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主题图书在丹麦的出版(以北京图书为例)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采用问卷、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丹麦文化市场的活力机制,归纳了丹麦图书出版业自主化、数字化和民族化的特点,梳理了中国主题图上在丹麦的出版现状。系统分析了丹麦读者对中国主题图书的期待视野,创新性地针对丹麦和国内出版业提出了中国主题图书在丹麦传播的对策和建议。本书具有时代意义,研究内容在国内具有独创性,占有大量一手文献资料,对策建议具有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文献资源和研究内容能为国别区域研究提供参考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张喜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06-2007年留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2009-2014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院长,2014-2017年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教育部丹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年第十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理论译著8部,主编规划教材10多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项,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微课大赛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北京主题图书海外出版研究的背景 一 体现国家民族价值观的图书 二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图书渠道 三 北京主题图书文化海外传播的载体作用 四 北京主题图书对国际上中国形象的建构意义 五 广义的北京主题图书对外出版及国外出版情况 第二章 丹麦文化和图书市场特点 一 丹麦概要和中丹关系 二 丹麦文化市场特点 三 丹麦图书市场特点 第三章 北京主题图书在丹麦的出版现状 一 中国和丹麦两国图书互通情况总览 二 图书主题分类情况分析 三 丹麦主要出版机构 第四章 北京主题图书在丹麦的接受度研究 一 读者接受度研究 二 文化专题类图书的丹麦读者接受度 三 学术专题类图书的丹麦读者接受度 四 北京主题图书的丹麦读者期待视野 五 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 北京主题图书走向丹麦的对策与建议 一 从多元主题到核心主题 二 从被动塑造到主动传播译介 三 中丹作者联动促进文化交流同频 四 中丹出版机构合作拓展文化市场 五 调节丹麦读者期待视野 第六章 丹麦市场的丹麦主体作用 一 发挥出版社主体作用,出版契合丹麦读者期待的中国主题图书 二 通过学术合作和出版社合作,为丹麦中国研究搭建直接平台 三 了解全球畅销中国主题图书,引入主流内容,宏观了解中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主题图书在丹麦的出版(以北京图书为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喜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242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6 |
CIP核字 | 2023165135 |
中图分类号 | G239.534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