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文学传播与接受理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外文学相互传播与接受研究等内容,既有对传播研究的理论思考和整体格局的建构,也有具体的个案分析;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也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过程及其规律,同时还研究中外文学的双向互动传播及其影响。
本书为第五辑,收录了十五篇文章。
| 图书 |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5辑)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文学传播与接受理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外文学相互传播与接受研究等内容,既有对传播研究的理论思考和整体格局的建构,也有具体的个案分析;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也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过程及其规律,同时还研究中外文学的双向互动传播及其影响。 本书为第五辑,收录了十五篇文章。 目录 诗国第一情歌的审美之旅——《关雎》三千年接受史的审美之圆  陈文忠 经典的沉寂与发现:李白《古风》唐宋接受史论略 尚永亮谷维佳 《种柳戏题》本事之传播讹变与原初推探 尚永亮 从北宋《白氏文集》准印牒文看宋代文集出版的审查制度 王兆鹏 论文学史对词体文学经典的建构 谭新红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通史中的苏轼词叙述 贾倩颖陈文新 宋代《赤壁赋》的“自媒体”与“多媒体”传播 王兆鹏 杨易霖《周词订律》与词学研究新视野 谭新红 明词的境外创作及其传播——论朝鲜朝《皇华集》中词 汪超 清代书院课艺的编刊与传播 鲁小俊张艺 中国新诗起点的历史建构与文学史的接受和认定 余蔷薇 新诗发生期诗人评诗之矛盾现象论 方舟 基于诗本体观的新诗诗美问题 陈国恩 1950年代文艺论争与苏联文论传播中的《文艺报》 陈国恩祝学剑 新诗知识生产与经典化功能——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 方长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5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尚永亮//谭新红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6176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23-04-01 | 
| 首版时间 | 2023-04-01 | 
| 印刷时间 | 2023-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64 | 
| CIP核字 | 2023054882 | 
| 中图分类号 | I20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1 | 
| 宽 | 148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