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叶秀山文集(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从自己已经出版的各集子中抽出一部分加上几篇刚发表的,合起来成一个集子,旨在讲述“思潮”固可为“学术”的社会基础,但“学术”不止于“思潮”。“学术”对“思潮”的支持“力度”不够,同样也会影响“思潮”鼓吹的力度和质量,使“思潮”没有“底气”,行之不远。

目录

自序/1

论话剧艺术的哲理性/1

意义世界的埋葬——评隐晦哲学家德里达/19

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利科对解释学之推进/41

我读《老子》的一些感想/63

关于“文物”之哲思——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感/84

“画面”、“语言”和“诗”——读福柯的《这不是烟斗》/96

论艺术的古典精神——纪念艺术大师梅兰芳/118

中西关于“形而上”问题方面的沟通/134

漫谈庄子的“自由”观/154

希腊奥林帕斯山上诸神与希腊神话之古典精神/175

亚里士多德与形而上学之思想方式/200

“人”“有”一个“世界”“(存)在”——世纪之交话哲学/253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273

“学而时习之’’及其他/288

世纪的困惑——一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300

中国艺术之“形而上”意义/310

“哲学”如何“解构”“宗教”——论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319

科学性思维方式视角中的柏拉图“理念论”/332

论海德格尔如何推进康德之哲学/354

“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从海德格尔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想到的/372

论哲学的“创造性”——重谈德国古典哲学/392

试读《大学》/411

试读《中庸》/422

哲学作为创造性的学问/436

希腊哲学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过渡/457

说“诚”/491

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兼论列维纳斯在欧洲哲学史上的意义/498

斯宾诺莎哲学的历史意义——再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516

哲学的三种境界/531

哲学的“未来”观念/547

主要著作目录/585

试读章节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把戏剧理论相当系统化了的一位大哲学家,他的《诗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流传至今的《诗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当时希腊悲剧的。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戏剧的本质有许多重要的看法,譬如他说悲剧在六个组成部分(剧景、性格、情节、文词、歌曲与思想)中,情节是最重要的部分,这反映了希腊剧诗与叙事诗的密切的关系,也的确道出了戏剧艺术的重要特点。但是亚里士多德没有避免古代哲学家的素朴的性质,他对戏剧(主要是悲剧)的研究,也大都是一些现象的描述,虽然带有比较深刻的经验的观察的成果。

德国古典美学,自从莱辛在《拉奥孔》中首先把诗和画作深刻的对比研究后,黑格尔根据自己的哲学、美学体系,把各门艺术排了排队,分别进行了美学上的研究,它的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黑格尔把戏剧(剧诗)作为艺术发展的最高点,剧诗把抒情诗的主观性和叙事诗的客观性结合了起来,是理念在感性形式中的最充分的体现①。戏剧是直接反映人的行动、反映社会生活的,黑格尔继承了康德、席勒的理论,认为只有人,最能充分体现美的理想;也只有在人的行动中,这种感性形式中的理性内容(理念)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戏剧以人的行动为对象,于是戏剧就成为最充分体现理性内容的艺术。这个思想,在德国的哲学家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后来的黑格尔的反对者、反理性主义者叔本华,也还是从另一种哲学基础上表述了这个思想。叔本华在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同样把戏剧(特别是悲剧)作为一般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当然,作为反理性主义者是更为推崇音乐的,他认为音乐和一般艺术不可同日而语),他认为只有充分成长了的人才能欣赏戏剧,因为只有戏剧(悲剧)才能在人的行动中充分体现出作为意志的对象化的观念。他说:“为了充分认识水的观念(ideas),光看平静的水池或涓涓的溪流是不够的,只有当它经过历史各种情形,并经受各种阻碍P2时,这些观念才充分地表现出来。”②而在叙事诗、传奇剧和悲剧中人的本质才充分表现出来。我们看到,在这些哲学家心目中,戏剧作为一种艺术,是最能充分体现世界的本质(在黑格尔为理念,在叔本华为意志)的,哲学自然是研究世界本质的,于是,在艺术中戏剧是最接近哲学的。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就是理念经历着各个阶段达到它自身的更充分的复归(达到哲学),理念也在感性世界中表现为美,而在感性世界中,观念也经过各种阶段(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而戏剧则是浪漫艺术的最后一环,也是理念在感性世界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理念进一步的发展,就达到宗教和哲学的领域。戏剧与哲学的关系,在这些哲学家看来,是很接近的。

他们这些理论,捕捉到了戏剧艺术的重要的现象,但他们的根本理论是错误的,因而他们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也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因为他们根本理论的错误,而忽视他们所揭示出来的现象,那么,我们也就不能在具体领域中彻底批判他们。

我们认为戏剧艺术比起其他艺术种类来说,更为接近哲学,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哲理性问题在戏剧(特别是话剧)领域内,要比山水画,抒情诗中更为突出;但是,这种现象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才能加以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叔本华的哲学完全对立,认为世界的本质并不是什么理性的理念(黑格尔)或反理性的意志(叔本华),而是物质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但是,运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说有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五种。在自然界中,机械、物理的运动是最为普遍的,当然辩证运动的规律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但应该承认,辩证规律在自然无机物中体现得是不够充分的,只有在人类社会的有意识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在社会发展的阶级斗争中,这种辩证规律才被揭示得最为充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研究了辩证法在P3

序言

我1956年被分配到哲学研究所工作,将近50年没有换过工作,虽说改革开放前由于各种运动和下放劳动种种原因,耽误很多的工作时间,但是毕竟一生在研究单位,理应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所以在我编这个集子的时候,实在感到很惭愧,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可以提供给读者。

承蒙一些出版社厚爱,我也出过一些集子,这次只能从已经出版的各集子中抽出一部分,合起来成一个集子,也有几篇刚发表的,但不多。

我毕业后一个时期主要兴趣在美学,觉得那是一个接触艺术的领域,比较有趣,再加上50年代的美学讨论,相比之下比较自由,可以允许不同意见发表,年轻人好发议论,就被美学问题吸引住,以后一个较长时期,心思放在了美学上,而我所在的研究室(组),是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幸好这里老先生和老领导都很宽容,我的倾向并不受到排斥,有时还得到鼓励。

不过我这个研究方向,自从我参加高等教材“美学原理”的编写组后,就逐渐地转变了。这个编写组起初也是很自由的,各种不同意见可以充分表述和辩论,没有帽子更没有棍子。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我渐渐感觉到,美学研究并不像我以前想的那样,有了一个艺术部类做基础就能深入的,更重要的还是哲学的基础要扎实,于是,正是这个美学编写组,把我又推回到哲学的道路上来。从那个编写组回来后,我一心一意做起哲学史的研究来。

那时因为急于求成,不用功学习外语,是“文革”提供了一个专心学习外语的条件。“文革”时万马齐喑,什么文章也写不成了,老老实实学外语,念外语毛著和语录,虽不提倡,也不会被公开斥责,这样,有几门语言就可以勉强阅读了。这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当然是很重要的。

实际上,我的研究工作是从“文革”后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在这个意义上我常说,我的工龄虽然很长,但是“学龄”并不很长。

起初我想做古代希腊哲学研究,觉得那是一个专业性强而又远离政治的领域,后来去了美国进修,又觉得在专业上要掌握古代希腊哲学的资料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遂又转向现代哲学研究的问题,转来转去,终归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深受18—19世纪德国哲学影响,而这个哲学又仍在继续影响着当代欧洲的哲学趋势,于是就特别注重我们常说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有这个支点,上达中世纪、古代希腊,下及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法国后现代诸公。跨度这样大,要想做文本的专业研究,几乎不可能了,于是就侧重在问题的贯通上来思考,以思想为主,当然也要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于是,我对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工作,就由“历史性”的转向了“哲学性,,的。这里收入的近几年的文章,大都在一个历史的题目下,讨论哲学的问题。

作为中国的哲学史工作者,当然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和现实,我在研究工作中注意体现一个中国的视角,对于我们的传统哲学,也读一些书,写一点心得,但都是学习性的。我不大赞成“对比性”地套一些名词概念,而是求理路上地贯通。这个工作当然很难,要求两边的学问都要做好才行,可惜人的精力有限,底子又薄,只能适可而止。这里收入的几篇文章,完全是习作。

用过去常说的话来说,我如今也算是学术战线上的一个老兵了,如果要问我有什么经验体会,我只能说一句大实话:我们要坚守住“学术工作”这个岗位。任何人都应该坚守住自己的岗位,这原本是最普通的道理,但实际上往往有多种原因让你坚守不住。有些原因是主观的,有些是客观的,而客观的原因也是通过主观来起作用的。就客观原因说,大体上过去是政治的,现在是经济的。以前的运动多,不允许多做学术工作,有时候是完全停顿的,那种条件下,学术工作者往往要偷着做自己的工作,生怕被发现成为批判对象。那个时候还有许多条条框框,不允许自由发表学术意见,连《兰亭序》的真伪也弄得成为“政治问题”。如今这样的情形不会再现了,这是学术工作的大好时光,是很值得珍惜的。费孝通先生曾经呼吁的“知识分子”的“春天”,已经持续了20多年,而且相信会继续持续下去,实在是中国学术事业值得庆幸的事情。

当然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过去社会的兴趣被“政治”方面吸引,使得许多聪明才智之士,趋向“政治”,原本有学术才能的,或者被耽误了,或者被“埋没”了;如今社会的兴趣主要是被“经济”方面吸引,使许多聪明才智之士,趋向“经济”,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不过其中也使得一些原本很有学术前途的人士,为名利驱使,不能成才,或者不能成大才,这是很可惜的。眼看着一些年轻人很有才能,也已经入了学术之门,弃学经商,不论发不发财,我都觉得很可惜。

现在社会上吸引人的事情太多,即使不是弃学经商,仍然会有许多吸引力使你离心学术工作,譬如兼职、兼课太多等等,还有一种表面上很难抵制的吸引力,叫做“学者”“文人”化,原本是“学术工作者”,却去做“文人”的事情,写点散文随笔,沽名钓誉,充其量只是以“学术”做点缀,还硬说这是“最好”甚至是“最高”的“学术”。

这也难怪,我国原就有崇尚“文人”而不很重视专业学术的偏向,中国古代崇尚“文人学士”,而轻视“专家学者”,认为那是“百工之徒”。近代以来这种风气当然有所转变,但是仍然还很有市场,于是一时间“文人,,坐大,使得大大小小“文人”都要成为“国学大师”。“文人,,自有“文人’’的价值和意义,绝无贬低之意,只是想强调一下“学者专家,,的分量,和我们传统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引起重视而已。

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具有“文人”的倾向,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前几年也常写一些短平快的文章,做的不算很坏。后来有一位老朋友好意对我说,你年纪大了,不要做太专门的文章,就写点回忆之类的散文就很好啦。这句话引起了我的警觉:我还没有老到不能做专业工作的地步,还是应该坚守我的学术工作的岗位。于是,我又集中精力研究一些专业的问题,认真研读一些学术性强的著作,渐渐感到,“学者,,的确要有“学者’’的“视角”,而不可大而化之,随便发表议论。

当然并非说“文人’’就一定“大而化之”地“好读书不求甚解”,只是说既然是“学术工作者”,就须得维持在“学术”的水准上。

我过去也曾想过,“学术”应和“思潮”有一定的区别,譬如20世纪80年代,萨特的思想曾是一个“思潮”,当然很有意义,但真正对萨特进行哲学和文学研究,就不完全是流行一阵子的“思潮”所能涵盖的;还有那在我国几次流行过的尼采,大半也是“思潮”式的鼓吹多,“学术,,式的研究少,我觉得这两方面都是重要的,但不能互相代替。“思潮,,固可为“学术’’的社会基础,但“学术”不止于“思潮”。多年来我们对于西方哲学的开发研究,实际上是“思潮”多于“学术”,tt学术,,对“思潮’’的支持“力度”不够,同样也会影响“思潮”鼓吹的力度和质量,使“思潮”没有“底气”,行之不远。

“文人”大都“止于…思潮”,其鼓动宣传之功,盖莫大焉;“学术”承其续,深入探讨研究,使之在学理和资料上精益求精,成一学问之系统,传诸久远,所追求者,非一时之功利,而为开长久之思路,其坚忍不拔之精神,乃“学术”所宜发扬者。

“文人”常“领一代之风骚”;“坐冷板凳”则常是“学术”工作之座右铭。世间之所以尚有许多志士仁人甘愿“坐冷板凳”者,皆因见到“学术”之恒久的价值,并从中得到乐趣,那种追求真理有所得的乐趣,那种哪怕是短暂的“豁然贯通”的乐趣。

我近几年的工作趋向,大都努力朝着“学术”的方向努力,觉得其乐也无穷。

我们现在生活在对于发展“学术”精神最有利的时代,相比起我们的老师辈,我们幸运了许多,我们理当珍惜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大好时光,努力工作。  这本文集,也是我的一个工作汇报。

在编这个文集的过程中,先由赵鹏和王晓红两位从我过去的文集中,选出若干,输入电脑,由我来增删,然后由王平总其成,排版扫描校对,制成电子版光盘,他们的辛劳,在此一并致谢。

叶秀山

2004年12月6日 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叶秀山文集(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秀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17678
开本 32开
页数 58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51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3
丛书名
印张 18.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6
155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