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经学通论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皮锡瑞著,吴仰湘点校的《经学通论》一书,既是皮锡瑞个人一生经学研究的晚年定论,也是他全面总结古代经学、开启近代经学通识教育的精品力作。因此,这本深入浅出的经学教材,自刊行以后长盛不衰,迄今仍是引导人们进入中国经学殿堂的入门读物,乃至被列入高校文科院系研究生的必读书目。此次新校,以思贤书局刻本为底本,以《皮锡瑞全集》为工作本,参考多方成果,逐条核对引文,后出转精,宜于阅读。 目录 點校說明 自序 易經 一、論變易、不易皆《易》之大義 二、論伏羲作《易》垂教,在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 三、論重卦之人當從史遷、揚雄、班固、王充,以為文王 四、論《連山》、《歸藏》 五、論卦辭文王作、爻辭周公作皆無明據,當為孔子所作 六、論《易》至孔子始著,於是學士大夫尊信其書 七、論卦辭、爻辭即是繫辭,《十翼》之說於古無徵 八、論孔子作卦辭、爻辭,又作《彖》、《象》、《文言》,是自作而自解 九、論傳經之人惟《易》最詳,經義之亡惟《易》最早 一〇、論漢初說《易》皆主義理、切人事,不言陰陽、術數 一一、論陰陽災變為《易》之别傳 二一、論孟氏為京氏所託,虞氏傳孟學,亦間出道家 二三論鄭、荀、虞三家之義,鄭據禮以證《易》,學者可以推補,不必推補爻辰 一四、論《費氏易》傳於馬、鄭、苟、王,而其說不同,王弼以十篇說經,頗得費氏之旨 一五、論王弼多清言,而能一埽術數,瑕瑜不掩,是其定評 二八、論以傳附經始於費直,不始於王弼,亦非本於鄭君 一七、論宋人圖書之學亦出於漢人而不足據 一八、論先天圖不可信,朱子《答袁機仲書》乃未定之說 一九、論胡渭之辨甚確,若知《易》皆孔子所作,更不待辨而明 二〇、論黄宗羲論《易》取王《注》與程《傳》,漢之焦、京,宋之陳、邵,皆所不取,說極平允,近人復理焦、京之緒,又生一障 二一、論近人說《易》,張惠言為顓門,焦循為通學,學者當先觀二家之書 二二、論象數已具於《易》,求象數者不當求象於《易》之外,更不當求數於《易》之先 …… 書經 詩經 三禮 春秋 附錄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经学通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清)皮锡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3122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50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0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80 | 
| CIP核字 | 2018050445 | 
| 中图分类号 | Z12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7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3 | 
| 宽 | 140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