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野(拉拉科幻小说选)/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拉拉小说选《绿野》惊艳上市,今秋最令人期待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集! 

本书为“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之一,银河奖得主,绚丽幻想再次绽放!相对于其华美的语言,拉拉的作品中最打动人心的是华美的想象。科幻中常见的想象有宏大的、诡异的和逻辑严密的,但像这样充盈着美的想象却是弥足珍贵的。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书,咬牙切齿看着拉拉的故事,先被他的才华弄得嫉妒不已,然后再被他感动。

内容推荐

天下的文章,有人分其为两类:好看的和不好看的;但其实不如分成白天看的和晚上看的。白天看的那种,老师在前,老板在后,生怕一不小心被抓个正着,只好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有情节看个热闹,没情节看个乱乎,翻完了一闭眼,啥也想不起来;晚上看的呢,一盏孤灯,半杯茶水,削个苹果,吃块菠萝,一口口地把书上的字啃下去,床上一闭眼,就跟着那个主人公跋山涉水。

拉拉的书,是一场夜宴,也是一次远征。他庄严地、耐心地为读者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门,用无数有力的长镜头仔细对准不存在的时空,然后,因为过于真实而让你几乎忘了,这只是小说……好吧,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书,咬牙切齿看着拉拉的故事,先被他的才华弄得嫉妒不已,然后再被他感动。

目录

大狩猎

春日泽·云梦山·仲昆

真空跳跃

绿野

试读章节

大狩猎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圣经·创世纪》

1.众神的会议

阿格丽特双手支颐,无精打采地坐在窗前。脑子里还在嗡嗡地响着,因为太长时间的休眠导致的供血不足让她的肌体变得极其脆弱。按道理,即便是进入到正常工作时间,她也应该在长达数十个行星公转年的恢复期之后,再挑选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苏醒过来——到那个时候,她的新居已经按照当时的气候和环境装饰一新,舒适温暖,鸟语花香——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破落零乱,到处都是机器人奔走忙碌的身影,未来几个月的新居还隐藏在巨大的棕榈树林之后,而她只能继续呆坐在自己陈旧的休眠室里,身上插满导管,活像那些通过复杂的管线与数十公尺高的机甲相连的低等机器人。

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才让年轻的西西弗斯星人如此仓促地醒来。尽管脑子里没多少血,阿格丽特还是警惕地竖起耳朵,两只眼睛恶狠狠地四下张望,思索着导致错误的各种可能。

“洋流已经发生变化了。”

阿格丽特大吃一惊,回过身来,大长老熟悉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休眠室的半空中,还不太稳定,图像闪烁得很厉害。

“早上好,我可怜的孩子。你看起来那么消瘦,请原谅我在你还没有复原的情况下就来看你。”大长老招手示意她坐下。他花了一会儿工夫环顾四周,“奇怪吧,阿格丽特?你的苏醒竟然是在如此慌乱的情况下进行的。”

阿格丽特看了一眼窗外,沉默地点点头。

“实际上你我都比计划提前了一百一十六万年进入复苏期,我亲爱的小阿格丽特。”大长老不徐不急地说,“都要怪那块漂流的大陆比我们预计的提前抵达了行星自转轴的终点,就在此刻,它的山脉和河流正在变得冷清透明——它在几个月内就会完全冰冻起来,因此,整个行星的洋流系统也正随之发生着改变。”他停了一会儿,看着阿格丽特逐渐找回意识,然后问,“你怎么看,我的孩子?”

“这颗行星上的生物会死掉三分之一。”阿格丽特毫不迟疑地答道。

“那太不符合效率学。”大长老静静地站着,温和地说道,“这就是我们仓促苏醒的原因。”

“我们?”阿格丽特睁大了眼睛,“还有谁?”

“所有的人。大家都已醒来,孩子。也许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开始了。”

大长老的身影从房间里消失之后,阿格丽特在窗前坐了很久。照耀天空的小恒星慢慢沉人远方山脉的深处,从森林里传出夜行动物的欢呼和食草动物绝望的叫喊——阿格丽特瘪瘪嘴,觉得这些四处游荡的肉冻发出的叫声真是不可理喻。

和一千四百万个公转年前比起来,潮汐又一次明显地下降了,实际上,当阿格丽特行走在珊瑚丛构造的海岸线上的时候,她只看到一些破碎的浪花而已。这不禁令她忆起初次在这颗不知名行星上看到潮汐时的情形——数百米高的红色水墙冲刷着海岸,令深入内陆几百公里的山脉都瑟瑟发抖。那些山脉,现在已经深入内陆几千公里之遥,而她脚下的这些由数以亿计的石灰质生物化石组成的礁岸,显然是在她入睡之后慢慢地从海底爬出来的。她深深地呼吸着海风中的腥气,空气有些凉,而她知道,大气层将会越来越寒冷——如果他们接下来的工作卓有成效的话。

头顶上传来一阵哑哑的叫声,一群不知名的候鸟顶着越来越强的寒风,快速地穿越海峡。和一千万年前比起来,鸟的身体小了很多,与曾经出现过的巨型鸟类相比,它们简直连蛋都不如。阿格丽特有些恼怒地皱皱眉,就像农场主看到自己的鸡不长个一样。

“这一季我们可别白忙活了。”她自言自语,搔搔头,快步走下礁岸。大长老的起居室就在海岸线上,即使潮水的威力已大不如前,涨潮时仍会淹没大部分的建筑,在那白墙上生满海苔。阿格丽特很欣赏这种品位,同时她多少有些欣慰地注意到,海苔的大小和颜色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除了变得更小,颜色也更深,表明这颗行星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已大大降低。那意味着目前行星上拥有更多的底层碳化生物,或许可以稍稍弥补生物体积减小带来的收入锐减。

在踏人光幕门帘之前,她又在心里默算了一阵,就像股票投机分子在面见投资方成员前一样,开口之前得心里有数。光幕门在面前变淡、消失,阿格丽特呼出口气,走进了众人环卫的会议室。

“你来了,我亲爱的。”大长老站起来迎接她,把她拥入怀中,拍拍她的背。隔了一千万年的拥抱让阿格丽特别饥渴的皮肤很是受用。由于距离上的原因,除了她和大长老,其他的人都没有以实体出席此次会议。他们的影子矗立在室内昏暗的各个角落里。一个个谨慎地站在原位。当阿格丽特走向自己位置的时候,一束追光透射她的白袍,让她仿佛通体透明,黑暗中的其他委员只看得见隐约的憧憧鬼影。

站在大长老旁边的是铁棒官安通尼斯,他严厉而沉默。有人说他和时间差不多苛刻;接下来是掌水使索万列娃,她又老又胖,是一座喷射岩浆的活火山,得小心提防;站在她下首的掌云使克罗夫斯瘦得像衣架,又急又气,他和索万列娃既是敌人又是搭档;在他的旁边是掌风使和黄道管理者古诺缪斯,他波澜不惊:最靠角落里的是掌星使鲍威·鲍曼,他形容委琐,每看一眼其他委员,都花去他不少勇气和精力;站在大长老左手边的是掌土使索罗姆,他高大挺拔,这屋里所有的人都在他友善的俯视之下。

她走到索罗姆的左手,站到自己的位置上,追光灯熄灭了。呈放羊皮书卷和红玫瑰的小桌无声地升起,让她有个可以放手的托架。站在她左首的人,掌火使苏路路,沉息静气,听不到一点声响。阿格丽特多少有点不安地抿抿嘴,总觉得这个人是在故意用无声无息来骗诱她的注意。

“很好,同事们。我大概看了一下……看在上帝的份上,你们都还在。”大长老终于开口说。

“除了三位机器人工程师。”索罗姆补充道,“它们提前醒来,现在正在轨道上处理光能电池板的故障。这颗行星的轨道比上一千万年前又后退了许多,导致光能电池板偏离了轨道。”

“那颗小恒星的情况怎么样?”阿格丽特马上关切地问。

“还在原来的轨道上……也许正在进人另一个低落期……它的下一百万年将比现在更寒冷——当然了,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鲍威·鲍曼紧张地咬着下唇,有点拿不定主意地说。

大长老伸出手安抚他,同时让他闭嘴。

“我们比原先计划的提前了大约一百万公转年苏醒,”他继续他的发言,“高轨道委员会提醒我们,新的全球性季节改变正在发生。也许……下一次狩猎季可能已经提前到来了……同事们,上一次狩猎的结果,让我们在过去的几万年里采掘了大约六百七十五亿七千万公吨的高密度碳分子聚合物,为建设中的星门提供了大约千分之七点四的物资补给。高轨道委员会说,我们大约还需要提供一千五百亿到一千七百亿公吨的高碳聚合物……必须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将下一次物资补给列单造册。星门必须在期限到来之前得到充足的物资……提供物资的期限,我们需要听听鲍威·鲍曼的意见。”

鲍威·鲍曼的头不由自主往后一缩——让他说话负责的事儿他可不干。

“先让我们来把情况汇总一下,”大长老继续说,“当然了,情况总是不那么准确,这颗星球从来也不曾按计划运行过一个世纪,更何况是十万个……给我们看看,起居室——”

会议室里渐渐亮了起来。一团扭曲的光雾在中央位置闪现,它由无数颗飞扬的光点构成,不停地聚合、变大,直到一颗透明且光亮的巨大行星模型充斥整个会议室的上方。这颗行星模型是直接从静止卫星上传输的实时虚拟影像,它稳定地沿着南北轴旋转,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见它上面的海洋、陆地、山川和河流,以及从极地伸向赤道的不同寻常的云系。

在场所有的人都开始翻阅自己负责的资料。这些资料由他们各自的起居室系统直接传送到他们的脑海,形成复杂的多重影像:然而,出于对古典礼仪的执著崇拜,他们都假装翻阅面前装饰豪华的羊皮卷。

“索罗姆大人,”大长老朝左首点头示意,“您推动了‘封冻引擎’——您先来吧。”

掌土使举手触额,优雅地向大长老致意。

“同事们——

P1-5

序言

自从2003年第一篇小说《真空跳跃》发表以来,我从未想到自己居然会写完五篇小说,甚至于结集出版。三年多来所写的东西浓缩在一本书里,这种感觉真是奇妙。最初是自己随手堆砌的东西,聊以自娱,难得竞有许多读者喜爱,甚至赠以中国科幻“银河奖”这样的殊荣,这就逼得我不得不老老实实地拿起笔,开始着手把许久以来酝酿在心中的故事,一个个正儿八经地写出来。

在这本集子里,大多数故事都有“悠久”的历史,《真空跳跃》这个命题最早可以上溯到我高中三年级,十七岁那年,到今天已经整整十年了。《绿野》也是一篇创作旷日持久的作品。《春日泽·云梦山·仲昆》这个故事创下了我写小说的最快纪录——我相信永远也打不破——三天时间,如果说灵感看得见的话,我那三天里一定青云覆顶。

老实说,写小说是一件辛苦的事,远没有留在自己脑海里想象时那么丰富有趣。一个念头在脑海中是一个好玩的故事,写下来可能生涩难懂。我的性格中包含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我表面上很性急、很冲动,可骨子里却拖拉得不得了。每当我的脑海中冒出一个新念头。表面性格会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大、扭曲、变形,很快就从一句话、一个画面变成漫长而阴暗曲折的故事。但是,我不会急于把它写下来。如果这个念头不在我脑海中难受地拖上那么一段时间,似乎就无法积聚起那么大的能量迫使我写下来。

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拖稿。如果我的拖稿还没有上升到艺术高度的话,那至少也是门绝技了。相信我那超级负责的责任编辑说书人与我相识的四年来,其催稿的技艺也已得到升华。在此对他表示诚挚的感谢,没有他耐心的、苦心的、眼冒火星的催逼,那么懒惰的我怎么可能写到十余万字,进而结集出版?

但我仍然不太在乎这个拖拉的习惯,实际上,我还打算厚着脸皮宣称它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不是在2002年7月而是在2002年5月之前就写完《彼方的地平线》,那么没有蓝鲸,没有向上委员会,没有万桥殿,也没有太阳那光芒万丈的毁灭。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在超过了5月完稿期之后,才由一本《千亿个太阳》引发的。

如果我不是在2004年10月而是在2004年7月之前就写完《大狩猎》,那就不会有底层协议,不会有奥林匹斯山岬的战斗,不会有掌火使苏路路的叛变,也不会有黑暗地底的巨大空洞。如果我不是在2005年10月而是在2005年7月1日——就像我与说书人信誓旦旦约好的那样——写完《绿野》的话,那么故事将会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网络中一片沉寂,完全没有后来的喧嚣,没有GMCC,没有国立研究所,没有仗义直言的破坏分子,也没有那汪洋中的“无畏者”号;大地震、洪水、地涌、喷发、疯狂植物、蝗虫……没有这一切,只有一个无助的苍白少年(我怀疑他将是世界上的最后一人),在一台破机器的帮助下独自走过被植被覆盖的大陆,最后倒毙在避难所前——如果我按照这个思路写的话,故事恐怕将比主角还要苍白。

下面是故事的原貌:

据说,今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幸好南北极和各大冰川的冰雪早已化开,海平面并没有进一步上涨,我们用不着像从前一样,往陆地的中央搬家。澳大利亚的内海,也还没有和外海连接起来。

据说,同时有数千座火山开始喷发了,我很怀疑大人们已经掘穿了地幔层,但这也很难说,因为火山都在大洋深处喷发,让海水开锅一般地沸腾着,而人们是在陆地上挖掘的啊!

我觉得一切都还很好。虽然现在生活在地下室里,循环空气有点闷味儿,可是已经比从前好多了。记忆里最后的新鲜空气,弥漫着腐烂的恶臭。

我是世界上最早逃离那恶臭的人之一,现在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网络和频道中一片寂静。大人们都上哪里去了呢?

这个故事早在2003年就开始构思,想必列位读者都知道,那一年有一种叫“非典”的流行元素横扫中国。可是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手法来写下去。这一搁就是两年,把说书人气坏了,呵呵。2005年3月的某一天,我走在路上,无意问又想起这个故事。突然的,“第一声撞击声响起的时候”这个句子闪电般地划过我的脑海,我像狗一样打了个寒颤,这个故事就从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了。

以下,是《绿野》写作日记:

3月,开始写莉迪亚困在塔楼上。

4月,莉迪亚重新回到塔楼上。她需要被一群鸟撞下塔楼,而不是自己走回去。

5月,定义了GMCC(全球医疗控制中心)。在我的小说中不能缺少无能的领导者。

6月,交稿大限快到。莉迪亚离开塔楼还不到十个小时。删去了她与盘水地下医疗控制中心幸存者会合的情节,那些人极不情愿地自杀了。给她另一个火车站。我的小说中同样不能缺少火车站。

7月,楼顶花园繁花似锦,让我暂时忘却了交稿的烦恼。开始想象花海,发现在情节中漏掉了重要的一环: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决定忘记交稿日期……

8月,莉迪亚重新回到塔楼上,当然这只是补充一下手续,因为神秘人物接线员需要一个合理的开始。同时,重新定义了网络,世界不再寂静,而是一片嘈杂。为GMCC定义了许多反对党以使它看起来更愚蠢。

9月,说书人说要提把菜刀来砍人。由于害怕他的刀上有锈,会得破伤风,所以加快了速度。这时候才惶恐地想起没有·个好的结尾。如同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出现了“卡特里娜”飓风……小说是真实世界的反映,真是一点也没说错1

10月,交稿,大赦天下。

小时候,不大明白为什么许多作家会成天跑来跑去地到处采风,我心里纳闷,难道他们像我一样规规矩矩坐着就写不出作业?现在才明白,写一部小说,那么几万字,几十万字,也许需要无数岁月和知识的积累。一部小说从落笔到收笔,可能会有无数的变化,无数的反复,仿佛天上的云彩,产生,暗淡,纠结,缠绕,闪亮,消失……创作小说的乐趣,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书评(媒体评论)

相对于其华美的语言,拉拉的作品中最打动人心的是华美的想象。科幻中常见的想象有宏大的、诡异的和逻辑严密的,但像这样充盈着美的想象却是弥足珍贵的。

——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

最初是在网络上第一次读到拉拉的小说,我至今还记得数年前那个疯狂故事里描述的场景:每一级上都刻着名字的无穷无尽上升的阶梯、背上骑着个小女孩飞向天空的蓝鲸……这两幅景象带着惊心动魄的美,足以深深刻入读者的脑海。

对于一篇科幻小说够不够科学,符不符合逻辑,我从不在意;对于作者能在脑子里搅拌出一个什么样疯狂然而又自洽的世界,我却极其看重——拉拉无疑是那些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

——著名科幻/奇幻作家:潘海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野(拉拉科幻小说选)/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拉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460775
开本 32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9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