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格调(胡展奋随笔精选集)(精)
内容
内容推荐
调查记者出身的胡展奋,近些年以随笔声名远播,影响日隆。其文字骁勇、辛辣、幽默,又有真切的感情、渊博的见识和隽永的趣味。这本随笔精选集,遴选了作者近年来在南方周末、文汇报、新民周刊、新民晚报开设的专栏文章菁华,忠实体现其精神风貌和文字风格,是一本读了就有收获的佳作。
目录
◇人间世
快乐的逗号
木槿花开
等鱼断气
弄堂铃响马奶来
口琴队
姆妈的菜馒头
蒲扇缘
裸夏杂谈
夏日最忆“木拖板”
杨南杨北好风光
大雪封山
盐官一夜
皖南来电
不要轻易认识一头猪
◇很不靠谱
洋杂碎
砌个烟囱吧
江南自古瘴疠地
唾咳小考
介子推那坨肉
糗麦粉
让面子飞一会儿
米探评菜不可迷信
端午恶日
“死亡”盛宴
“四面吴歌”
也说二餐
中华辣椒
风雨旧书缘
那本赤脚医生手册
跨年的“叮咚”
◇他们的面影
瘸腿“丁克勒”
薛扣代
胖子面痴
高伦布
那拉塔老爷
饭包兄弟
乡医鲍三
◇非常言行
“茧房”故事
蹭蹭蹭
原班人马
想念臭虫
大战“蚊渊阁”
摁蚊
种牙记
隔壁通地狱
粘蝉
辟谷三日
我的错别字故事
妖娆杜鹃
无花的时节
两只蝈蝈
一个人的遭遇
夜钓
夜宿灵隐
痈疽危言
◇食与味
穷人的鲍鱼
杂罗羹
童养蟹轶事
大麻鸭
偶饮“鸡尾茶”
尝尝食人鱼
古巴龙虾
莱茵河边开蟹宴
胡适一品锅
怀念延津
广东人好吃
广州小菜场
夏日的毛豆子
小时候吃腻
小谭学烧上海菜
书评(媒体评论)
说起胡展奋,我马上想到三件事:有学问,有
趣,有江湖侠气。
展奋读书多,懂得也多,从历史到古诗词,从
医学到花鸟虫鱼,从上海掌故到各地风物,说起来
、写出来,都上天入地,引人入胜。
展奋是个性情中人,文字也好看煞人,皆因从
胸臆中流出,不端,不装,不避俗,七情上面,嬉
笑怒骂。阅历与见识没有消磨多少他的率真,这一
点至为难得。
展奋身上藏着一个江湖侠客,江湖上有他的传
说:为公众仗义执言,千里奔波为朋友讨公道……
骁勇善战,风云叱咤,是给上海长脸的上海人。如
今已经没有适合他的山林了,因此他才归隐书斋,
在字里行间快意恩仇。
——潘向黎 作家 上海作协副主席
展奋早年是有激情、有血性、勇于担当社会责
任的著名记者,其从重大事发现场或更隐秘的路径
发回的深度报道,至今仍在历史深处闪闪发光;他
还是颇具有文学修养和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散文
、随笔从不作无病呻吟,也无意吟花弄月、枕流漱
石,他敏锐地洞察时事,关心人间冷暖,探及小人
物内心的波澜,常以自我解嘲来体现人情练达。他
笔下的人物世相,因置于社会环境和历史积淀之上
,故而获得了鲜明的典型意义。他的语言清峻而生
动,常以民国风范的叙述来加强戏剧效果,不经意
间引用的诗词典故也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为胡
式文章平添了一抹俊朗温雅的色彩。我认为他是一
位具有建安风骨的作家。
——沈嘉禄 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小说创
作委员会主任
精彩页
“沪上第一调查记者”胡展奋写随笔,从第一篇算起的话,也三十五年了。新星出版社要给他出一本随笔精选集,他知道了既欣喜又惶恐。
从文的最忌被称“第一”,这道理他明白。但“第一调查记者”乃百度强加给他的标签,多次投诉无效,不知道的都以为是他自己操弄的,还装傻,得了便宜还卖乖。现在又要出“精品”,国内随笔名家多多,精品多多,他怕他的“精”徒有其名而贻笑大方。这是实话。
高兴的是,他的随笔总算有出版社以“精品”的名头出版了。花谁不争艳,人谁没虚荣。于是就像旧时的深闺怨妇,既想幽会又要牌坊,七十岁之前想给自己树一个旌表,不亦人之常情乎!
但他对自己非常不满。天下文章比他好的为什么恁多!尤其写随笔的,笔绽莲花、才高八斗的多到爆棚。鼠标一点,无非人生华妙,绣口一开,即见世相纷披。歌颂天地造物的,挥毫立就万类之瑰丽;索赜心灵微观的,遣笔尽显神明之深邃。或严父慈母的懿言嘉行,或乡党闾里的古井微澜,或市廛百态的荣枯盛衰,但凡人间悲欢离合、灵肉升降、业界传奇、衣冠优孟,那些妙笔无所不窥,无所不及,他因此常想,含英咀华的本事都传了他该多好!
虽然是实话,也符合人性,但他是个真小人无疑。
事实上,此人最先什么也不是。矿山附近爬出来,突然做了记者,并且在南京东路的《康复》杂志上班,左“文汇”,右“解放”,南边还有“大壶春”。从天天鸡鸣狗盗、荒原野壑,到天天德大牛排、外滩钟声,他不能不信主宰人之一生的是命运。
因此,他做新闻非常投入,上手就是调查记者。多年后一直做到案惊中央,文惊“纽时”,两度获评“萌芽文学奖”,先后获评“腾讯”“南周”年度人物。故,尽管其言行时有放诞,但有的事毕竟不能胡扯,不是说啥都有记忆的吗?
兀那展奋本以为可以一直风光“调查”下去的,不料世事无常,他那个行当渐渐被手机新闻废了,惆怅之余便重新去寻随笔。
不是说人生除了生死就都是擦伤吗,但随笔也不是容易写的。说“重新”,是因为当年他第一篇见报的文字就是随笔。第一篇随笔《快乐的逗号》,据称是1987年的秋天写的,之所以记得真切,是因为那年9月他母亲离世,此文就是悼母的。
随笔大抵是散文的一种,之所以叫“随笔”,有人以为可以“随便写写”或“谁都能写”,展奋以为大谬不然。须知随笔真正写到“随便写写”而羚羊挂角、踏雪无痕,乃是随笔的天花板,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看起来“随意”而已,其实,正如王羲之的无上书法,貌似天心直达的背后,焉知不是日日苦练而把一泓池塘妥妥写黑的旷世奇功?
如此的见解是否暗示胡展奋的随笔写得很好呢?当然不是。他一个原生新闻的,写随笔本来就是抢别人生意,半路出家,应该识相。但其人习惯大言不惭,就姑妄让他再来几句。
随笔无非考校发现力、整合力、表达力,展奋认为发现力最重要:内在的发现,外在的发现;在场的发现,不在场的发现。没有敏锐、独具的发现,“整合”就是洗稿,“表达”就是炫技。发现,还得有格调,在他,随笔应该就是带上海视角、上海格调的“一个上海人”的发现。
本书入选篇目顾及各个时期,自1987年至今,前十年少些,中间十年稍多些,最后十七年最密集。基本出自“南周”“笔会”“夜光杯”以及《新民周刊》的专栏,恰好印证了他调查新闻越做越少、随笔越写越多的曲线。只是没有标注发表时间,有点遗憾。
书分五辑,他最看重的是那辑“人间世”,里面尽是他的情感宣泄。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搞调查的要那么丰富的情感干什么?按他们的“生意经”,一,不和调查对象为友;二,调查结束立刻脱离现场;三,不和当地发生任何经济往来——他应该是个寡情的人。
也许这也属于“上海格调”——无情生意经,有情始做人。
“上海格调”,乃东西方文化的优化结晶,具有极丰的内涵和极高的段位。本书只是努力向往着“上海格调”,而后者更像真理,你永远只能接近再接近,却无法包养它,更无法穷尽它。
他应该感谢著名摄影家雍和,大师提供的作品让他离“上海格调”又近了一步。
向往着可望而不可即的“上海格调”,展奋时显尴尬。我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头搨:有谁在乎你的尴尬呢?没看到每个人都急着说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说完吗!
没听说人生忽如寄,莫负茶、汤、好天气吗?都快古稀了。歇阁来!
胡展奋2023年秋于田林大风楼
等鱼断气
清明时节有微雨。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父亲。他这辈子对我们三个孩子不怎么样,但对母亲是没说的。
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当时求诊于龙华医院的老中医,老中医开出了一剂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他认为,患者急需补充优质蛋白,既是优质蛋白,又能消肿利水的首推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
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那个时候,物质高度匮乏,菜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的自由市场购买,说是市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格调(胡展奋随笔精选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展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53953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2024-01-01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6
CIP核字 2023231643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