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手工艺在都市的生长(现代民俗学的探索)/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手工艺在当代都市语境下的传承走向即其新变的考察和思考。本书较为细致地展现了手工艺的变迁过程与多样化的传承形态,特别重视手工艺对人的意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民众创造性地化用传统资源的生活实践进行了学术观照和理论探索。这不仅拓展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也对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徐赣丽,女,1967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都市民俗学、文化遗产、民俗旅游、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代表性个人专著有: 《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桂北壮瑶三村考察》《文化遗产在当代中国——来自田野的民俗学研究》《民族文化的空间传承——对侗寨的田野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综述 三 概念界定 理论篇 第一章 手工艺在当代的变迁走向 一 朝向文化符号 二 朝向专业艺术 三 转化为其他工艺形式 第二章 从事手工艺群体的新特征 一 部分手艺人向艺术家发展 二 注重消费体验的新中产崛起 三 手工艺爱好者组成的趣缘群体表现活跃 四 作为“文化转译者”的相关从业者增多 第三章 手工艺当代传承的新特征:弥散性传承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起点:现实境遇下的自发性学习 三 过程:学习中的审美追求 四 结果:内嵌于日常生活中的手工艺实践 五 从手工艺理解非遗的弥散性传承 个案篇 第四章 非遗学习班:锔瓷手工艺的传承 一 引言 二 锔瓷的历史与当下 三 师傅与徒弟:学习班中的传承主体 四 刻意的实践习得:作为技能的传承 五 日常交流实践:作为审美的传承 六 习得结果:传承的多面向 第五章 消费体验:陶艺手工艺的传播 一 引言 二 陶艺体验店概述 三 模式打造:陶艺体验店的生成 四 使用需求:陶吧的消费实践 五 变与不变:陶艺的再造 第六章 群体爱好:拼布手工艺的传习 一 引言 二 拼布爱好者小群体的形成 三 爱好者小群体的阶层身份建构 四 爱好者小群体的性别身份建构 五 由拼布透视都市语境下手工艺传承的新动向 建议篇 第七章 面向当代:传统手工艺发展路径探析 一 发展现状 二 发展问题 三 发展方向 结论与展望 附录: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手工艺在都市的生长(现代民俗学的探索)/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徐赣丽//滕璐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2382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0 |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76 |
| CIP核字 | 2023165174 |
| 中图分类号 | J52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64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