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适的婚姻与恋爱/走进现代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沈寂、王先斌编著的《胡适的婚姻与恋爱》力图对胡适的婚姻与恋爱进行客观描述,尤其是附录所选胡适的文章、书信,可进一步印证沈寂先生的观点,为读者进行客观评判提供了素材。时过境迁,读者可以历史的长镜头窥知新文化引领者胡适的情感心路历程。观照胡适,我们对今天色彩斑斓的恋爱婚姻形式,怎能不有所鉴别、有所感慨呢!

内容推荐

沈寂、王先斌编著的《胡适的婚姻与恋爱》以人物传记的笔法,以“胡适与江冬秀”、“胡适与韦莲司”、“胡适与莎菲”、“胡适与曹诚英”等介绍了胡适一生婚姻、恋爱过程。综观胡适的婚姻与爱情,其行为多为发乎情至于“礼”,以绅士要求规范自己。本书严守史实,注重以材料说话,不哗众取宠,不瞎编乱造,亦不枯燥乏味,有一定的阅读趣味。

目录

胡适的婚姻

胡适的婚外恋

胡适的“朋友”

附录一 胡适与曹诚英

 山腊梅曹诚英

 吹不散的人影曹诚英

附录二 胡适论婚恋与女性

 美国的妇人——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讲演

 贞操问题

 论贞操问题——答蓝志先

 论女子为强暴所污——答萧宜森

附录三 胡适书信节录

 致母亲(四书)

 致江冬秀(四书)

 致蔡元培

 致《十日谈》编者

 致陈衡哲

 致吴健雄

后记

试读章节

胡适与江冬秀订婚时,还只是刚读完九年私塾的“农村知青”,江冬秀也读过二三年私塾,堪称般配。自胡适赴上海进入新式学堂,继又赴美留学,彼此的思想与知识的水平就越拉越大。胡适在自撰的新婚对联中说:“旧约十三年,环球七万里。”在这十三年中,胡、江两人的经历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妇方是空阁守待,十三年如一日;男方则七万里路遥关叠,柳暗花明,是不平静的十三年。最后是新人践旧约,正如胡适在婚后所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胡适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在当时新思潮的影响下,就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过《婚姻篇》的文章。他在文中说:“中国男女的终身,一误于父母之初心,二误于媒妁,三误于算命先生,四误于土偶木头,随随便便,便把中国四万万人,合成许许多多的怨耦[同‘偶’]。”如果长此以往,“那可怪不得那些青年男女要说家庭革命了”。但后来他又引孟德斯鸠的话,认为父母的“见识思想毕竟比子女的强些”,主张仍由父母主婚,但儿女有干涉之权,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由父母与儿女相约而定。这就算是“完全的好法子”。胡适在上海读书时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隐约流露对自身婚姻的不满情绪。1908年,冯顺弟怕夜长梦多,催胡适回家完婚。胡适在复母亲的信中,列举种种理由,说明“儿万不能归也”,并明确指出:“合婚择日,儿所最痛恶深绝者……大人又何必因此极可杀、极可烹、鸡狗不如之愚人蠢虫瞎子之言,而以极不愿意、极办不到之事,强迫大人所生所爱之儿子耶?”这是胡适在婚姻问题上的一次思想变化。虽然胡适声明无意革“母命”,但却有抗命之实。他希望把婚期往后延宕,让时间来裁决。

胡适到美国留学,生活在恋爱自由、社交公开的社会里,思想曾一度发生逆反的变化。在康乃尔大学1911年的一次辩论会上,胡适竟置身于自由婚姻反对派之列。他为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辩护,曾计划写一本《中国社会风俗真诠》的专著,为中国的风俗一一做“辩护”。胡适当时强调:“吾国顾全女子之廉耻名节,不令以婚姻之故自累,皆由父母主之……女子无须以婚姻之故自献其身于社会交际之中,仆仆焉自求其耦[偶],所以重女子之人格也。”并说西方女子“长成即以求耦为事……驱之使自献其身以钓取男子之欢心者,西方自由婚姻之罪也”。又说“中国婚姻之爱情是名分所造成的,订婚之后,女子对未婚夫自有特殊柔情……及结婚时,夫妻皆知有相爱之义务,故往往能互相体恤,互相体贴,以求相爱。向之基于想象、根于名分者,今为实际之需要,亦往往能长成真实之爱情”。

胡适此时的婚姻观,比在上海时后退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胡适自幼受礼教的影响太深,同时也因他当时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了解尚浅。胡适从中国“礼”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男女公开社交,当然会感到不成体统。胡适当时对西方的自由恋爱,尚不知其所以然。1914他还认为“求婚一定是极堪狼狈的事”,不如媒妁婚姻之“文明”,正好“免于青年人求婚的苦恼”。这一切,随着胡适对美国社会的进一步了解,由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自然从自我禁锢的“礼”的框框中走出来,男女交往的观念也为之一变。1914年6月,胡适第一次造访女生宿舍,留有如下日记:“吾十年之进境,盖全偏于知识一方面,而于感情一方面几全忘却,清夜自思,几成一冷血之世中人……念悬崖勒马,犹未为晚,拟今后当注重吾感情一方面之发达。吾在此邦,处男女共同教育之校,宜利用此时机,与有教育之女子交际,得其陶冶之益,减吾孤冷之性……吾在此四年,所识大学女生无算,而终不往访之,吾四年未尝入Sage college(女生宿舍)访女友,时以自夸,至今思之,但足以自悔耳。今夜始访一女子。拟来年常为之。”

胡适的婚姻观,又从来美后一度的逆反心理中走出来了,悟今是而昨非。胡适在中国“礼”俗的回潮中悬崖勒马之时,已是在美国生活了三年零十个月之后。

P002-004

序言

“走进现代文化”丛书出版缘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易名《新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积极响应,发起了“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敬告青年》《庶民的胜利》《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等一大批经典文章集中涌现出来,影响了几代人,甚至影响了中国的社会进程。

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有了一定的距离去审视那段历史,能够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或教训?是怎样的内在力量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富强奔走呼号、甚至流血牺牲?我们想这不仅是专家学者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一般大众读者想要了解和应该了解的。

安徽大学出版社在几年前曾出版过“走进传统文化”丛书,目的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其中已出版了《<老子>今读》《<孝经>今读》《<论语>与人生》等,准备出版《<庄子>今读》《<世说新语>今读》《<淮南子>今读》等,此套丛书已在社会上产生较好的影响。我们拟仿照“走进传统文化”丛书,策划出版一套“走进现代文化”丛书,不仅希望年轻人了解传统,也希望他们了解现代。陈独秀在《敬告青年》指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这两套丛书主要都是为青年读者服务的。

热忱希望广大读者对这套丛书提出批评建议,以便于我们加以改进,将这套旨在为爱好文史的青年读者服务的丛书编辑好,出版好。

安徽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部

2015年5月

后记

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拉开帷幕,到2015年,整整一百年了。这一百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积贫积弱到现在的文明富强,这一切都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努力奋斗所开创的局面。这当然包括我们的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是安徽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充当了先锋的角色。他提倡文学革命,倡导女性解放,力求破除封建迷信,在一系列的领域具有开创之功。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对包括胡适在内的“五四”学人展开一些介绍和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安徽大学有胡适研究中心,中心老主任沈寂先生对胡适、陈独秀等研究成果颇丰。我们想在新文化运动开启一百年的时候,向现在的青年朋友等介绍胡适和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情况。沈先生或是被我们有志于向一般读者介绍胡适的设想打动了,欣然将其研究成果拿出,供我们采择加工。

我们从沈先生的文章中挑出若干篇幅,拟分为“胡适的求学之路”“胡适的婚姻与恋爱”“胡适与新文学”“胡适与名流”“胡适与民国”等主题,以求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示胡适的生平和贡献。囿于种种原因,暂时只推出前三种,以作为我们在新文化运动开启一百周年之际对胡适先生的纪念。

本套丛书的整体设想是由卢坡提出的。《胡适的婚姻与恋爱》一书的前三篇为沈寂先生撰写,附录部分由王先斌选定。本书力图对胡适的婚姻与恋爱进行客观描述,尤其是附录所选胡适的文章、书信,可进一步印证沈寂先生的观点,为读者进行客观评判提供了素材。时过境迁,读者可以历史的长镜头窥知新文化引领者胡适的情感心路历程。观照胡适,我们对今天色彩斑斓的恋爱婚姻形式,怎能不有所鉴别、有所感慨呢!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读者对象为非专业的研究人员,我们尽量做到文章易读易懂,为了追求行文的流畅,还删除了繁琐的注释。在引用胡适等的文章时,一般照录原文,不作改动,所依据的版本主要是《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及《胡适文存》(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读者可能在其上下文中发现用字遣词并不一致,甚至有语句不通顺的情况,但这样更有利于读者了解白话兴起时语言的特色。

书评(媒体评论)

胡适之有一种西方人所说的“磁性人格”(magnetic personality),这种性格实非我国文字里什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等形容词所能概括得了的。有这种禀赋的人,他在人类群居生活中所发生的社会作用,恍如物理界带有磁性物体所发生的磁场。它在社会上所发生引力的幅度之大小,端视其在社会中影响力之高低;影响力愈高,则幅度愈大……能使社会上普遍的“敬”而“爱”之者,那就是胡适之这种具备有磁性人格,而在社会上又无拳无勇,既不招忌,又不惹恨的传统社会里所产生的所谓“清流”了。

——唐德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适的婚姻与恋爱/走进现代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沈寂//王先斌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409317
开本 16开
页数 1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2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2015108099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7
153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