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镇守与共荣(唐代的太原尹)(精)/九色鹿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唐代太原尹研究为出发点,考证其行政设置、职务特征与历任官员,再现北都太原立体鲜活的政治、军事、社会场景,探讨河东地区如何成为边疆诸族南下与交融的重要通道、枢纽以及代表朝廷进行政令宣慰、文化传播、道德教化的中心。7~10世纪,北都兼具拱卫两京特殊陪都与农牧混合地带重镇的双重身份,对其进行多维度的考察,有助于揭示西北与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状态,讨论王朝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 作者简介 廖靖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成员。主要从事隋唐史、古代民族史研究。主持多项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隋唐五代环南海区域民族关系及治理经验研究”,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唐代北都周边民族关系与治理经验研究”。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国家一流课程《隋唐五代史》中担任主要成员。撰写学术专著《中华民族史·隋唐卷》(即将出版),在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唐代北都:龙兴之地的行政设置与地位变迁 一 虚实之间:皇子“遥领”的荣誉背后 二 携印向并州:太原的行政状况 三 文武镇北边:北都的官吏设置 第二章 互嵌交往:北都周边诸族形势 一 北临强胡,夷夏杂居:北都周边诸族的情形 二 互嵌交融:北都周边民族关系 第三章 镇北之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一 委寄非轻:唐代历任太原尹 二 镇北三独任:三职合一的最高长官 三 三都险要处:太原尹、河南尹、京兆尹之比较 第四章 恩信与共荣:北都周边民族事务处理及经验 一 烽戍高临:太原尹面临的民族事务 二 开怀抚待:太原尹的治理之道 三 和谈未成:马燧与吐蕃事件 第五章 戍卫北门:以北都为中心的北防线 一 兵符赐上公:军政复合型体系 二 边塞共铁衣:诸族参与的太原兵力状况 三 天下屯兵处:以北都为中心的北防线 四 烟尘绕北都:唐中后期的太原尹与政局变动 小结:北都今一变 余论 一 “消失的”北都:五代十国时期的太原兴衰与诸族互动 二 “多面的”太原尹:唐诗和宋人笔记小说中的太原尹 附录 一 唐代历任太原尹年表 二 唐代历任太原尹详表 三 太原尹处理周边民族关系一览 四 唐诗中所见太原尹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镇守与共荣(唐代的太原尹)(精)/九色鹿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廖靖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2881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37 |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48 |
| CIP核字 | 2023226479 |
| 中图分类号 | D691.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6 |
| 宽 | 164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