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开国与转型(透视13个长寿王朝开国之初的蓬勃景象)/历史四季 |
内容 | 内容推荐 “春之卷”探讨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王朝如何通过政治、经济方面的创新手段巩固统治,进而蓬勃发展。书中具体聚焦于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辽、北宋、金、西夏、南宋、元、明、清等13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王朝,着重梳理它们各自开国立朝初期所开创的盛景,或从某一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展开历史截面,同时在时间线上向前后拓展,探其活力所在,并就同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发展进行总结并做了独到的思考。 作者简介 冯敏飞,福建泰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有长篇小说《红豆项链》《兵部尚书佚事》《京城之恋——柳永回忆录》,散文集《人性·自然·历史》及长篇随笔《历史上的60年》《中国盛世》《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等,《京城之恋》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一等奖。 目录 推荐序 (聂震宁) 作者序 前言 历史需要一种新的读法 开篇语 切片式看长寿王朝 本卷视角 “三代”:儒家至爱 帝制之前“孔子的笼子” 第一章 西汉初60年 开国立朝:突然毁“鸿沟之约” 最大看点:“无为而治”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第一次大改造 第二章 东汉初30年 开国立朝:中兴与定鼎 最大看点:“柔道政治” 千古之叹:三岁当皇帝可笑还是可悲 第三章 东晋初30年 开国立朝:流而不亡 最大看点:侥幸灭蜀 千古之叹:野无遗贤好还是野有遗贤好 第四章 北魏初60年 开国立朝:堪与法兰克帝国相比 最大看点:中国史上第一次禁佛 千古之叹:一个民族向外学习有多难 第五章 唐初30年 开国立朝:猫儿掀桌为谁作 最大看点:多元的文化 千古之叹:武则天该骂还是该赞 第六章 辽初30年 开国立朝:东亚仅此像大国 最大看点:策马渡黄河 千古之叹:游牧族的飞跃 第七章 北宋初20年 开国立朝:山寨“黄袍加身” 最大看点:“文以靖国” 千古之叹:宋仁宗真是个好皇帝吗 第八章 西夏初70年 开国立朝:再现三国鼎立 最大看点:坚持履行和平协议 千古之叹:小王朝的正名之事 第九章 金初40年 开国立朝:法制罕见之好 最大看点:彻底向中原靠近 千古之叹:帝王的自我批评 第十章 南宋初40年 开国立朝:送上门的皇印 最大看点:和平带来双赢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第二次大改造 第十一章 元初20年 开国立朝:“被华夏文明所征服” 最大看点:挥泪斩宠臣 千古之叹:皇帝为什么越来越蛮横无理 第十二章 明初30年 开国立朝:“驱逐胡虏” 最大看点:“救济斯民” 千古之叹:明朝时期的贸易 第十三章 清初百年 开国立朝:偶然之偶然 最大看点:封建王朝的最后盛世 千古之叹:明清时期为什么逐渐陷入停滞 小结 长寿王朝的“长寿秘诀” 序言 “读史热”已经成为全民 阅读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 其实,中国一直都有史 学热。梁启超有名言:“中 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 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 ,惟中国为最发达。” 有着史学热传统的中国 ,一旦开展全民阅读,提倡 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读 史热随之而来也是自然而然 的事情。 因为读史有大用。唐太 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 兴替。”章太炎说:“夫读史 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 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 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 ,爱国之心,何由而起?” 毛主席一直特别重视读史, 他说:“以史为鉴,可免重 蹈覆辙。”他还说,看历史 就会看到前途。史学因其鉴 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功能, 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主流社 会的必修课。 读史的大用还在于能增 长智慧。史学是充满活力的 智慧之库。读史能拓展人们 的思维空间。一个人的精神 生活不能囿于狭小的现实空 间,广博的阅读乃是自我成 长、自我拓展、自我救赎的 主要途径,其中,读史能与 前人神往交谊,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乐 在其中,成长与拓展也就孕 育于其中。好读史并非食古 不化,读史可以知古而鉴今 ,温故而知新,使得人们更 加关注社会,关注当下,关 注自身,关注他人,关注未 来。 虽然全民阅读中的读史 热也招致过一些非议,有专 家认为其中存在某些哗众取 宠的“史学泡沫”,可是总体 而言,新世纪以来,不少史 学新著勇于摆脱传统经院史 学的窠臼,在对史料深刻理 解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讲故事 的能力,使得史学更加贴近 大众,贴近现实,引起热读 ,当然是有助于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创新的。 也许正是有读史热的助 推,眼看着有越来越多的史 学专家把自己的史学新著写 得不仅耐看也还好看,受到 读者拥戴,令许多人对史学 的显耀心生歆羡;而也许因 为许多人对史学的显耀心生 歆羡,我们又眼看着有越来 越多出自非史学专家的史学 新著不仅好看也还耐看,同 样受到读者喜爱,令更多的 人热衷于读史乃至写史。 作家冯敏飞就是这样一 位非史学专家,却热衷于读 史乃至写史的史学新著作者 。 冯敏飞先生早些年创作 出版的长篇小说《鼠品》《 红豆项链》《兵部尚书佚事 》《裁员恐惧》《京城之恋 》和散文集《人性·自然·历 史》《历史上的60年》等, 得到过不同程度的好评,《 鼠品》《红豆项链》还获得 过文学奖。我们从其创作的 总体风貌可以发现,他有写 作历史题材的偏好,长篇小 说《兵部尚书佚事》《京城 之恋》就是历史题材,散文 集《人性·自然·历史》《历 史上的60年》中大多数篇章 是读史随笔。一切机会都是 方向,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 自觉。一切偏好都会成就一 个独特的作家,关键在于他 是否执着。冯敏飞觉察到当 下读史热的机会,而他又执 着于自己对历史题材的偏好 ,于是接连推出了一系列历 史写作新著,计有《历史的 季节》《智读中国史》《中 国盛世》《家天下是如何倒 掉的:中国12个王朝的最后 10年》《危世图存:中国历 史上的15次中兴》等。特别 是《智读中国史》《历史的 季节》两书,专谈中国历史 上王朝的盛衰,引起众多读 者的关注。《智读中国史》 一书打破朝代分割,突出盛 世(包括治世、中兴)脉络 ,让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 里,对中国数千年历朝历代 之兴衰有清晰的脉络印象。 书中还特别附有作者精心制 作的一米多长的《中国历史 兴衰一览图》,将千古历史 王朝兴衰绘于一图,方便读 者对中国历史形成全局性认 识。《历史的季节》一书聚 焦中国14个百年王朝,对其 王朝建立70年前后这一历史 节点做切片式分析,别开生 面地图解王朝兴盛衰亡的历 史轨迹。作者通过统计分析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样本,证 实70年是王朝的“天花板”, 但也可能是“喇叭口”,大部 分王朝过不了这道“天花板” ,只有少部分王朝通过“喇 叭口”从而延续较长时间。 由此该书得出一个结论,即 :转身和改革是中国历史永 恒的话题,而且历久弥新。 应当说,作家冯敏飞的 读史与写史在一定程度上是 有其独到之处的。人们习惯 称“读史使人明智”,可他并 不就此打住,而是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读史使人明势”, 说明他力图在读史的过程中 看清天下大势和历史走势。 怀着这样的抱负和追求,他 将数十年研究中国历史兴盛 衰亡的成果扩充成一部规模 更为宏大的四卷本《历史四 季》。他尝试在中华民族 2000多年的历史典籍中, 寻找到众多王朝创世、盛世 、危世与末世中那些极为关 键的部分,把其中可资明智 和明势而且有趣的内容归纳 为对应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以现代的视角、史家的态 度、独到的思索和文学的表 述编写给读者,帮助读者用 较少的时间集中阅读到他们 所感兴趣的历史内容。 冯敏飞这样的历史写作 采取的就是一种跳读方法。 阅读界对跳读法一直都是有 所推崇的,认为读者在选择 一个视角后,以自选的某种 规律跳跃而读,省略掉与视 角无关的部分内容,可以达 到阅读效果最大化。冯 导语 创造性解读,明智明势。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叙述方式讲永恒的改革主题。紧跟写史、读史、学史大势,汲取当前话语体系中闪耀智慧的部分,古今结合,深入分析历史周期率。 梳爬史料,抓取重点,助高效阅读。以“跳读”的方式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将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创世、盛世、危世、末世对应兴、盛、衰、亡提炼成春、夏、秋、冬四册,合并同类项,突出重点。 文学笔法,拓展阅读趣味。以随笔式写法串起严肃史料,融入思考、洞见和一针见血的评论,张弛有度,引领读者轻松走入历史情境中,体会读史兴味。 批阅十余载,获多方赞誉。聂震宁、马勇、韩志远、白烨、梁鸿鹰、杨少衡、谢咏等史学、文学名家高度肯定、大力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是一个,历史又是 无数个,其中的区别主要就 在于叙述者。这是又一个叙 述者独具慧眼和匠心的奉献 。独具慧眼而见遍地金瓯, 独具匠心而显蕴藉风流。至 于转身和改革,虽然是中国 历史永久的话题,然而却历 久弥新,引发深思。 ——著名出版人、韬奋基 金会第四届理事长 聂震宁 历史发展具有偶然性, 决定偶然性的那个具体因素 ,才是历史学要寻找的东西 。但对于大历史来说,也不 能否认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大 致可循,比如,通观数千年 中国历史,不论怎么演化, 基本上就是一个又一个王朝 “兴起、鼎盛、衰落、灭亡” 四部曲。国家如何保持强韧 的发展势头,走出兴盛衰亡 的“历史周期率”呢?这是冯 敏飞新著最引人深思之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所研究员 马勇 本书一改历史著作晦涩 难懂的顽疾,如若吹进历史 领域的一股清风,值得称道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 研究员 韩志远 一般的历史书,多是平 均使用笔墨,更为关注的是 历史演进的“线”,并不特别 在意历史季节这样的“点”。 而冯敏飞紧紧抓住历史季节 这样的最为精彩的“点”,将 “点”与“点”连缀起来,让人 看到中国每个王朝发展演进 的历史全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会长 白烨 冯敏飞的历史题材创作 走的是介于严肃讲史和民间 讲史两者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既有对历史的细致考证探 究,更有建立于史实之上的 自我发挥,以古观今,以古 证今,以古见今,可给人以 不少有益启发。 ——《文艺报》总编辑 梁鸿鹰 生动语言比比皆是,既 表述出历史事件本身,又产 生了古今映照之效,让他笔 下的历史事件有了一种现代 感,更呈现出丰富的语言色 彩。 ——福建省作家协会名誉 主席 杨少衡 真实史料,生动叙述, 把脉中国朝代兴衰,探寻古 老帝国存亡之路。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 文系教授 谢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开国与转型(透视13个长寿王朝开国之初的蓬勃景象)/历史四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敏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47866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首版时间 | 2024-04-01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6 |
CIP核字 | 2024024684 |
中图分类号 | K220.7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