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失落的文明(西域密码)/人文发现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西北大地,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山川壮丽,物产丰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太多太厚的文明遗迹,有着数不清的历代名人志士的足迹,更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本书是作者对西域点点滴的认识和感受,他将沿途拍摄的近百幅照片附于书中,带着读者一同去品味那古老壮观、神秘浪漫的西北。

内容推荐

本书对西域的烽燧关隘、故城遗址、佛寺石窟、高山湖泊、冰川河流、千年古树、万里沙漠等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对西域的文化史进行了系统的解说,内容有丝路花语、劫难敦煌、龟兹故国、尼雅河唤醒的记忆等,这些都是作者对西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目录

自序

一、寻访古道雄关

 1.张骞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

 2.丝绸之路的三条古道

 3.历史凝结下来的见证:玉门关

 4.不为时间所衰减的历史光彩:阳关

 5.嘉峪关上的明代壁画不可不看

 6.东西文明的硬拼

二、丝路花语

 1.远古的记录:《穆天子传》

 2.寓意深奥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3.千年干尸之谜

 4.华光四射的战旗使罗马军团溃不成军

 5.诗人岑参竟然在古墓中留下一纸财单

 6.一个女人和丝绸的美丽传说

三、凝固的历史

 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

 2.从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交河故城

 3.火焰山中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寺

 4.把红色张扬到极致的天山大峡谷

四、沙漠中的“庞贝城”楼兰

 1.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把铁锨更值得寻找

 2.神秘的楼兰古城

 3.我不太赞同“水断城空”之说

 4.楼兰地区带来的困惑

  5.古老的罗布泊文化

五、小河墓地:红色的死亡殿堂

 1.罗布荒原中的小河墓地忽隐忽现

 2.沃尔克·贝格曼的猜想

 3.男根与女阴:死对生的崇拜

 4.没有底的船样的棺木

 5.草编的文明

 6.小河墓地终于再现

六、在喀什土地上

 1.班超“回马定疏勒”

 2.艾提尕清真寺是喀什的中心

 3.喀什在充满宗教力量的呼唤声中醒来

 4.最真诚质朴的激情

 5.一定要在喀什的老街中走一走

 6.戴着长长面纱的维吾尔族妇女

 7.不肯让我照相的维吾尔族老人向我要香妃蝴蝶花的女孩

 8.造访高台民居

 9.到喀会就不能不去逛大巴扎

 10.拜谒香妃墓

七、劫难敦煌

 1.前秦建元二年的发端

 2.石破天惊:藏经洞的发现

 3.千秋功罪:王圆箓其人其事

 4.浩劫起于斯坦因

 5.只有一件文物精品逃过法国人伯希和的眼睛

 6.浩劫愈演愈烈

 7.伯布和展览引起的震惊

 8.前无古人的文化壮举

 9.当文明受到践踏

八、寻觅龟兹故国

 1.费力地寻找到龟兹故城遗址

 2.龟兹国的两个历史细节

 3.龟兹乐舞的华彩乐章

 4.智慧之子鸠摩罗什

九、尼雅河唤醒的记忆

 1.尼雅遗址就是古精绝国所在地

 2.《仓颉篇》汉简惊现尼雅

 3.佉卢文记录的爱情故事

 4.尼雅果真出土了“王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吗

十、穿越塔克拉玛干

 1.初识塔克拉玛干沙漠

 2.沙漠公路宛如一条无限延伸的美丽飘带

 3.塔克拉玛干的沙子是金黄色的

 4.神话般的“五彩山”

 5.遭遇沙尘暴

 6.终于看到了沙漠中的胡杨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封闭的盆地,稀薄的云量,极高的气温,极少的降雨量,汇集成吐鲁番地区一种十分独特的自然资源。正是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使得高昌故城得以留存至今。

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l世纪,称“高昌壁”,最早见于《汉书》,在《北史·西域传》中记载:“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南北朝时期的麹氏高昌王国、回鹘人建立的回鹘高昌国均在此建都。唐朝打败高昌后,曾经在此设西州治所。蒙古帝国时将此地划人察合台汗的封国,改设火州。13世纪末,高昌王城城被蒙古铁骑围困半年之久,高昌王英勇战死,高昌城毁于战火。从此,这座使用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古城只留下了断壁残垣供后人凭吊。

高昌的名称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后,曾向汉武帝提及大宛国有好马。当时中原地区的马品质不好,汉朝和匈奴正处于剑拔弩张、频繁交战的时期,非常需要有好马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于是,汉武帝派了一个叫车令的壮上,带着黄金干两到大宛国换取好马,但是遭到大宛国王的拒绝,并且抢劫了汉朝使者的财物。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非常恼怒,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几万兵马远征大宛。公元前104年,人军从河西走廊出发,穿越戈壁盐泽,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行军,到达吐鲁番的时候,部队已经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无奈,李广利下令队伍休整。他们发现戈壁滩上有一处绿洲,水草肥美,地势开阔,于是将有伤病的士兵集中起来,屯驻于此。一方面可以让士兵得到休整,补充军队给养;另一方面又可与汉朝就近呼应。汉朝将士们休养屯垦的这个地方,由于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叫做“高昌壁”,当初,这是一个军事性的城堡,就是后来高昌城的雏形。

李广利在高昌驻军屯田的做法,为西汉王朝统治西域的广大地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此后,历代的中原王朝,都把在西域大地屯田作为一个有效的政治、军事手段。由于高昌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上的优势,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御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

历史的记录翻到了唐朝初年,这个时期的高昌王国从国王到百姓笃信佛教,曾有“全城人口三万,僧侣三千”的记载,可见高昌国的佛教香火之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高昌国王麹文泰迎来了大唐帝国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在对待玄奘法师的事情上,他作出了一个明显的错误的举措。

玄奘法师西行之时,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誉满京城的佛学大师,他倾其所学,在高昌宣讲佛法,普度众生,深得全国上下的爱戴。于是,麹文泰产生了要长留玄奘法师在高昌的想法。

麹文泰先是用高昌国绝色美女进行诱惑,结果美女反被玄奘的至诚和修为所感化,从此一心皈依佛教;后又拜玄奘为国师,而且结为兄弟,企图用高位和盛情困住玄奘。

玄奘法师何许人也,那是历史上几百年、几千年才出一个的高僧大师,岂能为世俗的金钱名利、美女俗情所诱惑。相传,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游历期间,一位老婆罗门学者极想收玄奘为徒,曾许以传授长生不死之法,都没有能够撼动玄奘取经求法的决心。高昌国王麹文泰的做法显然是极其愚蠢的。玄奘法师矢志不渝,最后竞不得不以绝食明志。麹文泰无奈,只得送玄奘法师上路西行,并赠送厚礼以表心意,二人洒泪而别。玄奘法师应允,在取经回来之时,一定再到高昌讲经一月。

高昌国王麹文泰的盛情,使玄奘感动不已,他写信给麹文泰说:“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此后,玄奘经19年,行五万余里路,历一百三十多个国家,终成一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学成归来,本可不走沙漠,从海道返回唐朝,而玄奘为了信守同麹文泰的约定,仍取道北路,翻雪山,涉流沙回归中原,以便履行当年的承诺。遗憾的是,当玄奘法师走到于闯的时候,得知麹文泰已故去多年,高昌国已经归顺大唐。由是,玄奘便从于阗直回长安。

如果说,高昌国王麹文泰一心想要羁留玄奘法师的错误举措,在玄奘法师仁慈宽大的佛心下,最终演绎成一场喜剧的话,那么,麹文泰的另一个更为错误的行动,则直接导致了他和高昌王国的灭亡。因为这一次他面对的再不是善良宽厚的佛学大师,而是一言九鼎的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

唐朝初年,麹文泰认为,自己有坚城可以依凭,又控制着不可取代的路段、驿站,而且道路阻隔,交通困难,远在千里之外的唐王朝奈何不了自己。于是高昌与西突厥友善,不但独取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之利,而且屡次攻击唐朝的使臣和商队。高昌国逐渐走上了分裂割据的错误道路。唐太宗李世民规劝麹文泰,希望他能够认清形势,分裂无益,只有归顺唐王朝,才是益国利民。与唐朝为敌,是自取灭亡。鞠文泰执迷不悟,将唐朝皇帝的警告和规劝置于脑后,他回答李世民说:“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其不活耶。”麹文泰在分裂、割据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最终引发了唐王朝为了统一而向高昌发动的战争。P43-45

序言

无意间写了一本《大漠畅想》,不经意间又有了这本《失落的文明》,这种无意与不经意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缘分,一种我的西部情结。

这中情结应该是始于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得到了一枚有敦煌飞天图案的精致书签,上面用金色印着两个仙女,长袖飘逸,自由地飞翔在宇宙,虽然当时还不知道飞天是怎么回事,却直觉地喜欢之极。于是,蒙懂中的我充满了一种美好的遐想。

还记得初次参加“黄河系列丛书”的选题策划会,我最后一个到场。主编谢先生谨慎地问我,可不可以承担西北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一口答应下来。当时我剞圣地感觉到,老谢和其他在场的编辑、作者们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事后我才知道。之前的几位作者,都没有选西北,换句话说,就是西北没有人愿意写。我却不然,要是让我第一个挑选题,肯定是选择西北。对于祖同的大西北,我心仪久矣。我从内心深处对西北大地有一种梦想和祈望,有着想要了解认识的愿望。于是就有了第一本关于西北的历史文化散文《大漠畅想》。

我曾经几次到祖国的西北大地做我的心愿之旅。第一次是从甘肃的敦煌开始,,沿黄河一直游历到嘉峪关、日月山、塔尔寺、炳灵寺、青海湖:之后.我两次走进新疆,饱览了那拉提草原的风光,欣赏了赛里木湖的美景,领略了喀什的风情、龟兹的歌舞,横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当意识到自己正行走在汉唐丝绸古道上,那些至今还守望着西北大地的烽燧关隘、故城遗址、佛寺石窟、高山湖泊、冰川河流、千年古树、万里沙漠……深地感动了我,让我内心充满了虔诚的敬意,这一切永远地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太多太厚重的文明遗迹,无论是沙漠中的“庞贝城”楼兰、神秘的小河墓地、辉煌的敦煌莫高窟,还是阿斯塔那古墓中的吐鲁番文书、尼雅出土的汉锦、罗布泊的太阳墓、高昌的废墟、博斯腾湖的芦苇……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壮观、神秘浪漫,等待着我一路走来,细细地品味。

西北大地,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山川壮丽,物产丰富,这绝不是溢美之词,早在西周时,英俊潇洒的周穆王与美丽温柔的西王母在天山的瑶池,举觞奏乐,饮酒对歌,演绎了一场旷无古人的爱情故事:面我们们人类的始祖神伏羲女娲交尾图被完整地保存在新疆的古墓遗址中,伏羲女娲图寓意深奥,构图奇物,极富艺术的魅力;阿拉泰草原上屹立的石人,凝固在岩石上的原始岩画,又是被谁安放在那里,至今找不到答案;散落在新疆各地的千年古尸,何以能够保存完好,到现在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还有美妙独特的西部音乐舞蹈、浓郁深厚的佛教文化……西北是一片充满了神奇与浪漫的土地。

自古以来,在西部的土地上演绎了太多的悲壮的历史,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故事。那里有秦将蒙恬留下的万里长城遗迹;有令匈奴望风而逃的飞将军李广的身影;有大败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拜的青年将领霍去病的英魂;有历尽千难万险毅然东归的土尔扈英雄们;有坐镇西北,让士兵抬着他的棺材上战场,誓死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左宗棠;有被发配到新疆,空怀壮志,满腹忧愤的林则徐……众多的英雄志士在西北大地上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和鲜血,基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神国的大西北在我的心目中,那是一片闪耀着崇高之美的辉煌悲壮的土地。

在西北的土地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历代名人志士的足迹。两汉出使西域的张骞、班超、毅然西行取经终成一代高僧的法显、玄奘,骁能善战的名将李广、霍去病,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汉唐时代的人,为什么要舍弃锦绣中原的生活,奔赴西北的大漠戈壁,冰川古道?因为,西北是英雄用武之地。西北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抱负,能够成就他们的功名事业,能够施展他们的智慧才华,西北有他们封候万里、壮怀不已的浩气豪情。西北是一片实现激情与梦想的土地。

这些繁复的印象,多重的体验交替融合在一起,就有了这本《失落的文明》。为了好看,我将沿途拍摄的近百幅照片附于手中。对于辽阔的西北大地,虽然不能尽述其妙,细说其美,但确是我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权当给大家说说故事吧。

本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于西域的点滴认识和感受,从地理上讲,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是指古代的新疆和中亚,狭义的西域就是历史上的新疆。而西北这个概念则包括我国的内蒙古、宁夏、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当然也包括新疆在内。

在些我要感谢刘小晖,她策划了这个选题,安排了出版的诸多工作,过程中变生不测,枝节横生,全亏小晖的把握与坚持;感谢《文明》杂志的娄晓琪先生,他慨然允诺我使用《文明》的照片,为本书增色;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事,承蒙他们多年来阅读和喜爱我的文章,给了我写作的勇气和自信。限于学力,本书的疏漏谬误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指正,在些先行感谢。

舒敏

二○○七年五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失落的文明(西域密码)/人文发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34271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