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现日常生活(数字人文与传播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内容
内容推荐
当今世界,伴随着高歌猛进的技术迭代与社会连接,数字、人文与传播的交相辉映愈来愈显现出“越是技术的,也越是人文的”这一时代总体特征。技术化社会让我们越来越接近自然的本质,然而自然的面纱却始终摇曳生姿、模糊不清地漂浮在人们的认识中,也就是说,技术可以自然化,但自然永远不可能技术化。将技术作为工具的研究思路往往会让人以及社会向着物化与异化的方向发展,也正是技术工具论所导致的种种生存危机,揭示了技术终将与人类存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命运。数字、人文与传播彰显出交谈、共情以及交往共同体的日常生活化,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的传播映射出人们对世界、他者以及自我的差异性的认知与理解,也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重现日常生活体现出生活的日常永久性,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源泉活水。
本书共收录19篇文章,设置为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传播史观与媒介研究、生命传播、国际传播、传播理论与专题研究等栏目,尝试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探求个体、组织与社会在数智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目录
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
数字拟态环境的生成:算法把关形塑网络信息环境(胡 泳 王治钧)
基层治理中的技术“生产”过程——以疫情防控中的技术与主体关系为例(王 迪 于博轩)
从《人民日报》想象农村信息化:信息传播技术何以嵌入中国乡村发展?(冯韦隽)
传播史观与媒介研究
流动的根据地,流动的媒介——中国根据地时期的新闻传播实践(张慧瑜)
学术救国与文化抗战:战时西南联大教授演讲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张睦楚 张雨秀)
短视频的生存与进化——基于红皇后媒介进化论的解释(慕 玲 张新阳 刘金河)
生命的尺度:“道器”视野下青铜器纹饰美学的时空维度(陈亚琦)
生命传播
数智时代重现日常生活中的共情传播:邻近、交谈与势力(师曾志)
“个性” 的隐匿与唤醒——日常生活研究下的经典之“人”(温志宏)
讲述“生育”:女性博主视频自媒体中的生命叙事(付砾乐)
数智时代老年群体的生存危机与认知转向(李 堃)
认同叙事:生命传播视域中的情感传播机制(姜奇平 姜知萌)
国际传播
美国对华舆论战:背景与观点缕析(王 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形象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刘东梅 郭婧怡)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新闻舆论战的特征与媒介技术嬗变——以媒介偏向论为视角(苏 岩 杨周锦)
传播理论与专题研究
博物馆传播学学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学术历程、研究现状及其学科定位(曹芳芳 祝 帅)
缘何修改叙事身份: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群体的结构性焦虑研究——基于对典型个案的参与式观察(朱政德 牛 静)
向死而生:1型糖尿病患者的量化身体与自我重构(黄楚涵)
中国户外广告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及问题研究(2001—2020)(曾 腾 高腾飞)
导语
“越是技术的,也越是人文的”,本书呈现了作为日常生活的传播体现出的生活的日常永久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现日常生活(数字人文与传播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40202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2023-05-01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该领域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466
CIP核字 2023086633
中图分类号 G206-53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