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代谍战剧的悲剧美学研究/戏剧与影视学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谍战剧是当今中国最为成熟的电视剧模式,特别是在对数二十年间的市场运作和实践经验的体味中,成熟长大起来。她更是一个从历史事件的真情中蜕变而来的剧作模式。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人生价值”与“文化价值”渗透于此,并将极度的悲情美学价值观念,渗于其内。整体上她是从政治思想、技术层面、艺术手法到人物悲剧情节的设置中逐步完善的,并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悲中带喜、喜中含泪的酸楚的涉及人物角色命运的悲剧美学特征,正是这种独特的悲剧美学价值形态,实现了永恒的神奇一般的话题。
在这样的语境和时代背景下,本书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希望在收集、整理和分析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实例支撑,进行深入浅出的对中国谍战剧的悲剧情怀的美学价值研究,得出对国产谍战剧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期的激流中,逐渐完善、走向辉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之结论,再适当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为此,追求该剧的美学观念,就成为其神圣的使命,也更增添了其社会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意义。
作者简介
赵万斌,女,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师从仲呈祥先生。副教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编导教研室主任,四川省广播影视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华莱坞电影研究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2013年、2015年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大赛初赛评委,四川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听评专家,四川广播新闻出版电视局电视剧审评成员(专家组)。
目录
序论
一、中国谍战剧悲剧美学研究缘起
二、研究中国谍战剧悲剧美学的意义
第一章 谍战剧的发展历史与美学源泉
第一节 谍战剧的界定
一、谍战剧的定义和由来
二、谍战剧的表现形态
三、谍战剧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谍战剧的美学原理
一、谍战剧的悲剧美学原理
二、谍战剧的悲剧形态与表现形式
三、谍战剧的悲剧美学特性
第二章 谍战剧中人物塑造的悲剧美学
第一节 谍战人员的自律性崇高
一、历史的选择
二、信仰的差异
三、组织的约束
第二节 谍战人员的他律性崇高
一、残缺的人生经历
二、情操的理性回归
三、追求的道德情怀
第三章 情节设置的社会渗透力
第一节 悲剧情节的市场效应
一、真与美的理念
二、感性与理性的感召力
三、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第二节 悲剧情节的社会性外延
一、理性认识的超越
二、超功利性的结构
三、人物塑造的社会浸湿性影响
第四章 谍战剧悲剧美学的审美体验
第一节 生命存在的审美确定
一、受众心理与生理的承载极限
二、人文精神与艺术美的辩证关系
三、冲突与悲剧论的审美体验
第二节 理想与崇高的审美过程
一、审美与道德价值
二、悲剧的心理距离
三、审美与素质教育
第五章 谍战剧悲剧意识的未来创作前景
第一节 技术与艺术的交融
一、人文关怀的厚度与高度
二、悲剧美学的品格与品质
三、视听语言的解构
第二节 悲剧情怀的叙事艺术
一、悲剧美学的价值取向
二、艺术造诣和心境、情感
三、提高民族审美情趣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国现代谍战剧的悲
剧美学研究》
仲呈祥
我的博士研究生,现在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副教授
赵万斌女士,要出版学术专
著《中国谍战剧的悲剧美学
研究》了,我很为她高兴。
我对万斌的求学、工作
经历比较了解,知道她为这
本书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一
则,“造次于斯,颠沛于斯”
,万斌报考我的博士研究生
时已年近不惑,且是“四进
宫”,连续考了四年,才被
录取。她对学术孜孜追求的
精神,着实令人感动。二则
,她曾在日本学习、工作长
达四年之久,回国以后成了
一名高校教师,有着关心体
贴的丈夫,有着学业优秀的
孩子,生活已相对舒适,但
她仍然醉心于学术。在喧嚣
图利的当下,这一种潜心学
问的人生境界追求,实在难
能可贵。三则,她对“谍战
剧”的认识和研究已近十个
年头。早在2006年,她得
到一本四川省国家安全厅的
内部刊物《雪山草地秘密战
》,被这部“揭开尘封半世
纪侦察情报秘史,展示云诡
波谲的敌我隐蔽较量”的书
深深吸引,更是被书中的主
人公的个人命运、国家前途
以及其中的人物个性、悲剧
情节深深震撼。进入中国传
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万斌
除了对学科领域的理论学习
和研究,可以说把自己的主
要精力都放在了对谍战剧悲
剧美学的深入探讨之中。自
厚之,则天美之。她辛勤耕
耘,才有了如此较为厚重的
专著。作为她曾经的导师,
我自然觉得欣慰。
迄今为止,用悲剧美学
视角来研究谍战剧的学术专
著尚不多见。
本著的选题具有独特的
历史机遇,因为我国的电视
剧在谍战剧的写作技巧、视
听风格方面已经相当成熟,
数量庞大且风格各异。在这
林林总总的作品中进行理论
抽象,考验着作者的学术眼
光和理论修为。目前看来,
这部书的研究是较有理论价
值和社会意义的,其美学的
历史的批评也相当切中肯綮
。书中提出的“自律性崇高”
“他律性崇高”,有理论新意
,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案
例分析有学理色彩,当然尚
存一定的理论研究的拓展空
间。
欣赏谍战剧的心理机制
到底是什么?大概还离不开
观众猎奇心理。“无奇不传”
,可以说,猎奇是影视剧收
看的重要动机,因为这可以
让观众领略到“不熟悉的事
件和熟悉的感情,而不是熟
悉的事件和不熟悉的感情”
(鲁迅语)。
就“不熟悉的事件和熟悉
的感情”而言,谍战剧的剧
中人物的感情基础可谓是人
所共知、亘古不变,那就是
为了本国、本民族、本社会
集团的利益,在他律性崇高
感的驱使下,通过一系列常
人难以想象的行为去完成常
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受众对
剧中人的情感动因是熟悉的
,而剧中人的想落天外的谍
战行为,观众是难以揣测的
,这体现着艺术家的艺术创
作智慧。
“谍”之于世,由来已久
。《左传》有“使女艾谍浇”
记载,《孙子兵法》中有因
、内、反、死、生“五间”之
分。印度孔雀王朝的开国君
主,熟稔间谍技巧,并撰有
《政事论》,而美国文学史
上第一部民族题材的小说,
作者自称这是一部“纯正美
国式的作品”的就是《间谍
》。严格说来,中国古典作
品中《三国演义》《水浒传
》中就充满了不少谍战元素
,其中对谍报人员还常作“
细作”“耳目”“内应”之谓。
而先于电视剧问世的电影艺
术,“反特片”早已是反映谍
战生活这一“无形的战线”的
电影题材的专有名词。《古
刹钟声》《黑三角》《东港
谍影》等,观众更是耳熟能
详。因此,亦可以说,在当
下,拥有辐射面广、渗透性
强、接收者众的具有现代电
子传媒优势的电视剧,获得
观众的喜爱,就契合了谍战
题材的史之所有、时之所需
的文艺作品鉴赏心理机制。
谍战剧最忌讳的当是表
现“熟悉的事件和不熟悉的
感情”。当前,谍战剧有一
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一
方面,情节上并非由“情理
之中、意料之外”产生美感
,而是落入令人生厌的俗套
;而另一方面,作品的情感
基础紊乱,缺乏一种“他律
性崇高”所带来的牺性精神
。就后者而言,一些作品由
于创作者的境界不高,作品
始终“缺钙”,没有一种昂扬
向上的崇高感,也没有一种
忍辱负重、九死未悔的生命
力,而是一种所谓的“假戏
真做”“似真亦幻”“情感漂浮
”的个人机遇。
例如,有一部戏,严格
说来是表现谍战生活的“老
祖索”:西施是一个顾全大
局、忍辱负重、外貌美且精
神更美的伟大女性形象,范
蠡则牺牲了自己的爱情,铺
佐勾践完成了卧薪尝胆的光
复大业。这种形象作为价值
体系里边的艺术典型已经深
入民心,滋润了一代又一代
的中国人。但是现在,有一
部戏就把这一切都颠覆了。
他写勾践打败了夫差,得胜
还朝,迎接西施归来,一看
西施如此貌美,岂容范蠡享
用,于是“本王要纳妃”,就
把西施抢进宫去了。这一笔
就把一个深得民心、卧薪尝
胆的民族精神形象立马变为
一匹色狼。此剧编导又想:
你侍奉夫差那么久,哪能不
怀孕?下面的情节就是勾践
发现西施身怀敌种,于是大
怒,将西施发配。这一笔,
把一个伟大的女性立马转化
为一个荡妇。而范蠡闻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代谍战剧的悲剧美学研究/戏剧与影视学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万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17897
开本 16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2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242
CIP核字 2016226879
中图分类号 J905.2
丛书名 戏剧与影视学文丛
印张 10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