要 02 洞察摄影作品的价值:摄影作品评价、解读方法 03 不同视角的价值碰撞:不同专业造就摄影价值多样性 04 选用技巧和使用建议:摄影器材 05 芥子纳须弥:学会正确曝光 06 摄影构图艺术初探:摄影主题主导物体成为图像 07 构建画面内容的核心要素:主题与主体的两步确定 08 突出画面的核心主题之道:善用视角、角度和减法 09 明朗画面结构:平面抽象元素对构图的组织作用 10 重点与均衡:画面中的力和构图法则 11 情感修炼与方寸把控:构图的修辞手法和作品画幅比 12 情感的转译:色彩的科学与哲学 13 解锁调节色彩的窍门:摄影中色彩的描述和器材调节 14 色轮练就色彩搭配艺术:互补与和谐色 15 风格与色彩之间默契:三原色与问色的运用技巧 16 保持对每一寸光影的敏感:影调设计技法 17 天光云影任徘徊:建筑摄影中光的特质提要 18 光影控制与建筑摄影融合:选择适于内容的光影 19 建筑摄影中的对话与提炼:明朗作品内容 20 建筑摄影的风格提炼之路:黑白明度建筑摄影风格提炼 参考书目 摄影图片来源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建筑摄影艺术与实践二十重探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费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66089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8 |
出版时间 | 2023-10-01 |
首版时间 | 2023-10-01 |
印刷时间 | 202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8 |
CIP核字 | 2023185488 |
中图分类号 | J419.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