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殊菩萨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明一居士编著的这本《文殊菩萨传》是史上第一部文殊菩萨传记。

内容推荐

文殊本是释迦牟尼九代之祖,隐大显小,做其助手。可他经常向佛挑战,否定佛说。最离谱的是,他化身少年勾引妓女,让魔代佛讲法,甚至提剑杀佛……

如此这般,匪夷所思!文殊是智慧化身,被尊为“三世觉母”——过去、现在、未来无量诸佛,皆由文殊智慧而生。他因何与淫女厮混?迦叶为何要将他赶出僧团?大智舍利弗向他挑战的结果如何?

北宋末年,戒阁梨出生于台州一书香门第。他天生情懂,读书翘课,连加减都分不清。年十五出家后,镇日采药煎药,熏陶得七窍玲珑,一言契机,幡然顿悟。

为了他,七位高僧联袂出山。他在伏牛山修炼,结识岳飞、牛皋,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从情天欲海中挣扎,终于伐毛洗髓,脱胎换骨,大彻大悟。

为救鲁山百姓,他甘入地狱;因揭穿秦桧阴谋,被追杀十五年。晚年的戒阁梨啖肉嗜酒,交往艳妓,与疯婆子招摇过市。他平生醉里颠蹶,把砒霜当良药,让死人再复活,谈笑间瘟神现形,旱魃遁迹……直到他圆寂,众人才恍然大悟:却原来,他是文殊菩萨化身。

翻开《文殊菩萨传》,和明一居士一起领悟奇妙的文殊智慧。

《文殊菩萨传》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文殊:七佛之师,诸佛之母/001

懵懂:一加一不是二/005

开窍:逃学反而契入智慧王国/016

梦游:陌生之地,却似曾相识/027

出尘:与释迦牟尼佛同名/034

剃度:鱼为什么死在水中/042

应法:能治病的才是好药/051

开眼:山不是山,水不是水/061

岳飞:泰山一样的男人/067

妙莲:为莲故华,华开莲现,华落莲成/075

龙珠:人人都有的无价之宝/082

牛皋:勇敢不是壮烈牺牲,而是忍辱负重/088

牧牛:前三三,后三三/097

攻齐:溃败牟施冈/105

墨子: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112

重关:伐毛洗髓,脱胎换骨/119

情魔:火中却生青莲/127

破关: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139

顽疾:心病还得心药医/147

鲁山: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153

血祭:杨再兴血战小商桥,岳鹏举命丧风波亭/160

神通: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169

琴画:无弦琴演奏无生曲,美女图尽是骷髅头/174

还乡:放屁也是佛法,此地就是天宫/182

进士:人的命运由自己掌握,189

朝台:山河大地,草木万物,五台何处不文殊/197

面圣:真容从未隐,漫道现虚空/206

洛阳:死人复活,废物是宝/212

度生:毒药即是良药/223

随缘:疯僧疯婆,吃酒蹉跎/235

杀佛:水月空花梦中事/241

浮桥: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247

红白: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252

严蕊: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261

涅槃:文殊普贤,搭背随肩/270

后记/278

试读章节

文殊:七佛之师,诸佛之母

位于恒河中游的摩揭陀国,是五印度最富饶的国家,也是佛教发祥地,与佛陀有着甚深因缘。释迦牟尼佛出家后,从六年苦行到菩提树下证道,都是在这个国度完成的。其首都王舍城周边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镌刻着佛教的烙印。竹林精舍,是佛教的第一所寺院;城东北的灵鹫山(简称灵山),更是佛教圣地。

王舍城地处恒河平原,沃野千里,唯有灵山突兀而起。释迦牟尼佛在此说法多年,著名的《法华经》《大般若经》等重要的经典,都诞生于此。这里还是禅的故乡——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心有灵犀一点通。从此,佛的涅槃妙心,成为禅的源流。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佛陀在千二百五十比丘簇拥下,从竹林精舍徐徐而来,走过芳草萋萋的山坡,越过流水淙淙的小溪,来到了灵鹫山上。他登上高高的说法台,跏趺而坐。

这时,寂调音天子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向佛请教说:“世尊,文殊师利菩萨说法之时,善能降伏各种异端邪说,能让那些骄狂傲慢的人变得谦逊起来,令未发菩提心的人发起菩提心、已发心的人得不退转,令佛法久住,法轮常转。为什么他的法力如此广大?”

释迦牟尼佛道:“因为文殊师利深具般若智慧,洞悉幽微,善能教化一切众生。就像所有的孩子都有父母,文殊师利就是佛道中的父母。他不仅引导芸芸众生觉悟,而且十方诸佛皆以文殊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

寂调音天子点点头,他知道,文殊菩萨是“九代之祖”:

据《法华经》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日月灯明佛出世。其佛未出家时为大国王,育有八子。当时,日月灯明佛座下有一位妙光菩萨,善能为人演说妙法。日月灯明佛圆寂后,八位王子皆拜妙光菩萨为师。在妙光教化下,他们八人终于次第成佛。其最后成佛者,名燃灯佛。而燃灯佛,正是释迦牟尼的本师。那时的妙光菩萨,即是今日的文殊菩萨。故而,文殊乃是当今如来的九代之祖。

释迦牟尼佛说:“文殊菩萨不但是我的师祖,也是我的老师。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皆蒙文殊师利之恩。所以,他是过去七佛之师。”

佛陀停顿片刻,继续说道:“不但过去诸佛是文殊师利的弟子,现在十方世界世尊都是他的学生,未来所有当作佛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因为,文殊师利是般若智慧的象征。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故而,文殊师利妙吉祥菩萨,是三世觉母。”

寂调音天子又问:“文殊具有不可思议的大智慧,何以至今仍是菩萨?”

释迦牟尼佛道:“他在无量劫之前的过去世,早已经成佛了,号称龙种上如来。因他悲愿深重,为了普度众生而倒驾慈航,隐大示小,来做文殊师利菩萨。”

寂调音天子再次从座而起,单膝跪地,双掌合十,恭敬说道:“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今在何所?我们所有人都十分渴望见到他。”

释迦牟尼佛告诉寂调音天子:在遥远的东方,有世界名日宝住,佛号宝相如来。现在,文殊师利法王子,正在那里为诸位菩萨讲说大乘佛法。寂调音天子恳求说:“世尊,为了听闻无上微妙的一乘佛法,请您将文殊菩萨召唤到我们娑婆世界来吧。”

这时,释迦牟尼佛受寂调音天子所请,放出白毫相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东方宝住世界的宝相如来看到此光,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你到娑婆世界去吧,释迦牟尼佛及诸大众,都想见你,并听你说法。”

于是,文殊师利与宝相佛告别,略施神力,带着宝住世界那些好奇的菩萨,转瞬之间来到娑婆界。他们住在空中,撒花供养释迦牟尼佛。灵山会上的大众,见天花飘飘,香气氤氲,问佛是怎么回事?佛陀告诉大家,这是文殊师利法王子与万千菩萨从宝住世界来到了这里。话音未落,文殊师利与众菩萨从空中现身,飘然而下,顶礼佛足,右绕七匝。随后,文殊师利幻化出一个高大的莲花狮子宝座,自己坐了上去。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你们谁有疑惑,可以向文殊师利咨询。寂调音天子首先恭恭敬敬向文殊师利请教宝住世界的情况。文殊菩萨介绍说,那里风调雨顺,物产丰饶,没有天灾人祸,没有争讼战乱,人人向善,个个信佛,因而社会安宁,生活安乐。甚至,那里没有声闻、缘觉二乘佛教,流行的是大乘妙法,修行者都是菩萨。

这时,那些跟随文殊师利而来的菩萨以天花供养释迦牟尼佛之后,对文殊说,他们要回宝住世界。文殊问为什么,他们说,这个娑婆世界的人们自私、贪婪、愚痴、骄慢、固执,难以教化。而且这里灾害频繁,污浊不堪,远远不如我们原来的世界美好。文殊师利说:“诸位善男子,在我看来,一切刹土平等,一切佛法众生平等。故而,我要留在娑婆世界。”

文殊菩萨说话的同时,深入三昧,把娑婆世界变成了宝住世界。连释迦牟尼佛的相貌形体,也与宝相如来一模一样;所有的比丘、居士,都变成了菩萨的形象。这时,那些宝住世界的菩萨以为自己回到了原来的世界,认为释迦牟尼佛即是宝相如来,因而问道:“世尊,是谁把我们送回来了?”佛反问:是谁将你们带去的?诸菩萨恍然大悟:来和去,凭的都是文殊师利法王子的神力。

这时,文殊师利对诸菩萨说:“善男子,你们深入三昧看看。”诸位菩萨遂以神通力观察,惊呼道:“希有,希有。我们以为已经回了宝住世界,却原来还在这里。”他们转而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的神通太不可思议了!祈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文殊师利的智慧与神通。”

从此,文殊菩萨留在娑婆世界,与普贤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以不可思议的广博智慧度化众生。

文殊师利法王子,与我们娑婆世界有大因缘。在《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佛陀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有山号日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大振那,即震旦,也就是中国;五顶山,则是五台山。千百年来,文殊菩萨经常在五台山现身说法。他或为童子身,或为老人躯,或为比丘形,或现牛马相,随缘而变,随宜教化。五台山遂成了文殊道场,文殊信仰因此遍传东亚诸国。文殊智慧也成了东方智慧的象征。同时,文殊菩萨也经常在全国各地示现——隋末唐初终南山的杜顺和尚,中唐时期天台山的寒山大士,都是文殊菩萨化身:

三世觉母智难量,机巧应缘化四方。

慧剑断惑成正觉,毕竟曼殊法含彰。

P1-4

后记

我是一个笨人,不管写什么东西,总要酝酿、构思很长时间,一直要等其在心里发酵纯熟,然后才会动笔。所以我的作品从构想到完成,一般都要三年五年,等个十年八年也是有的。

幸好我太笨,不会写热门的流行题材。

这本文殊菩萨传记,已经记不起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构想了。正式拉出写作大纲,是2008年1月6日子时。其后围绕此构思,研读文殊经典,丰富历史资料,查阅方志文献,实地考察相关地方的地理民情等等。

没想到,一开始就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大藏经中,与文殊相关的佛典有一百多部,其中比较重要的约四十部。这些经典都是阐释“般若”义理的,几乎没有故事性、可读性,且互不关联,很难用在传记中。于是,我将这个计划无限期放了下来。机缘巧合,2011年8月,通过景鹏飞先生,结识了他父亲景顺立先生。

景顺立先生是河南鲁山著名企业家、慈善家,也是虔诚的居士。他本人一碗素面,连菜汤也不浪费;儿子景鹏飞上大学,假期要到饭馆打工端盘子。然而,热心公益事业的他,近年来资助当地教育机构、救助在校贫困生、为外地遭受自然灾害的民众慷慨捐献的善款达六百万元以上。鲁山县第一中学投资高达五千万元,集图书馆、报告厅、教学科研于一身的综合科技楼,就是他无偿捐建的。

景先生为了让我早日写出《文殊菩萨传》,安排我到鲁山文殊寺参访。无独有偶,投资千万善款复建文殊寺的王振一居士,也是一位大企业家、大慈善家。累计用于教育事业与帮贫济困的捐资,高达数千万元。

千古共一慈心,万世同一悲愿。鲁山之行,结识了景顺立、王振一这两位大心菩萨,为我增强对大乘佛教之理解,把握菩萨救世济民之胸襟,提供了鲜活素材与感悟。正是景先生的鼓励,激发了我新的灵感,促使我下决心早日写出《文殊菩萨传》。由是,从2011年10月开始重新构思,准备资料,正式投入创作。这本书写得很慢,从动笔到正式脱稿,整整用了十个月时间。原因是我很“节制”,没有完全跟着感觉走,相信读者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到,我在用心。

法不孤,德有邻。这本《文殊菩萨传》之所以能够写成,首先是因景顺立先生的热情相约;文友杨芳州、王唯经对整体结构的中肯建议,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而这些,绝不是一句感谢所能言尽的。

最后,我想把这本书的功德回馈给所有的读者。愿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光明,点亮我们的心灯,觉悟宇宙人生的妙谛。

张志军(明一居士)

2012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殊菩萨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一居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08242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0: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