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成语/线装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成语蕴藏着生活的智慧。语言离不开生活,成语更不是“无源之水”,它从古人的生活中来,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哲思。本书精心选取了二百余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而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流传到今天的几千个成语,蕴涵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包含着古人的生命体验,也浓缩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所以了解成语的故事渊源和历史背景,也是体悟历史、感受文明、传承智慧的重要途径。本书精心选取了二百余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而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并设“智慧语林”栏目,以精练的语言点出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与智慧,力求使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旨在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忘情于这些历史故事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目录

安步当车

按图索骥

暗箭伤人

八仙过海

拔苗助长

拔十失五

白虹贯日

白龙鱼服

百步穿杨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捭阖纵横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战

比肩继踵

髀肉复生

鞭长莫及

标新立异

宾至如归

兵不厌诈

病入膏肓

不耻下问

不寒而栗

不胫而走

不可救药

不欺暗室

不学无术

不遗余力

不翼而飞

布衣之交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车水马龙

沉鱼落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乘风破浪

乘兴而来

程门立雪

出尔反尔

出奇制胜

唇亡齿寒

从善如流

打草惊蛇

大公无私

大器晚成

大义灭亲

呆若木鸡

倒屣相迎

倒行逆施

道听途说

得陇望蜀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董狐直笔

杜鹃啼血

对牛弹琴

多多益善

多行不义必自毙

尔虞我诈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奋不顾身

风马牛不相及

奉公守法

扶摇直上

釜底游鱼

付之一炬

负荆请罪

覆水难收

甘拜下风

肝脑涂地

感恩图报

高山流水

功败垂成

功名入库

篝火狐鸣

孤注一掷

固若金汤

顾名思义

顾左右而言他

刮目相看

管鲍之交

鬼斧神工

邯郸学步

河东狮吼

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胡服骑射

化干戈为玉帛

画饼充饥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讳疾忌医

祸起萧墙

鸡呜狗盗

积不相能

急功近利

家无长物

价值连城

坚壁清野

江郎才尽

狡兔三窟

揭竿而起

结草衔环

金针度人

近水楼台

惊弓之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卫填海

酒池肉林

居安思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举棋不定

举足轻重

卷土重来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开门揖盗

开天辟地

口蜜腹剑

哭竹生笋

夸父逐日

胯下之辱

脍炙人口

滥竽充数

狼狈为奸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老生常谈

乐不思蜀

厉兵秣马

利令智昏

炼石补天

洛阳纸贵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盲人瞎马

毛遂自荐

冒天下之大不韪

门庭若市

孟母三迁

民不聊生

名落孙山

明目张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珠暗投

目不识丁

沐猴而冠

沐雨栉风

南橘北枳

南柯一梦

南辕北辙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弄巧成拙

呕心沥血

攀龙附凤

庖丁解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疲于奔命

破釜沉舟

七擒七纵

奇货可居

杞人忧天

千金买骨

千钧一发

前程万里

前倨后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钱可通神

黔驴技穷

窃符救赵

秦晋之好

秦庭之哭

请君入瓮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罄竹难书

取而代之

人琴俱亡

人人自危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火燎原

如火如荼

如鱼得水

如坐针毡

孺子可教

阮囊羞涩

塞翁失马

三顾茅庐

三户亡秦

三令五申

三人成虎

上下其手

舍本逐末

生吞活剥

生子当如孙仲谋

食言而肥

守株待兔

熟能生巧

数典忘祖

水到渠成

四面楚歌

宋襄之仁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贪小失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天崩地坼

天衣无缝

添兵减灶

痛定思痛

投笔从戎

图穷匕现

兔死狗烹

退避三舍

外强中干

完璧归赵

亡羊补牢

网开三面

妄自尊大

望尘而拜

望梅止渴

望门投止

危如累卵

韦编三绝

围魏救赵

尾大不掉

味同鸡肋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吴牛喘月

五十步笑百步

物以类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萧规曹随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笑里藏刀

挟天子以令诸侯

信口雌黄

行将就木

行尸走肉

休戚相关

虚左以待

悬梁刺股

言归于好

偃旗息鼓

掩耳盗铃

摇尾乞怜

叶公好龙

一笔勾销

一尘不染

一代楷模

一鼓作气

一见如故

一箭双雕

一劳永逸

一鸣惊人

一诺千金

一窍不通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网打尽

一笑千金

一意孤行

一字千金

以身试法

异军突起

因地制宦

因祸得福

因噎废食

饮鸩止渴

犹豫不决

有恃无恐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远交近攻

越俎代庖

运筹帷幄

枕戈待旦

纸上谈兵

指鹿为马

中饱私囊

中流砥柱

冢中枯骨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众志成城

周公吐哺

珠还合浦

竹头木屑

逐鹿中原

助纣为虐

自坏长城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作法自毙

试读章节

《按图索骥》

相传伯乐是掌管天庭马匹的神仙,于是凡间擅长相马的人也被称为伯乐。

春秋的孙阳是第一个享有“伯乐”美誉的人,因为他精于鉴别马匹优劣,人们便以“伯乐”称呼他,以至于他的本名逐渐被淡忘了。

一日,楚王命伯乐买一匹千里马。伯乐直言相告,日行千里的良驹稀少,不容易找到,必须寻访全国各地,希望楚王多给些时日,他定会尽力而为。伯乐不辞劳苦地到处寻访,但没有一点儿收获。他心灰意冷,决定打道回府。

在从齐国返回楚国的路上,伯乐遇到一匹拉着盐车的马。这匹马正吃力地上坡,看上去举步维艰。伯乐不南自主地走上前,这匹马突然昂起了头,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从它的声音中,伯乐立即判断出这是一匹良驹。于是伯乐对驾车人说:“你把这匹马卖给我吧。它若驰骋疆场,肯定是一等一的好马。”那人觉得伯乐是大傻瓜,因为他认为这匹马太瘦弱了,拉车都没力气。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伯乐牵着这匹马,一路奔到楚王宫外。他拍了拍马的脖颈,说道:“我给你找了个识货的主儿。”那匹马好像听懂了伯乐的话,它昂起头,大声嘶鸣,声音洪亮如大钟。听到马嘶,楚王连忙走出王宫。伯乐将马牵到楚王面前,说:“陛下,我为您找到千里马了。”楚王看到眼前这匹马骨瘦如柴,以为伯乐在戏谑他,很生气地说:“我相信你的能力,于是让你去寻找千里马,可你买回来的这是什么货色,一匹连走路都吃力的马,它能驰骋沙场吗?”伯乐说:“陛下,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但因为拉了一段车,再加上喂养得不好,因此看起来很瘦弱。若精心饲养,不久以后一定会重现雄风。”楚王听完,半信半疑,但还是派人精心喂养这匹马。果然如伯乐所言,没多久这匹马就恢复了体力。楚王跨上马,一扬鞭,便冲出了百里。后来,这匹千里马在疆场上驰骋,为楚王立下了许多功劳。楚王由此更加敬佩伯乐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伯乐根据自己多年的相马经验写成了《相马经》一书。伯乐的儿子很想继承父亲的技能,于是发愤读《相马经》。《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就按照这条描述出去寻找千里马。他严格按照书中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对照,结果找到一只癞蛤蟆。他兴奋地回家向父亲报喜:“我找到千里马了!它的额头、双眼和书上写的一样,只是蹄子和书上写的不一样。”

伯乐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你的确找到了千里马,但是它擅长跳跃,人没法去驾驭啊!”

【智慧语林】

误认癞蛤蟆为千里马,这固然是寓言的夸张手法。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只知死记硬背前人的理论,不知变通,以至于常常贻笑大方。先人的文字著作,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加以继承。但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适当变通,为我所用。

《暗箭伤人》

春秋时期,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宠臣,一个是以仁孝闻名天下的老将军颍考叔,另一个是英俊潇洒的青年将军公孙子都。

当年,颍考叔还是一个小官时,去觐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有个老母亲,从来没吃过您赏赐的这样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敬奉我的母亲。”郑庄公听了十分感动。

春秋时代的礼法规定:肉食一般用于祭祀,连贵族平时宰杀牛羊都受到限制,普通人就更难以尝到肉味,所以颍考叔才如此珍惜那几片肉。郑庄公对颍考叔的仁孝之举非常赞赏,认为他德才兼备,便将他提升为将军。  公孙子都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很受郑庄公的宠爱。孟子曾赞扬他说:“不知道公孙子都长得好看的人,就是没长眼睛的人。”公孙子都平时恃宠骄横,又武艺高强,箭术高超,百发百中,无人可比,他一直对颍考叔非常不服气,总想显示自己比颍考叔更有才干。

有一年,郑国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

这年夏天的五月,郑庄公在王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但是颍考叔和公孙子都却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目中无人,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考叔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指挥士兵攀上城墙,眼看就要攻破城门。公孙子都看见颍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里非常嫉妒。他觉得不能让这么大的功劳被颍考叔一个人给占了,于是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

颍考叔当时一心只顾攻城,没有料到后面会射来暗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气绝身亡。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的士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到了卫国,于是,许国的国土便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虽然郑庄公后来知道是公孙子都射死了颍考叔,但怎么也狠不下心来严厉惩罚他。同时,郑庄公又觉得如果不惩罚那个暗害颍考叔的人,自己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左右为难之下,郑庄公只好在颍考叔灵前拜祭,诅咒那个暗箭伤人的卑鄙小人不得好死。

【智慧语林】

颍考叔不仅武功盖世,而且极其孝敬父母,应该得到天下人的爱戴和尊重。相比之下,公孙子都虽然长得英俊潇洒,武艺高强,但他好胜心太强,为了争功,竟然暗箭伤人,应该受到天下人的唾骂。这样的人功勋再高,也只能算是小人。

《八仙过海》

“八仙”指的是古代神话里的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同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这八位神仙。传说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在人间惩恶扬善,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

相传有一年,正逢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八位神仙也被邀请参加。他们各自离开修炼之地,准备驾云去参加蟠桃盛会,路过东海,只见那东海浩渺无垠、波涛汹涌、巨浪狂吼,一派晾心动魄的景象。

吕洞宾灵机一动,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拿出各自的法宝,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

众仙都齐声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来。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往东海一抛,拐杖像一叶扁舟,轻轻浮在海面上,铁拐李往上一跳,稳稳当当地落在上面。

众位仙家一看,齐声赞道:“好本领!”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也说道:“看我的!”随手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一副老僧模样。

张果老笑眯眯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长叫,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踏浪而去。

吕洞宾不慌不忙地从背后抽出拂尘来,向海中一指,顿时霞光万道,海水分成两半,让出一条宽敞大道来。吕洞宾微微一笑,悠悠然向路尽头走去。

韩湘子见此,也不甘示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随手抛到海中,自己腾空而起,单足站在上面,随后又取出箫管,吹起悠扬的曲子来。  曹国舅此时取出了法宝玉简板,飘然而上。

这时只有何仙姑与蓝采和两人还没有动静。只见蓝采和取出花篮放进海中,花篮顿时变大数倍,花香扑鼻。他回头一见仙姑没拿任何法宝,就问道:“仙姑,是否愿意与在下一同渡海?”

何仙姑微微一笑,说:“多谢阁下厚意,你尽管先行,我随后就到!”说着,从头上取下一朵荷花放入水中,那荷花霎时就变成了一条荷花船,载着仙姑缓缓飘过海去。

【智慧语林】

八仙过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典故。特别是在民间,其影响更为广泛,由此演化出来的一些风俗文化甚至流传到了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件事情会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所以我们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拘泥于前人经验。我们要学会创造,善于创造,用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去实现目标。不过反过来讲,方法有很多,实现目标的途径也有很多,我们要善于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省时、更省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P12-14

序言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成语,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更悠久、运用更广泛、地位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更鲜明。

中国成语以四字居多,也有少数三个字或五字及以上的,如“莫须有”、“闭门羹”、“化干戈为玉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语言习惯有关系。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其语句过长且不易改为四字句而没能成为成语,只是作为名言警句使用;而同出此篇的“百废俱兴”经过时间的沉淀却成了成语。

成语大多是从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诗文和俗语中产生的,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大都有一定的出处,比如“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等。

虽然年代久远,但不少成语至今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只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同时,流传到今天的几千个成语,蕴涵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包含着古人的生命体验,也浓缩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所以了解成语的故事渊源和历史背景,也是体悟历史、感受文明、传承智慧的重要途径。

成语蕴藏着生活的智慧。语言离不开生活,成语更不是“无源之水”,它从古人的生活中来,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哲思。诸葛亮“开诚布公”的待人之道成就了他千古贤相的美名;孙膑用“围魏救赵”之法,帮助赵国脱离险境,并打败了对手庞涓;正因为冯谖有“狡兔三窟”的危机意识,预先留了后路,孟尝君才得以渡过难关……这些发生在古代的故事,对我们今人仍然有不少启迪。熟知成语故事,我们便能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成语能引起情感的共鸣。虽然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古人和今人的情感却是共通的。齐宣王面对孟子的责问,无言以对,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张俭遭到宦官的迫害,不得已只能“望门投止”;杜宣在应郴家宴上不得不把酒喝下,却对杯中的“小蛇”心存疑瞑,以致成疾……结合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谁又能说自己不曾有过这样的尴尬、这样的狼狈、这样的狐疑呢?

成语描绘了历史的众生相。中华文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成语数以千计,这些成语连缀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刘禅,有“运筹帷幄”的智谋之臣张良,还有“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陈胜、吴广……阅读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就能重温历史上一幕幕令人或感慨、或悲叹、或振奋的画面,感受形形色色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从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王朝兴衰的轨迹。

为方便阅读,我们精心选取了二百余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而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并设“智慧语林”栏目,以精练的语言点出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与智慧,力求使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忘情于这些历史故事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成语/线装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41346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其他
字数 407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36.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5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