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蔬菜专业村的形成及其效应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受到资源、经济条件等约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而分散的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同时,在我国也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业主产地。其中,以小农户地理集中生产为表现形式的专业村发展模式,或将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创新:依托以村为单元的规模化经营,可能成为中国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方式。本研究主要围绕专业村形成及效应的理论积淀,蔬菜产业格局的历史演变及现状,不同空间层级主产地与蔬菜专业村的关系,蔬菜专业村形成的驱动因素,蔬菜专业村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蔬菜专业村的协同发展路径分析逐层展开,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穆月英,女,1963年生,2002年获日本国立鸟取大学博士学位,2004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出站。现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果雷蔬菜产业创新团队等项目研究。出版《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及实证分析》等专著。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论文。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 2 蔬菜专业村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及分析 2.3 关于蔬菜专业村的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蔬菜产业格局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3.1 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及特征 3.2 蔬菜生产格局的空间演变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空间层级主产地下的蔬菜专业村分析 4.1 主产省内部的蔬菜主产县 4.2 主产县内部的蔬菜专业村 4.3 专业村与不同空间单元主产地的联动关系与核心地位 4.4 本章小结 5 蔬菜专业村的形成机制及驱动因素分析 5.1 延庆区康庄镇小丰营蔬菜专业村案例分析 5.2 专业村形成的理论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5.4 专业村形成的结构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蔬菜专业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6.1 专业村对产业成长的影响 6.2 专业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6.3 专业村之间的辐射溢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蔬菜专业村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 7.1 产业集聚、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技术效率 7.2 模型体系构建 7.3 产业集聚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7.4 本章小结 8 蔬菜专业村对环境可持续的影响 8.1 专业村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 8.2 专业村对灌溉水生产率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9 蔬菜专业村溢出效应的综合分析 9.1 专业村的溢出效应 9.2 专业村发展中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9.3 专业村的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9.4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对策建议 10.3 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蔬菜专业村的形成及其效应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哲晰//穆月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6762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4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8 |
CIP核字 | 2023253807 |
中图分类号 | F326.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