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尔扎克文集/日读日新枕边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在一些外省的城市中,总有一些房子的外表让人看了后感到凄凉,好像最阴暗的修道院、最荒凉的旷野或破落的废墟。或许在这些房屋里同时还有修道院的沉寂、旷野的荒漠和废墟的衰落,里面的住户生活节奏那么平静,让陌生人误认为那是些无人居住的空宅,不过在街上一有陌生人走动,有人会从窗口突然探出一张不动声色的面孔,朝窗外冷漠而阴沉地瞥上一眼。

索缪城里就有一所房子具备上述的凄凉成分。它坐落在一条凹凸不平的街道的尽头;那是一条直通城堡的街道,可现在却很少有人行走;尽管冬天寒冷,夏季炎热,有几处地方还显得非常阴暗,它却自有惹人注目的地方;石子的路面总是清洁干爽,而且人走在上面响声清脆;老城区两旁的房屋街面狭窄,线路曲折,它平静地蜷伏在城墙脚下。

这座木结构的古宅虽然已有三百多年了,它却坚固牢靠。房屋的格式多种多样,给索缪老城区的这一地段平添独特的情调,使热心访古的游客和艺术家们留连忘返。经过这里的人都赞叹纵横于屋面的那些厚实的木板,它们两端都雕刻着稀奇古怪的图案,构成一溜漆黑色的浮雕,横贯于大部分房屋的底层之上。

有些地方的横木上覆盖着青石板,给摇摇欲倒的墙壁勾出一条条蓝色的轮廓,屋顶是木结构的,它已被岁月所压弯,朽蚀的屋面盖板经过多年日晒雨淋也扭曲变形;有一家的窗台因发黑而变的十分醒目,上面原先的精细雕纹现今已模糊难辨,而且仿佛已脆弱不堪,承受不了可怜的女工放在上面的棕红色陶土花盆的重量,只勉强地支托着盆里瘦长的石竹和月季。再远点,有几家大门上嵌有粗壮的钉头,钉头上镌刻着他们家传的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本是老祖宗们随心所欲勾画出来的,其含义永远是个谜,有的或许是哪位新教徒表明信仰的记号;有的或许是反新教联盟的成员画的咒符,用来诅咒亨利四世的。有几户市民阶层的人家,门上也刻着的家徽,表示自己的祖辈曾享有主持市政的荣耀。总之,这里的门上记载了整部法国的历史。有一幢破旧的贵族宅院,外墙的泥灰留下了当年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隔壁是一所绅士的宅院,在石砌的半圆形门框上,依稀可以瞧见贵族徽章的遗迹,但毕竟已经受过一七八九年以来使国家动荡不已的历次革命的毁坏。  街上的铺面既不像小店也不像大商场。热衷寻访中世纪遗风的人会发现这里的一切跟先辈们留下的缝纫工场一样简陋朴实。低矮的店堂里既无货摊也无货架和玻璃橱窗,店面很大,里面阴暗,内外毫无装璜。厚实的大门分上下两截,门上很不讲究地包着粗糙的铁皮;门的上半截往里开启,下半截装有弹簧门铃,不断地被人打开关上。空气和阳光从门的上半截往里灌,或者通过气窗、天花板和矮墙之间的缝隙进人店堂,半人高的矮墙上面有便于装卸护窗板的滑槽,结实的护窗板白天卸下,傍晚装上之后再锁上。这矮墙是用来摆设商品的,但是决没有半点招摇撞骗之术。陈列的商品按经营对象而有所不同,无非是两三桶食盐和鳕鱼,或者几捆缆绳和帆布;吊在楼板的横梁上的黄铜丝,沿墙摆放一溜金属的酒桶箍,或者撂在几个架子上的一些布匹。进去看看?一位青春焕发的白净姑娘,头戴围巾,露出通红的手臂,搁下手中正在编织的活计,赶忙叫来了她的父母;这时店老板就会出来听你吩咐,态度或冷淡或殷勤或傲慢,全凭店老板不同的性格而定。成交的也许不过是两个铜板的小交易或高达两三万法郎的大买卖。你还能瞧见一位做橡木板材生意的老板坐在门口,一边绕动着大拇指,一边跟邻居聊天;表面上,他只不过有些做酒瓶架的劣质板条,但是在码头那边的木工场里,他的货源足以供应安茹地区一切箍桶作坊的货源。遇到好年景,他能算出箍桶匠们总共需要多少板材,估计误差不超过一两块板材。艳阳能叫他发财,阴雨能使他破产。一个上午板材市价能跳到十一法郎或跌到六法郎。这地方跟都兰地区一样,气候的变化制约市场的行情。种葡萄的、有田产的、木材商、箍桶匠、客栈老板、船员,他们全都盼望晴天;晚上睡觉时最怕天一亮就听说昨晚结了冰。他们既怕刮风,又怕下雨,更怕天旱,按他们的意愿有时要雨水、有时要乌云、有时要晴天。晴雨表让人时喜时陇,一会儿使人忧愁,一会儿又叫人高兴快活。从索缪城这条街的这头到那头,“金子般的天气!”这句话使整条街上每一家的账本上都意味着一个可见的数字;每个人都会对邻居说:“天上掉金雨了!”他们明白,适合的阳光和雨水,会带来多少收益。在晴朗的季节,每逢周末的中午,你就别想在这些诚实的买卖人手里买到一文钱的东西。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葡萄园、自己的田地,所以要趁着好天气到乡下去住上两天。所以,买东西和卖东西,收支和盈亏,他们早都事先预计好了;平日里生意人可以用大半天时间说笑聊天,发表评论,传递闲话,窥探私情。某个家庭的主妇买回一只山鹑,邻居们准有人要问她的丈夫:炖鸡的火候是否恰到好处?一个年轻的姑娘在窗口探一下头,决躲不过一帮游手好闲之人的眼睛。总之,人们的良心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无遗,连黑乎乎、静悄悄、让人无法看透的深宅大院,也无秘密可言。人人几乎都永远像生活在露天一样。家家户户都坐在大门口吃午饭,用晚餐,吵架拌嘴。路过这里的外乡人都要被他们品头论足一番,无一幸免。从前,从外省来的人总免不了到处受到嘲笑,由此而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擅长编制市井笑料的安茹居民也从而获得“想像力丰富”的雅号。老城区古老的宅院都坐落在街道的高处,原先这都是些当地上流人物的公馆。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一所充满凄凉的旧宅中,这些房屋在法兰西淳朴民风日益衰退的今天,只成了世人的旧时遗物。顺着这条风景如画的曲折街道一路走完之后,连最不足挂齿的小东西都能唤起你怀旧的心情,整个气氛使你不得不陷入某种幻想。你就会发现有一处拐角非常阴暗,格朗台先生公馆的大门就藏在它的中央。倘若不了解格朗台先生的身世,你就无法弄清楚在外省把谁的家称作公馆的含义。

P1-3

目录

欧叶妮·格朗台

高老头

被遗弃的女人

无神论者望弥撒

夏倍上校

序言

巴尔扎克(1799—1850年),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公认的天才小说家,毕生最重要的作品——卷帙浩繁的巨著《人间喜剧》在小说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巴尔扎克生于法国都兰纳省的图尔,在故乡读过六年书,1814年全家迁居巴黎后又上了两年学,然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他醉心于文学创作,最初写悲剧,未获成功。改写小说,也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转而经商,办过印刷厂和铸造厂。到1828年,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于是又下决心回到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来。1829年,两部作品《朱安党人》和《婚姻生理学》为他赢得一些名声。他开始涉足上流社会,结交名流,但依然勤奋写作,每天伏案14~16个小时,《朱安党人》是他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1842—1848年间,《人间喜剧》出版了十七卷本。定本于1869—1876年间出版,共二十四卷。1832年,巴尔扎克与波兰的韩斯卡伯爵夫人结识,20多年间写给她的书信收在《给一个外国人的信》中。两人最后于1850年3月结婚,同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因积劳成疾,在巴黎与世长辞,终年51岁。

1834年巴尔扎克产生了一个设想:把自己的全部作品纳入一个总的计划,以构成一个总体。当时他想把自己的作品分为三大类,即阐明支配人生与社会的各项原则的《分析研究》,揭示人的行为之所以产生的各项原因的《研学研究》,显示上述各项原因所产生后果的《风俗研究》。第三类又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队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人间喜剧》这个名称是1840年取的。在巴尔扎克之前,还没有一个法国作家有如此宏大的气魄,敢于给自己提出“完成一部描写十九世纪法国的作品”的巨大任务,也没有一个作家有这样的才能,能将近百部小说组合起来,构成一套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画,深刻而真实地再现自己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全貌和本质。巴尔扎克原计划写143部长短篇,因早逝只写出96部。

在《人间喜剧》中,长篇小说是这座宏伟建筑的主要构件,如本文集所选的《欧叶妮·格朗台》和《高老头》,另如《农民》、《幻灭》等也很有影响,其中《高老头》又被称为《人间喜剧》这座艺术大厦的基石。当然,中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精彩篇章,如本文集所选的《夏倍上校》,还有《安利贷者》、《禁治产》、《改邪归正的梅莫特》等,都是有相当思想深度的杰作。

本文集所选的五篇小说中《欧叶妮·格朗台》和《高老头》是长篇小说。《欧叶妮·格朗台》(写于1833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中,女主人公欧叶妮·格朗台爱上了丧父落难的堂弟查理。但爱财如命、冷酷无情的格朗台老头决不让女儿去爱破了产的查理。查理与欧叶妮订下终身后去印度谋发展。后来格朗台老头死了,欧叶妮继承遗产成了当地首富。许多人向她求婚,她却痴心等待查理。在海外靠不正当手段发了财的查理,早把乡下堂姐抛在脑后与贵族小姐结了婚。得知此情后,欧叶妮一气之下也结了婚,但保。持童贞,并帮助查理还了债。查理得知欧叶妮如此有钱,追悔莫及。欧叶妮33岁时成了寡妇,于是城里人又开始向这位有钱寡妇发起进攻。

据研究者证实,欧叶妮的形象是有原型的,那就是马利亚。她是巴尔扎克的情妇。巴尔扎克在遗嘱中要人把自己收藏的一件基督雕像送给她。

前面已提及,《高老头》(1834年写)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写作计划确定后完成的第一部名著,也是《人间喜剧》这座艺术大厦的基石。全书以高老头为中心展开情节。高老头是巴黎的一个面条商,靠不正当手段发了财。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大女儿嫁给伯爵,二女儿嫁给银行家,并把财产几乎都给了两个女儿,以为自己晚年有所依靠。谁知两个女儿挥霍放荡,只有缺钱时才想起老爸。两个女婿见他再没什么油水,竞拒绝见他。高老头最后孤苦伶仃地死在公寓阁楼的小屋里。下葬时女儿女婿均未露面。《高老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丑恶的金钱关系。巴尔扎克认为这部小说“超过了过去的一切作品”。

巴尔扎克以哲学家的冷静态度分析现实的社会关系,用理性的手术刀解剖人类的灵魂。他无情地鞭笞这个金钱主宰的社会,认为受黄金刺激造成的人欲横流是使社会堕落的主要原因。但巴尔扎克仍然相信生活有比金钱更高贵的东西,并力图在作品中描绘一些未受金钱腐蚀的心灵、正直无私的胸怀。本书所选的短篇小说中,《无神论者望弥撒》就描写了这类情操高尚的人物。挑水夫布尔雅是善良人物群像中刻画得最为生动有力的一位。巴尔扎克在描写这个人物时,显然有意以穷人的道德情操与达官显贵的自私贪婪相对照。富翁往往悭吝刻薄,甚至以卑劣手段对待自己的妻子儿女,而这个穷苦的挑水夫却能以二十二年辛苦劳作的积蓄,供养一个萍水相逢的大学生求学。

小说中对宗教的态度也值得注意。作者是无神论者,而且从不隐藏对教会的蔑视和厌恶。但又认为宗教信仰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抵御贪欲的诱惑。巴尔扎克从人道主义出发,深信宗教是“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惟一手段”,是“稳定社会的最大因素”,所以他不信仰宗教宣扬宗教,认为宗教“也许不是神祗的安排,却是人的一种需要”。

内容推荐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编辑推荐

巴尔扎克,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大师。

他是一位毅力惊人、从不知疲倦的工作者,经历了所有伟人都不能避免的那种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

他用如椽之笔征服了世界,他给人世间创造了第二个完善的天地。无与伦比的《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在人类文化历史 上竖起了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尔扎克文集/日读日新枕边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巴尔扎克
译者 叶雨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3392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