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调查报告(2021) |
内容 | 内容推荐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如何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革命,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发展议题。产业工人作为工业化支撑的关键力量,对巩固党的政治基础、推动工业发展进程、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综合状况,充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特性、政治意蕴和产业工人基础,展开大规模、长时间的实证调研,收集一线产业工人队伍大量一手数据,是响应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政治要求的具体行动,可以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工人阶级的磅礴力量。 作者简介 章熙春,1963年生,江苏南京人。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科技发展战略与评价等领域研究。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二十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项。 目录 第一章 我国产业工人政策变迁及其内容指向 一 1949-1978年:传统产业工人发展阶段 二 1979-2003年:新型产业工人发展阶段 三 2004-2011年:产业工人群体融合阶段 四 2012年至今:产业工人全面提升阶段 第二章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 一 思想政治上:有理想守信念、讲政治能担当 二 技能体系上:懂技术会创新、重培育留得住 三 工具载体上:运用好互联网、建设好新平台 四 发展制度上:能流动有激励、强支持有高度 五 支撑保障上:强化多元保障、营造社会氛围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总体形态与布局 一 香港 二 澳门 三 珠三角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调研意义与研究设计 一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调查目的与意义 二 产业工人综合状况调查设计与方法运用 第五章 数据的总体性描述 一 人口统计学变量 二 工作状况 三 生活状况 四 社会保障 五 社会交往 六 思想认知 第六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的特征差异 一 代际差异 二 行业差异 三 性别差异 四 户口差异 五 收入差异 第七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面临的难点 一 技术:技能人才出现缺口,分布结构不均 二 观念:思想素质有待提升,权利意识不足 三 娱乐:自我支配时间零碎,休闲方式单一 四 工作:工作需求产生变化,管理模式滞后 五 发展:生活追求逐渐提高,现实障碍较多 六 认知:城乡双重融入困难,自我认同模糊 七 保障:社保供需存在差距,维权意识薄弱 八 社交:社交方式较为单一,交往圈子狭小 第八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的症因 一 宏观政策层面 二 企业管理层面 三 市场经济层面 四 城市融人层面 五 工人自身层面 第九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 个体层面 二 企业层面 三 社会层面 四 政府层面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工人调查报告(2021)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章熙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768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22-12-01 |
首版时间 | 2022-12-01 |
印刷时间 | 202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96 |
CIP核字 | 2022236203 |
中图分类号 | D4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