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俗禁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余耀东编写的《民俗禁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禁忌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民俗禁忌逸闻,其涉及民俗禁忌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及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饱览此书,犹如畅游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不亦乐乎!

内容推荐

余耀东编写的《民俗禁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简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民俗禁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目录

第一章 禁忌概述

禁忌的产生

禁忌的作用

禁忌的解除和犯禁的补救措施

第二章 婚姻禁忌

择婚的禁忌

结婚的禁忌

入赘的禁忌

女性再婚的禁忌

第三章 生养禁忌

怀孕期间禁忌

养育期间禁忌

第四章 丧葬禁忌

入殓禁忌

出丧禁忌

安葬禁忌

居丧禁忌

祭扫禁忌

非正常死亡的禁忌

第五章 建宅禁忌

选择宅址禁忌

建房的禁忌

住宅门窗的禁忌

房屋内的禁忌

第六章 行业禁忌

农业禁忌

畜牧业禁忌

商业禁忌

手工业禁忌

戏曲业禁忌

渔业禁忌

第七章 生活禁忌

服饰禁忌

饮食禁忌

居住禁忌

行旅禁忌

日常行为禁忌

第八章 节日禁忌

传统节日禁忌

其他节日禁忌

节气禁忌

试读章节

禁忌的产生

禁忌产生于早期人类对超自然力的崇拜,他们笃信生活中存在着可以主宰万物的兴盛衰败、左右人们的吉凶祸福的力量,为了趋利避祸,求安祈福,便由对这种神秘力量的虔诚崇拜而形成若干禁制和忌讳,这就是禁忌。

禁忌一词,早在汉代就见诸于史籍了。《汉书·艺文志》云:“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后汉书》云:“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捕猎为生,猎手面对严酷的自然气候,会感到自身软弱无力。每当狂风怒号,冰雪连天,猎手们就会凭着以往的经验而偃旗息鼓,不敢动作,唯恐身陷不测。这些出于自我保护采取的行为,实际也是对危险事物的一种本能性的禁忌。原始人在某些强大、凶猛的动物面前也会产生恐怖感觉和逃避的行为。这种恐怖和逃避是原始人的本能,与动物的本能差不多。但人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比如,当原始先民数次遭到蛇、虎等猛兽的侵害之后,就会对这类动物产生记忆,经过多次记忆和印象重复而对它们产生畏惧。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便竭力绕开这些动物。

许多动物也因此成为原始人的膜拜对象和保护神,成为早期人类的图腾。这些动物一旦受人崇拜,禁忌也随之而生。在商洛地区的乡村现在还有对一些动物的禁忌,如对蛇的禁忌,人们见到蛇会产生恐惧,但又相信蛇有灵性,所以,家里的蛇(又称家蛇)是不能驱赶或打死的。在野外见到蛇,如若蛇的位置比你高,只要把鞋从蛇的身上扔过就可消解不吉利的预兆。如果你怕蛇,只要对蛇磕个头,以后就不会再遇上蛇了。

禁忌的传播同时借助了鬼神及祖灵的权威,另一方面也依赖于祭祀鬼神和祖灵的活动。鬼神的权威是鬼神信仰的基础,由于鬼神所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的生命中所不能解释的谜团,它的出现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权威。这种权威时常通过自然界的灾难和人的生老病死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产生畏惧,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禁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取悦于鬼神,避免由于行为不慎而遭到鬼神的报复。鬼神的权威不仅推动了禁忌的发展,同时也使禁忌的权威得以加强,并成为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倘若某人因犯禁忌而使同族群的人都受到鬼神的报复或可能遭到威胁,他便会受到大家严厉的制裁。这种情况加强了禁忌的约束力。

在我国民间,各种祭祀鬼神、祖灵的活动繁多,几乎每一种鬼神都有一种专门的祭祀活动。例如,祭门神、灶神、财神、生育神、寿神等。这些活动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同时也将与这些活动有关的禁忌保留到现在。经常性的祭祀鬼神的活动除了对鬼神表示信仰和崇拜外,也是一种传播和保持禁忌的重要形式,它使禁忌随时可以体验,代代相传,并且还能逐渐更新。

禁忌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一个民族或同一地域的人们一般都遵循同样的禁忌,而且相沿成习,积淀为禁忌民俗。禁忌民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很大的约束力,任何人都不能漠然视之。早在两千多年前,《礼记·曲礼》就提醒人们,“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禁忌的产生反映了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某种偏差,但在人们的认识发展中却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带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但这些经验的总结往往缺乏科学性。

禁忌的作用

禁忌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约束力,是此后人类社会中家庭、道德、宗教、政治、法律等所有带有规范性质的禁制的总源头。中国人说“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山海有禁而民不倾,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这些话,正说明了禁忌的社会功能。

在生产落后、生活贫困及人们不能充分掌握自己命运的条件下,禁忌具有较强的心理麻痹作用。人们往往把严格遵守某种禁忌看成是改善环境、遇难呈祥的特殊而有效的手段。人们在险风恶浪中出海捕鱼或者在群兽包围中搏斗拼杀,只要是使用过巫术并且严格遵从了某些禁忌的,他们就有自信、有胆量,从容不迫、临危不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对禁忌的信仰麻痹了他们的心理,满足了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弥补了由于技术力量的不足和环境条件的恶劣而引起的忧虑和失望,使他们在对付自然和命运的挑战时增添了几分信心和进取心。

禁忌在劝导民众弃恶扬善,笃守伦理纲常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南宋著名文学家叶梦得在《岩下放言》中说:北宋时,洛阳建造西内宫,宫室梁柱阑槛窗牖全用灰布,工期又紧迫,把洛阳城内外的猪羊牛骨都搜罗精光还不够用。具体负责此事的韩溶、李塞,便把漏泽园埋葬的人骨挖出来代替。没几天,李塞得暴疾死,韩溶阖门死绝,总管此事的宋升则因小便不禁而毙命。叶梦得“特书此事以示儿,以为当官无忌惮者之戒”。在故事中,善恶、因果、报应与禁忌情节糅合得浑然一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本来纯粹为人们的祈愿,在有关禁忌的故事中却变得实实在在起来。其“劝惩”的效果,是任何伦理教化的形式都无法匹敌的。P2-4

序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有诗、词、赋、曲艺、建筑、戏剧、民俗、绘画、雕刻、烹饪、医药、服装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已经深深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综观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既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地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和创新。例如,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入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不断地被改造,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影响了韩国、日本、朝鲜等近邻,而且也影响到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由此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重视。

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长达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很深。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常常钳制和禁锢文化学术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封建糟粕。当然,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期仍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本套丛书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俗禁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耀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24353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