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设计批评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20世纪,设计理论从艺术和建筑理论中独立出来,形成设计理论、设计批评和设计史三个方向,共同建构了现代设计理论体系。设计史家们对三者间的关系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和辩论,认为设计史家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而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的对象呈现出了不断发展的动态特征。本书基于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面对其百年积累的丰富对象和理论内涵,将设计批评建立在当代哲学、艺术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上,扩宽视野,将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的思考模式进行总结。 作者简介 郑巨欣,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东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自2002起,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2007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设计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间或从事当代设计实践和管理。主要学术兴趣点: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 目录 设计回望中的批评之维度 设计的第三性逻辑 宋代节日造物中文人意趣的浸润 竹器恋语:关于古代中国优雅拜物主义 《生产工艺》(1930-1931)对工艺的思考与批判 名词之争的背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设计理论界关于设计基本问题的讨论 西格弗里德·吉迪恩设计理论中的“时空”观念 管窥20世纪初“女红”研究与中国女性设计批评议题的显现 当下设计的批评性思考 “批评”改变命运:我的“设计批评”研究二十年回顾 关于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思考 刍议中国设计文化与批评现象 试论建立设计审美评判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当代艺术设计展览的策划与批评 作为批判工具的设计史展览 ——以“从呼捷玛斯到未来图景:苏俄设计”展为例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批评 设计的经济价值探究 建筑教研半世纪 ——曼弗雷德·施派德尔教授访谈 批评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 “浙江诗路”品牌IP设计评价与提升策略 “特色”要怎样“设计”? ——特色小镇的设计策划批评 时尚媒体发展背景下时尚批评的困境与机遇 虚构的意义 “消失”的汽车设计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对菜市场更新的策略探讨 设计批评译丛 建筑绘图生活:瓦尔斯的多姆·汉斯·范·德·朗恩教堂地下圣堂的具体空 间图式 欲望之车 机械美学家 肯特、园林革命与景观 功用的风格 路景,在铁轨生锈之后 码头上的史学家 冰淇淋车画家 有着水坝的山谷 在艺术街区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设计批评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郑巨欣//何晓静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392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0 |
出版时间 | 2023-08-01 |
首版时间 | 2023-08-01 |
印刷时间 | 202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50 |
CIP核字 | 2023107365 |
中图分类号 | J0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