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彩绘陶器告诉我们先民有着怎样的审美风尚?
春秋战国的漆器纹饰留下了什么样的审美密码?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记录了古人的哪些生活日常、生死观念?
作者从远古到现代,从流派到思潮,从画家到作品,于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溯流追源,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国绘画艺术曲折而丰富的历史发展进程,并配以200多幅传世经典之作的高清图片,将绵延万年的风雅传承,勾勒为一幅中国绘画史全景图。
图书 | 中国绘画源流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远古的彩绘陶器告诉我们先民有着怎样的审美风尚? 春秋战国的漆器纹饰留下了什么样的审美密码?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记录了古人的哪些生活日常、生死观念? 作者从远古到现代,从流派到思潮,从画家到作品,于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溯流追源,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国绘画艺术曲折而丰富的历史发展进程,并配以200多幅传世经典之作的高清图片,将绵延万年的风雅传承,勾勒为一幅中国绘画史全景图。 目录 一、原始到汉代的绘画 二、顾恺之与魏晋美学 三、隋唐五代绘画与文人画之祖王维 四、宋徽宗的画院与宋代绘画 五、赵孟 与“元四家” 六、“明四家”与明代的多元发展 七、“四王”与石涛、八大山人 八、20 世纪绘画新潮 后记 序言 一部追源溯流的极简中国绘画史, 专业和通识并行,权威与好读合一 知名艺术史学者、博物馆人陈履生在浩瀚的史料中 精简和取舍,用20万字、不到300页篇幅,写就了这部 中国美术通识读本。从史前到现代,他逐一讲述了中国 绘画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和代表性艺术家,王维、宋徽 宗、赵孟頫、石涛……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及其作品带 出了一连串千古传承的艺术故事,中国美术源远流长、 丰盛多姿的历史也由此铺陈开来。 ★ 从文物上走下来的中国符号, 在绘画中感受中国民族传承万年的审美语言 绘画之于历史有何价值?如何看待博物馆中的艺术 作品?从远古的彩绘陶器,春秋战国的漆器纹饰,到汉 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从错彩镂金的宫廷仕女画,再到 芙蓉出水的水墨山水画,作者带领我们透过一件件具体 的历史文物,跳出绘画作品本身,去领略中国民族传承 上万年的审美语言,体味中国人自远古至现代以来的审 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 200多幅传世之作跃然纸上, 在色彩和线条的视觉盛宴中,还原古典韵味 书中收录了200多幅中国自古至今的经典绘画,为 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在纸本当中欣赏到这些传世之作的 精华之处,全书采用纯质纸印制,并在编排上精心设计 ,通过大尺幅的方式高清呈现,并对重要作品充分放大 细节进行展示,为读者带来色彩和线条的视觉盛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绘画源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履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86222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24-03-01 |
首版时间 | 2024-03-01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2 |
CIP核字 | 2023129902 |
中图分类号 | J2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9.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