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岱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

这本《张岱评传》(作者胡益民)是其中一册,是一部研究他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专门性著作。

内容推荐

张岱是明清之际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位在文学、史学和艺术理论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杰出人物。过去因资料原因,其学术地位一直被忽略。《张岱评传》的作者胡益民从大量原始资料入手,对张岱充满神奇色彩的生平行实做了全面的考述,同时重点对其社会—哲学;思想、文艺—美学思想、史学之贡献与成就及其文学创作成就等分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张岱评传》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性评传。

《张岱评传》的作者是胡益民。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绪论一位不应被忘却的大师

第一章 家世、生平与著述

一、家世

二、生平

三、著述

第二章 交游与张岱的文化性格

一、“史学知己”

二、文学知己

三、抗清志士与故国遗民

四、艺苑胜流与民间奇技

第三章 社会-哲学思想

一、对程朱理学及科举八股制的理性主义批判

二、辩证法思想

三、张岱哲学思想美学化倾向

第四章 文艺-美学思想

一、诗画界限论

二、艺术范畴论

三、艺术家论

四、文学批评标准论

五、戏曲论述与品评

[附]张岱明代文学史论辑

第五章 史学的成就与贡献

一、史著概评

二、治史原则和历史观

三、“九章哀郢之辞”

[附]康熙会稽县志《凡例》

第六章 诗词创作及其成就

一、概说:“其诗又一史”

二、张岱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第七章 “绝代散文家”

一、概说

二、题材的革新与拓展

三、史传散文

四、游记散文

五、人物小品

六、张岱散文的文化学蕴涵

附录张岱简谱

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张岱的祖先是十分显赫的,如张九皋之兄张九龄为唐开元时著名宰相。但张岱一支的真正发迹始于宋代名将、魏国公张浚(1097~1164)。浚字德远,南宋抗金名将,官至少师,封魏国公。《宋史》有传。朱熹《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公行状》,记其事迹、人品甚悉。至于张械(儿33~1180),其哲学思想对张岱思想的形成,颇有影响,我们将有关章节还要论及。

张浚四世孙张远遒(1222—1272),字德远,南宋时于成淳元年(1265)自临安(杭州)迁至绍兴,任绍兴知府,“遂家焉”。开始时“居山阴之状元坊”。因张家素为大族,又是举家迁来,几代之后,人口迅速发展起来。大约至张福、张仕廉这两代,张家在绍兴及其附近人口已相当繁盛,到明代,张家已成为山阴的鼎鼎望族之一了。张岱《百丈泉》诗序称:“余宗人分居剡中黉院,皆魏公(张浚)裔也。”嵊县距绍兴城六十馀里,可见张氏的支族明末时几遍布邻县,其子孙繁衍情况于此可略见一斑。

张家向以“耕读传家”自励。虽在元朝因异族统治,家声曾一度不显,但到了极重科举的明代中叶,张家的“家声门第”又发展到了相当显赫的时期。张远猷的第十一代孙张天复(1513~1573),字复亭,号内山,又号初阳,以科举起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尝官吏部主事、全楚学政、云南按察司副使等职。

据张岱所作《家传》,天复少有大志:“太高祖以二伯子既儒,令高祖(天复)贾,高祖泣日:‘儿非人?乃贾耶!’(太高祖)壮其语,仍命业儒。及冠,补县诸生。华亭徐文贞(徐阶)行学,得高祖牍,置第一。”他不但以文才得到特殊的赏识,人品也为徐氏充分信赖,委之以阅考卷重任,命“第二以下,若自定之”。其后他官礼部主事并转历吏、兵二部,亦多得徐氏照拂。

张天复一生事业的高峰是他出任云南按察司副使时。明初以来,云南一直在沐氏家族统治下,与中央政府保持半独立状态,关系时起时落。张天复调任云南副使时,正值关系紧张之时:“沐氏纵恣不法”;天复“佩臬司篆,屡以强项见左”。张天复之“佩臬司篆”,实际是以中央全权代表的身份去解决沐氏骄纵不法的问题。沐氏遂以“辇金巨万”贿赂天复,为天复“严辞拒之”。沐氏乃遣人以重金入都,贿赂当道,同时,“滇中当道皆沐氏私人”,水泼不进。这使得张天复非但解决云南闹独立的使命根本无法完成,反而受到祸害牵连:其时他本来已迁任甘肃行太仆卿,不意正拟接任,朝廷疏下,他反因被诬而“逮对云南”,“累羁侯者月余”。幸赖其子张元忭千里迢迢奔走申冤,当道为其孝心所感动,才得以无罪释放。

本欲立功朝廷而遭此重大打击的张天复,归里后意志消沉,颓废放浪至极。他归里后即筑构别业于镜湖之滨,“日与所狎纵饮其中”。只要儿孙不在当面,就“召客啸咏豆觞,日淋漓”,“轰饮叫嚎如故”。62岁猝死于病酒。

天复本为一位颇富才情、见多识广的学者,其所著《广舆考》十二卷,体例谨严,《四库全书总目》评云:虽有“略而不详”之缺,但大旨“在规《明一统志》之失”,不失为一部有功于地理学的大著作。张岱对其高祖张天复以“经济大才”而不得施展的命运充满了同情;但作为一位敢于直面现实的史学家,他对天复晚年之颓废奢侈、“亵越太甚”是持颇为激烈批评态度的——因为“繁华者鲜其实,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

最使张岱自豪也最为他尊重的是其曾祖张元忭(1538~1588)。《陶庵梦忆》“阳和泉”条云:“阳和岭实为余家祖墓,诞生我文恭(指元忭),遗风馀烈,与山水俱长”,其向慕、崇敬之忱于此可见一斑。P8-10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

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仁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以匡不逮。是为序。

后记

写完本书的最后一行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好歹算是完成了一项工作。

十年前,笔者不自量力地接受了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交付的《张岱评传》的写作任务。正式接触张岱后,难度远比原来设想的为大:最主要的是因为张氏著作大多只有手稿本或抄本存世,而其著述数量之多、门类之杂,更为开始时所未料及。仅是搜集(抄录或复印)张岱的存世著作,我就断断续续花去了近七年时间。特别是其煌煌巨著《石匮书》及其《后集》,共达284卷,为复制、互校,先后在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花费了大量时日。幸而近年时间比较集中,为收集、校勘张岱著作及相关材料,先后出差到北京、上海、绍兴、杭州、南京等地十馀次,其中经过,难以尽述。然遍读张岱著作,我深切认识到,并没有枉费这些年所花去的精力:因为张岱实在是一位值得认真研究的大师级人物。在明清之际的学术一文化史上,他确有其卓越而不同寻常的重要地位。

本书从立项到完稿,转眼间已近十年:《张岱诗文、著作编年》(本书未收入)和《年谱》初稿写于1991年,最后一章则完成于今年暑假。“难产”如此,自己亦觉赧然。除了自己才思迟钝、写写停停的主观因素外,搜集材料过程中的几次不顺利以及因电脑出毛病而返工两章,也大大影响了进度。故在本书付印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诸位先生:他们容忍了我为尽可能全面搜集材料而迟迟未能交出书稿。

巩本栋教授、蒋广学教授、张宏生老师对本书的写作十分关心,给予了许多帮助,并仔细审阅了书稿,令人感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裳先生:经何满子先生介绍,他允我借抄了极为珍贵的张岱诗集手稿,不仅补足了凤嬉堂抄本《张子诗秕》所删略的全部诗作,核校了抄本异文,藉此弄清了有关张岱生平的一些细节问题;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对照手稿,对鲁迅先生“清人刻书而古书亡”的名论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有时一首诗,经清人一改,意思全失甚或相反。这使我深感治明清之际的文史,第一大难题就是所用资料的版本问题。尽可能地以手稿或早期抄本为依据,运用第一手材料细加比勘,这是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极力追求的目标;但本书尚未完全做到,但愿以后能做得更好于此。

我还是特别感谢鲍恒学兄,1997年他同我一同为收集有关张岱的资料花费了大量精力;他对张岱诗文研究有素,其建设性的意见对我颇有启发。本书第七章第二节“张岱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为鲍兄撰写,承其应允收入,特志于此并表谢忱。

国家图书馆孙学雷女士、南京图书馆曹红军先生以及杜志军先生、陈建设先生、周群先生、王华宝先生、谢秉洪先生、胡可先先生等,或为提供资料方便,或提出宝贵意见;国家教育部古委会对我从事张岱研究立项提供了经费支持,安徽大学科研处对这项研究亦十分关心;研究生刘彭冰、吴新苗校对了部分稿件;责任编辑俞润生先生无私奉献,做了极为细致的工作;82岁高龄的何满子先生欣然赐序,令人感动。在此,谨一并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本书仅是对张岱其人其学的初步探索,限于水平,错误、缺失在所难免,恳望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胡益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岱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益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60670
开本 16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6
CIP核字 200908313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6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