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三帝国陆军图文史(纳粹德国的地面力量彩印精装典藏版)(精)
内容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陆军的军事创新和战术革新,不仅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格局,更给欧洲以及全世界带来无尽灾难。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本书从不同时期的战场表现切入,生动讲述了德国陆军从一战后的绝境重生。
全书涵盖7大发展阶段、10张作战态势图、近40场战斗场景彩绘插图、超50幅单兵装备细节手绘图、300余张珍贵历史图片……集文献研究与故事渲染于一体,既是一张希特勒地面力量的全景式演变图谱,也是一部纳粹德国陆军的兴亡史!
作者简介
克里斯·麦克纳布(Chris McNab),英国著名军事史作家,资深编辑,威尔士大学阿伯斯威斯大学荣誉文学士、文学与历史哲学博士,现已出版超过85部著作,其中包括《视觉历史:刀剑》《视觉历史:枪》《军服视觉百科全书》《越战图史》《20世纪小型武器大全》《私人安全手册》等。
目录
引言:绝地重生
第一章 闪电战:猛兽出笼(1939-1940)
波兰和西线
军队架构
征兵和训练
班战术
排战术
部队对比
训练致胜
装甲力量发展
军种常服和作战服
第二章 北非和巴尔干(1940-1943)
德国陆军总体变化
战争生活
武器和装备
服装种类
装甲兵在北非
反坦克武器
车辆和其他装甲战车
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
经验教训
巴尔干
克里特岛和伞兵
外观和装备
第三章 巴巴罗萨行动和东线战场(1941-1943)
入侵和第一次失败
军队单位的发展
步兵
装甲师在东线
武装党卫军
命运改变
第四章 意大利和西线(1943-1944)
意大利的溃败
诺曼底登陆日和西部战役
1944年的德国陆军
防御战
装甲兵的作用
装甲掷弹兵组织
反坦克战争
托特组织
第五章 最后的战败:撤回本土(1943-1945)
东线
西线
部队结构发展
希特勒青年团
国民突击队
第六章 终局
附录
译名对照表
导语
从崛起到覆灭,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二战德国陆军发展轨迹;欧美军事历史研究机构联合巨献。大量珍贵历史图片震撼曝光。
编制组织:新式陆军的诞生与建制演变;
理论学说:军事思想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选拔制度:士兵与军官的晋升机制沿革;
装备技术:新型科技武器的列装与迭代;
后勤保障:战场补给的生产供应及影响;
国防教育:青年培养对德国军备的作用。
精彩页
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字面含义为“防御力量”)诞生于最为晦暗的经济低谷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文简称“一战”)硝烟散去,1919年6月,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通过《凡尔赛条约》向德国强加了一系列的限制性措施。除此以外的其他条件中,条约指出到1920年3月31日,德国陆军总员额不超过10万人,其中4000人为军官。条约详细规定了陆军编制:由21个三营制步兵团编成(包括21个附属的训练营在内),每个团只能编制1个迫击炮连;同时,按比例编配若干数量的骑兵部队,加上7个三营制的炮兵团,野战工程、信号、摩托化和医疗营各7个,总共7个师。
从1914年打到1918年的3.4万名军官和近800万德国陆军将会被削减到无足轻重,再也没有展开军级作战行动的希望。对一心复仇的法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德国没有了越界深入的威胁。而且,一系列限制的好处是,德国士兵必须服役至少12年、军官25年,这样德国人无法编组预备役。战胜国的设想是,通过限制措施后,德国的武装力量再也无法强大到威胁欧洲的和平。
德国人要面对的困难局面不仅仅是武装力量的大幅裁减。战争结束时,绝大多数人普遍感到由衷的宽慰,但人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与冲突相伴而生的政治动荡,尤其是在德国。战争结束时德国人罢免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Ⅱ),并努力寻找一种有能力、有声望让德国走上复苏之路的政府构成形式。这个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都破产了。尽管美国努力支撑这个被严重削弱的国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但德国的政治动荡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
德国的邻国和先前敌人的恐惧加剧了这种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在德国西面,驻扎着法国的100万军队;东面是波兰,在德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被认为是威胁,特别是波兰30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旅的优势兵力。从地理上讲,东面的但泽走廊把仍然是德国领土的东普鲁士从德国分隔开来;在西部的莱茵兰,战胜方协约国坚持永久非军事化,且占领达 15年之久。除了以上条件和其他负担之外,还有一个沉重的赔款问题。在这一点上,法国人强烈坚持。
1920年4月2日,德国汉斯·冯·塞克特 (Hans von Seeckt)将军成为德国裁军后军队的总司令,并面临着将其改编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的10万国防军(帝国陆军)的任务。1926年10月7日之前,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尽管个人偏爱骑兵,但他构想并颁布了一种原则,奠定了德国军事作战思想和行动的基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简称“二战”)结束。
冯·塞克特在一战期间曾在许多参谋岗位任职,最后成为第3军的参谋长。1919年他担任了5个月的总参谋长,战争结束后,立即花费大量时间评估以机枪、铁丝网、大炮和坦克为主导的作战理念。他意识到德国陆军已是一支过时的军队,不能像一战那样参加未来的任何战争。
无论冯·塞克特的政治观点如何,他的行为都将从根本上影响德国军事。为了避免一战中过时的围城战术再次带来巨大损失,他意识到军事战略必须以机动性为基础。毫无疑问,他和英国陆军的黑格(Haig)元帅一样,渴望在突破敌人前线战壕后,让骑兵突入敌人后方。然而,他同时更敏锐地认识到,一旦敌人有时间挖战壕巩固防御,这种突破就难以实现。他注意到擅长机动攻击的突击部队在1918年取得了成功。他所强调的是,如果这些突破要保持势头,就必须为这种突破提供及时补给,然后在人员、武器、食物,包括战争需要的所有其他前提条件方面提供保障。
P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三帝国陆军图文史(纳粹德国的地面力量彩印精装典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克里斯·麦克纳布
译者 译者:沈立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25150
开本 16开
页数 50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90
出版时间 2023-12-01
首版时间 2023-12-01
印刷时间 202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984
CIP核字 2023182283
中图分类号 I516.51
丛书名
印张 3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4
3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