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之愉悦
内容
试读章节

白发越来越多,爱却没有变老

徐白仑老先生的家,像是住着一个3岁的小孩子,橙色的沙发,砖红的靠垫,鹅黄的椅子,书架、厨房也都颜色鲜明,但徐老才是家里的小孩子,他不仅心系全国失明的小孩子,也一直有一颗纯真好奇的孩子心,而家庭布置的色彩对比度,正是提高视觉分辨的一项措施。

跟纪玉琴老师在一起的每一刻,都会感受到她如此爱生活,包括一尘不染的地板和可爱的小摆设。她说:“爱是全面的,包括爱家、爱周围的环境,房子也是会说话的。”

我心满意足地吃一块小巧克力,发现纪老师拿起一块轻触到徐老的唇角,徐老顺服地吃了下去,纪老师的手指表扬似地轻叩了一下他的嘴边,徐老浮现出一个不易察觉的淡淡微笑。巧克力很甜,我却在心里叹到“他们好甜”。

在徐老的家里,我才深切地知道,照顾一位盲人,不只是传奇的浪漫,风中的搀扶,而是有太多的细节和具体的困难。纪老师给徐老夹菜,并不是堆在餐盘中央,而是盘沿1点的位置放了牛肉,4点位放了茄条,7点位放了拌菜,看徐老一样一样地认真尝味,纪老师满意地说:“他是个不错的大宝贝。”

纪老师讲:“即使是对一个小孩子,包括视力正常的小孩子,你也不要把食物都混在一起,要让他体会不同的味道,通过食物也能感受世界的美,要一点一滴地培养他对世界的感知和品味。”

纪老师给我拿来徐老和陶陶的照片,我只知道他们是金童玉女,但是没想到会这么美,我正纠结在一个女人面前赞扬她丈夫的前妻,是不是不合适,可忍不住脱口而出:“她真美!”

“她的人美,更美的是她的内心。”她爱惜地抚过相册,相册被翻得太多了,已经卷边。

“徐老的另一任妻子在天国里,我们不只是一对夫妻,我们在一起,我们都爱她。”

对于年轻人来说,愤怒嫉妒恨,是太常见的心理反应,我还是觉得挺不可思议:“那你爱陶陶什么?”

“因为她是残疾人的妻子,她值得去爱,我作为一个残疾人的妻子,深深知道有多么不容易,特别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残疾人的妻子。”

徐老和纪老师结婚后,陶陶的骨灰继续在家里住了8年,直到发现已经很难在房间里保存,他们想,也许是陶陶放心了,想去亲近自然,他们为陶陶安葬于太子峪陵园青松之下。

每年,她都陪徐老还有霆儿去扫墓,她给小树修剪,她给小树浇水,在一片绿荫下,两个女人远隔时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她对陶陶说:你放心吧,我一定完成你没有完成的事,你的丈夫、你的孩子我一定带好,我也收到你的祝福。

没见到纪老师之前,我想她也许是一个弱者,只能照料徐老这个强者的生活,见到她之后,你会知道,不是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她不是在帮徐老工作,而是命运让他们走到一起,并且共同工作。

有些外人只认为纪老师是他的眼睛、盲杖,但作眼睛也是需要有内涵的,如何看准清晰的方向;作盲杖也是需要有质量的,如何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选择了我的丈夫,我的丈夫选择了我,这是我们心灵和人格共同的选择。”

纪老师认识徐老的时候,他已经50多岁,牙齿七零八落,工资每月52元,而且盲。但纪老师现在回想起他们的相遇、相知与相爱,竞仍觉得心跳,开始是欣赏他顽强的毅力,二是做事情的能力和使命感,最重要的是人品。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爱他,爱他的坚强与才华,也爱他的无助与需要。她冒着齐腰的积水跑到中关村去照顾他,也没想到最终会嫁给他,爱要有表现,没有付出与行动的是空谈,她为他做很多的事情,理发、洗衣、做饭……徐老写,纪老师抄,工作报告、项目总结、散文、诗歌……也包括他对亡妻的追思之文。“我抄的过程体会到了他是个好丈夫,他爱她,他懂得爱过去的妻子,也会懂得爱我。我为什么不能打破世俗呢?我要嫁给他!”

徐老并不总像外表那样坚强,在她面前,他会痛哭流涕。“男人有时候就像个孩子,你要给他力量,不让他脆弱。”

纪老师的内心并不一直如同女金刚,几年前,去内蒙古工作时,徐老摔伤了左腿,做了手术,纪老师推着轮椅,突然一滴泪水滴在他的大光头上,他抬头望天:“下雨了?你哭了吗?”那时纪老师悲从中来,需要自己右臂搀扶走路的这个男人,又退化了,坐在了轮椅上。她告诉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女人,拥抱与亲吻不是全面的爱,那更多体现的是被爱,而女人就要善,就要爱,就要付出。

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对感情轻言放弃,而徐老和纪老师合计136岁的人,仍在恋爱?曾有过一些中青年来向纪老师倾诉种种不如意,财产纷争,赡养老人,改善住房……“我对他们说,你们曾经不是因为相爱而走到一起的吗?有什么比你们的相爱更重要?我们不能总把事情看成问题,任何观点的不同都不能超越你们的爱,大事小情要基于彼此相爱的基础上,爱大于一切,爱永不止息,我们不要丧失爱的能力。”

我很感谢他们,让我走进了他们的家庭,让我知道了人竞可以这样相爱,我见证了他们的爱,也懂得了他们心头压下的淡淡悲凉。

徐老左眼残余的一线蒙蒙微光,随着年龄仍日益下降,“面对再无光亮的前景,既有心理准备,也埋藏着悲哀。”

而纪老师也知道,26年的岁月鸿沟,终有一天,徐老会先她而去,“是的,会剩下我一个人,如果那一天到来,我也爱他给我留下的永恒寂寞。”

P16-18

后记

生之愉悦

当我终于完成书稿,一遍又一遍地回顾,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2年的光阴,无比投入,却自此与我脱离,不知道如何描摹那种深切又释然的心情。

写作之初,我从没想到会收获什么,莫名的使命感敦促着我;封笔之后,我感觉到所得远大于我的付出。这场旅程,收获的信任、友谊、关怀,引发的思索、领悟、感慨……在这个越来越多使用数字指标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最美好的东西,都是无法量化的。我意识到了。真正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唯有自身健康与人生经历。

应试的成长过程,锻炼了理性与头脑;这场写作的旅程,丰富了感性与心灵。

我开始能以艺术的眼光,欣赏每个生命体的独特;我开始能以悲悯的情怀,理解人类生存的无奈;我开始能以崭新的视角,看待与人与物的关系。

泰戈尔说:“我不祈求痛苦困难有止境。只希望有一颗征服它的心!”

仅以此言,与君共勉。

目录

盲/低视力篇

Mia&Maria(米尔&玛丽亚)

Janet LaBreck(珍妮特·拉比利克)

徐白仑

Gayle Yamall(盖儿·亚内尔)

李任炜

Jaimi Lard&Christine Dwyer

(杰米·劳德&克里丝汀·德威尔)

小任

孙兴怀

孙葆忱

郑远远

Steven M.Rothstein(史蒂文·洛斯坦)

徐洪妹

Marianne Riggio(玛丽安妮·雷吉奥)

Mary Beth Caruso(玛丽·贝丝·卡鲁索)

Tom Miller(汤姆·米勒)

乳腺癌篇

Marilyn less(玛丽莲·卡萨)

伊清

(化名)

茜媛&茜媛妈妈

(化名)

江华

(化名)

路得

(化名)

Michele Annette Gadd(米歇尔·安妮特·盖德)

邵志敏

Jose Baselga(约瑟·巴塞尔加)

胡夕春

Alphonse G.Taghian(阿尔丰斯·坦津)

陈佳艺

Gwendolyn E.Mitchell(格温多琳·米切尔)

黄嘉玲

Jean O’Toole(简·奥图勒)

Carol Sullivan(卡罗尔·沙利文)

Kristen Mahoney Shannon(克莉斯蒂·曼哈尼·香农)

Julie Berrett-Abebe(朱莉·巴雷特·阿比比)

糖尿病篇

赵凤琴

Chris(克里斯)

霍丽英

(化名)

George King(金良城)

纪立农

许迅

胡仁明

许樟荣

Kenneth Snow(肯尼思·斯诺)

Anne Butler(安妮·巴特勒)

Tamara Takoudes(塔玛拉·塔卡迪斯)

Jacqueline I.Shahar(杰奎琳·沙哈尔)

矫玮

陈伟

AIbert Whitaker(艾伯特·惠特克)

老年痴呆篇

Mike&Shirley(麦克&雪莉)

程海松/程根福(化名)

Bradley T.Hyman(布莱德利·海曼)

张振馨

Rachelle S.Doody(雷切儿·杜迪)

盛树力

Sumer Verma(萨摩·维莫)

鲍枫

肖顺贞

Ann C.Mckee(安·麦基)

戴甲培

窦玉沛

艾滋病篇

Joseth Minor-hill(约瑟夫·迈纳·希尔)

Jimmy Bucalo(吉米·布卡罗)

萧贝(化名)

浩宇(化名)

小飞(化名)

Vjctor(维克多)

Elizabeth(伊莎贝拉)

凯文(化名)

阿静(化名)

阿红(化名)

海藻(化名)

何田田(化名)

邵一鸣

李太生

张彤

曾道炳&朱志强

Nagagopal Venna(纳贾高波·文纳)

Katheri ne Jason(凯瑟琳·詹森)

Rebecca Haag(瑞贝卡·哈格)

廖苏苏

Karen Beckette(凯伦·贝克特)

福燕

Barbara Sweatt(芭芭拉·斯威特)

序言

用我的足迹,穿越万里远涉重洋,找寻科学前沿资讯;用我的思维,探访中关医学权威,进行一场巅峰对话;用我的眼睛,审视医学服务理念与模式;用我的心灵,感受疾病与生命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名患者,但愿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可以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与营养;如果你是患者的亲友,但愿你知道,亲情与生俱来,友情历久弥新,但爱,需要学习;如果你是医务工作者。但愿你知道,我们的病人,不是一个生物样本,而是鲜活的人类,有和你一样的哀伤与渴望,你被赋予信任与依赖;如果你是一名青少年,但愿你知道,人生的真相,由控制可控的因素,和直面不可控的部分构成,这是一场关于人生选择的对话:如果你是一名家长,但愿你知道,生命是没有彩排的直播,不能每日用在规划,更要活在当下,要陪伴你的孩子过好每一天;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但愿你知道,对于生命的理解,是基础亦是终极的教育,让孩子尊重生命、拥有爱与快乐的能力多么重要;如果你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愿你知道,医务工作者和与之相关的人们,对医学与未来之路的探索永不停歇,对你的诉求日益关注;如果你只是路过,请你停驻一秒,静默瞬间,感受阳光、微风、呼吸、活着……

内容推荐

作为更接近生命本原与极限的医生,除了发展自身的专业性,对社会也应有更多的贡献性,有机会在中美最好的医院工作,许琳想用一支笔,记录所见所闻,书写生存的意志,与你分享如何面对疾病与人生,如何努力奋争与悦纳命运;作为医者,许琳在《生之愉悦》一书中展现了最新的医学知识,当出现对健康与医疗的需求时,可以有助你做出科学理性的抉择;作者也想让你,走近医生,了解仁心与仁术。

《生之愉悦》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推荐

人生中什么最重要?当被问及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健康”。可我们经常从清晨醒来的第一秒开始,就在做与健康背道而驰的事:不吃早饭、缺乏锻炼、应酬宿醉……可是你所能掌握的世界大小与你的健康程度直接相关,疾病带给人的,不仅是身体的伤痛或经济的负担,更是那种对一切的失控感和生活轨迹的突然转变。保有健康,不需要高消费;挽救健康,代价却是高昂的。

许琳编著的《生之愉悦》是一本关于分享的书,分享中美患者关于疾病的故事与人生智慧,分享顶级医者的诊治经验与心路历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之愉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67737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5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