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歌德文集/日读日新枕边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字的主要代表。歌德不仅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和思想家,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自然科学学者,他研究过建筑学、矿物学、解剖学、形态变化和颜色学、光学,写过许多篇自然科学论文,要特别指出的是他在一七八四年三月发现了人的颚间骨。歌德是最后一个文艺复兴时代式的伟人。本书收集了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对邻人儿女的奇缘》、《谁是泄密者》等10篇重要作品。

内容推荐

本文集所选的作品,都是歌德的传世名篇。《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在“狂飚突进”运动期间创作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作品写一个出身市民家庭、富有才华的青年维特由于愤恨封建等级制度和陈腐的爱情观,以自杀抗议社会的故事。维特的思想观念完全符合“狂飚突进”运动的精神。他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强调感情在人的认识和行动中的重要地位,崇尚对朋友真诚大方,他的悲。剧当然引起普遍的共鸣。小说中主人公维特用诗的语言、书信的形式把自己的悲苦哀愁娓娓道来,读来特别动人心弦,催人泪下。正因为如此,小说出版以后,在德国以至全欧洲掀起了一阵“维特热”。

目录

少年维特的烦恼

一对邻人儿女的奇缘

谁是泄密者

褐姑娘

天涯痴女

50岁的男人

新帕里斯

不要太过分

危险的打赌

亲合力

试读章节

少年维特的烦恼

有关可怜的维特的逸事,凡是我能够搜集到的,我都尽心尽力地加以整理,现在提供给读者,并且相信诸位将为此而感激我。对于他的才智和性格,你们定会深表赞赏和爱怜,对于他的命运定会洒下你们的泪水。

善良的人们呀,如果你同他一样感到痛苦压抑,你自会从他的痛苦中汲取慰藉,倘若由于命运的捉弄或者你自己的过失而觅不到知音,那就把这本小书当做你的良友吧。

上篇

一七七一年五月四日

我终于走了,感觉到心里真快活!我最亲爱的朋友啊,人心多难捉摸!我那么爱你,一度和你形影不离、如今离你而去,我居然会感到快活!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命运偏偏安排我卷入一些感情纠葛之中,不正是为了扰乱像我这样的心灵?可怜的莱奥诺蕾!可是这并不是我的过失呀。她妹妹独特的魅力令我心情欢愉并且陶醉,而她那可怜的心儿却偏偏产生了对我的恋情,这能怨我吗?然而,我就完全没有责任吗?难道我不曾培育她的感情?她吐自肺腑的纯真的真情流露原本并不可笑,而我们却往往为之开怀大笑,我自己不是也曾以此来逗乐吗?难道我不曾——啊,人呀,一味自责又有何用!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要,一定要改正,我一定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命运安排给我们的小灾小祸拿来反复咀嚼;我一定要享受这眼前的生活,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你的话有理,我的挚友,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固执地去追忆恼人的往事——只有上帝知道人为什么这样!——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当前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肯定会少受些苦。

请费心转告我母亲,我会尽心尽力地办妥她交待的事情,并会尽早向她禀告有关消息。我已经同婶婶谈过了,发现她远非是我们在家里所描画的那种恶妇婆。她精神饱满,快人快语,心地善良。我告诉她,母亲对她压着那份遗产至今未分颇多怨言;婶婶向我说明了她的理由、原因以及她准备全部交出遗产的条件,这比我们所要求的还要多呢——简言之,我现在不谈这件事,请告诉我母亲,一切都会料理妥当。我亲爱的朋友,在这件小事情上我又发现,世界上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诈和恶意还更加误人误事。至少奸诈和恶意肯定并不多见。

还有,我在这里感到很惬意。在这天堂般的地方,寂寞是一剂治我心灵的珍贵良药,而这韶华时节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温暖着我常常寒颤的心。每棵树,每道树篱都鲜花盛开,我真想变作金龟子,遨游在芬芳馥郁的海洋中,尽情摄取一切必需的养分。

城市本身并不宜人,但周围自然风光之绮丽却难以言表。座座小山多姿多彩,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秀丽的山谷。已故的封·M伯爵为之心动,便在其中一座小山上修筑一座花园。花园简朴无华,跨进园门便能感觉到,设计蓝图的不是专业园艺学家,而是有意在此独享孤寂的人,那座浓荫覆盖,灌木环绕的凉亭曾是已故园主人的心爱之所,现在也成了我留连忘返之地,在那里我情不自禁地挥泪追思已故主人。过不多久我将成为这座花园的主人;在这短短数日内,园丁就已对我颇有好感,今后我自然也不会亏待他。

五月十日

我的整个灵魂都充满了一种奇妙的欢畅,宛如我正一心一意欣赏的这甜蜜的春晨。我独自一人,我在此地的生活使我欢畅,这个地方是专为像我这样的心灵创造的。我是多么幸福啊,我的挚友,我完全沉浸在这宁静独处的感受之中,以至于我自己的技艺也无法施展了。眼下我失去了绘画的能力,一笔也画不了,和以往相比,此刻我是个达到了更高境界的画家。每当这环抱我的可爱的山谷里的雾气在我周围蒸腾,天上红日滞留在我那片幽暗的树林上空,只有几束阳光悄悄地射进树林中的圣地时,我便卧躺在山涧那飞泻而下的溪水边的葳蕤的野草中,更贴近地面观察千姿百态的小草;每当我感觉到我的心贴近草丛中麇集扰扰的小世界,贴近各种虫豸蚊蝇千差万别、难言其妙的形状时,我就感到那个全能的按照他的形象创造我们的上帝就在我面前,感觉到那个飘逸地将我们带进永恒快乐之中的博爱天父的气息;我的朋友,每当后来我眼前暮色朦胧,我周围的世界以及天空像情人的倩影完全地寓居在我心灵中时,我往往便会生出憧憬,并思忖:啊,但愿你能把这一切重现,能将你心中如此丰富、如此温馨的情景吐一口气呵在画纸上,使之成为你心灵的镜子,就像你的心灵是博大无垠的永恒的上帝的镜子一样,那该多好!——我的朋友——不过,我要是真是这样去做,就必遭毁灭,在这些宏伟壮丽的景象的威力之下,我必将魂销魄散。

五月十二日

我不知道,这地方是否有以假乱真的幽灵在游荡,还是有温馨、美妙的奇思异想寓于我心,把我周围的一切变得如伊甸园般的美好。在那花园的前面有一口水井,我像人鱼美露茜及其姐妹一样,被魔法禁锢在那井边。——走下一座小山,你就来到了一座拱门前,再往下走二十级台阶,便见到一泓清泉从大理石岩缝中喷涌而出。泉水四周砌了矮矮的井栏,在它的四周,大树参天,凉爽宜人。这一切既让人留连忘返,又令人悚然心悸。我每天都去那儿待上一个钟头,一天不落。城里的姑娘都来这儿打水,这是一种最普通、最必需的家务,古时候国王的女儿也要亲自动手。每当我坐在那儿,总会想起族长制时代,古代风貌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先祖们在水井旁结识交往、相亲联姻,仁慈的精灵翱翔在水井和清泉的上空。啊,谁要是没有在炎炎夏日、艰辛跋涉之后享受了井畔的清凉而感到神清气爽,他不会有我这种体会。

五月十三日

你问,要不要给我寄书来?——我亲爱的朋友,求你看在上帝的份上,千万别用书来打扰我!我现在不想再要什么人来指导、鼓舞和激励,我这颗心本身就已经够喧闹的了;我需要的是摇篮曲,这我在荷马史诗中找到了不少。我常常哼唱着,以催我躁动的热血人眠,像我这颗变幻无常、捉摸不定的心,你肯定以前从未见过的。亲爱的朋友,我由苦闷变为放纵,由甜蜜的忧郁转为伤骨耗精的激情,你不是都忧心忡忡地目睹过吗?这还用我告诉你吗?我自己也把我这颗心当成一个生病的孩子对待,对它百依百顺。这些情况请不要告诉别人,否则会有人因此责备我的。

P1-3

序言

歌德(1749—1832年),德国作家,公认的世界文学巨匠,是具有多项才能的欧洲文化全才。

歌德生于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65年,16岁的歌德入莱比锡大学学法律。这期间著有具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莱比锡歌曲集》。1768年秋,歌德因病离开莱比锡回到法兰克福。康复后家人决定让他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法律。不久歌德在那里获法学博士学位。斯特拉斯堡成为歌德一生生活和创作的转折点。在那里,同赫尔德的结识对歌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歌德从赫尔德那里学到一种新观点,即艺术家应该是感情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创造者;学到了一种新的诗艺理论,即诗歌应成为人类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语言;还明确了一种新风格的价值,即民族史诗等的价值。这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启发他写下献给初恋情人布里翁的抒情诗。这些诗开创了德国抒情诗的新时代。1771年8月,歌德回到法兰克福,发表了《莎士比亚时代的谈话》,它预示着“狂飚突进”运动的兴起。“狂飚突进”运动是德国在18世纪70—8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全国性文学运动,参加者主要有歌德、席勒、赫尔德尔、克令格尔等青年作家。运动的基本诉求有三点:一是提倡皈依自然,反对封建专制。二是鼓吹民族精神,主张德国统一。三是推崇天才,强调个性解放。这一运动因克令格尔的剧本《狂飚突进》而得名。1773年,歌德的剧本《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极》发表,开始了对莎士比亚的崇拜,“狂飚突进”运动产生了它的第一部天才著作。

此后,歌德到了魏茨拉。在一次舞会上,他爱上了夏洛蒂·布甫,写下了风靡世界的《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年)。1771—1775年,歌德开始写《埃格蒙特》和《浮士德》,并完成了《克拉维戈》和《施特拉》。1775年11月,歌德到了魏玛,从此定居该地至逝世。在魏玛他担任了很多职务,成为这小小公国不可缺少的大臣(枢密顾问)。然而,国务的操劳和爱情的挫折使他无法完成巨著《埃格蒙特》和《浮士德》的写作。1786年9月,歌德戏剧性地秘密出走,开始他的意大利之行。随身带着四部剧本的草稿:《浮士德》(一个片断)、《埃维蒙特》、《托夸多·塔索》和《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意大利之游他写下了抒情诗《罗马哀歌》。1790年,再访意大利,却给他带来了失望和不安。这种情绪因外部世界的革命事件而加剧。1792年,歌德跟随魏玛公爵参加入侵法兰西的不幸战役。歌德在两本军事著作里写下了他的体验。另外还写有《市民将军》等三个剧本和以当时难民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后者是作者喜爱的作品之一。

歌德从意大利回国后与席勒建立了友谊。两个人几乎每天通信,后来编成的四卷书信集不仅对德国文学这一最伟大时期的理想和成就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评述,还使人们能看到一些名著的创作过程。如《浮士德》中《天上序幕》的哲理结构和《舞台序剧》的虚构框架,就是在席勒的启发下写成的。1805年席勒逝世,歌德感到失去了他“生命的一半”。1806年歌德正式结婚。1809年长篇小说《亲和力》问世。此后,《贱民》、《神与妓女》(叙事诗)和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西东合集》是他诗歌作品的出色成果。逝世前几个月完成的《浮士德》被认为是文学上的最高成就之一。

歌德有时把他的科学著作看得高于他的文学作品,特别偏爱他的《颜色学》。他在植物学和生物学方面的著作广受好评。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玛逝世,享年83岁。

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说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这是因为歌德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当时德国的态度有两重性:有时对它敌视,企图逃避它,像葛兹、浮士德和普罗米修斯一样反对它;有时又亲近它,称赞它,特别是在所有他的涉及法国大革命的著作里,他甚至保护它,帮助它抵抗那向它冲来的浪潮。恩格斯指出:在歌德的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歌德作为天才诗人是伟大的,但作为庸俗的官僚是渺小的,而这两方面的精神状态在歌德的作品中都反映了出来。

本文集所选的作品,都是歌德的传世名篇。《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在“狂飚突进”运动期间创作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作品写一个出身市民家庭、富有才华的青年维特由于愤恨封建等级制度和陈腐的爱情观,以自杀抗议社会的故事。维特的思想观念完全符合“狂飚突进”运动的精神。他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强调感情在人的认识和行动中的重要地位,崇尚对朋友真诚大方,他的悲剧当然引起普遍的共鸣。小说中主人公维特用诗的语言、书信的形式把自己的悲苦哀愁娓娓道来,读来特别动人心弦,催人泪下。正因为如此,小说出版以后,在德国以至全欧洲掀起了一阵“维特热”。许多青年模仿维特的行为举止,穿“维特式”的服装,过分的是,甚至有人效法维特开枪自杀,这当然是作者始料所不及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歌德文集/日读日新枕边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歌德
译者 韩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3415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44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