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国学答问 |
| 内容 | 内容简介 《国学答问》主要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附地理学、理学、诗歌、文章、词典、小说戏剧、目录版本学。 目录 文字学 经学 子学 史学附地理学 理学 诗歌 文章 词曲 小说戏剧 目录版本学 精彩书摘 二、经学 1.经有“六经”、“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二十一经”之称,究竟如何分别?且何谓“经”也? 世之说经者,有今文派与古文派之别。今文派以“经”为孔子著作之专名,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以后之著作,亦不得称为“经”。即孔子弟子之所述,只能称为“传记”而已。其所谓“经”,惟有《诗》三百零五篇、《书》今文二十八篇、《仪礼》十六篇、《易》之卦辞、爻辞、象辞、彖辞,以及《春秋》而已。其说始于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其后如皮锡瑞、廖平、康有为等皆主之。古文派以为“经”乃一切书籍之通称,非“六经”所专有。孔子以前固已有“经”,孔子以后群书亦可称“经”,不能占为“五经”、“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也。其说近人章太炎主之。更有以文学之见地而论及经之定义者,以“经”为“经纬组织”之意。六经中之文章,大率奇偶相生、声韵相叶、藻绘成章,故得称“经”者,必言之有文者也。如《道德经》、《离骚经》亦可称“经”,凡群书之合于文言者,皆可称“经”。清人阮元及近人刘师培皆主之。 此三派各有见地,不能强同,而经之范围,则历代以来,固逐渐扩充。所谓“六经”者,今文派主《诗》、《书》、《礼》、《乐》、《易》、《春秋》;古文派主《易》、《书》、《诗》、《礼》、《乐》、《春秋》,其次第不容或乱。“五经”者,即六经而去《乐经》也。“七经”有三说,一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为七经;一以《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为七经;一以《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春秋》为七经。“九经”有二说,一以《易》、《诗》、《书》、《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为九经;一以《易》、《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为九经。 “十二经”之名,始见于《庄子?天道篇》。唐太和中刻十二经,则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孝经》、《尔雅》,又或有以六经、六纬为十二经者。“十三经”之名始于宋,皮锡瑞《经学历史》云:“唐分三礼、三传,合《易》、《书》、《诗》为九经。宋又增《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为十三经。”“二十一经”者,清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应增《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八书也。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国学答问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振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陵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42345 |
| 开本 | |
| 页数 | |
| 版次 |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