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城市生态学(跨学科系统方法视角)/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城市研究的风险规避转向以生态为基础的系统研究切入,强调在城市系统概念框架中建造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摒弃了一度盛行的社会生态系统(SES)城市研究框架,构建了全新的社会生态技术系统(SETS)研究框架,并与城市建成环境的设计相衔接,推动政府决策者与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环境科学家、生态学家以及公民团体、工程师、设计师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合作,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方法,寻找复杂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顾朝林,男,1958年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研究。获1989年中国科学院首届青年科学家、1999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0年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荣誉称号。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994年)、民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999年)。出版专著26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40余篇。主持编制的城市和区域规划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 目录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城市运行的系统方法 第一章 什么是城市生态学?为什么要研究它? 第二章 生物物理学与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城市生态学 第三章 社会过程、城市生态系统与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 历史上的城市 第四章 古代城市的规模与代谢 第五章 现代城市的经济与发展 第三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控制及其对社会生态代谢的影响 第六章 城市水文系统 第七章 气候系统 第八章 大气系统:空气质量与温室气体 第九章 城市系统的营养生物地球化学 第十章 物质循环 第十一章 生物系统:城市环境中的植物 第十二章 生物系统——城市野生动物、适应和进化:城市化作为灰松鼠当代进化的驱动力 第十三章 城市环境中的环境正义 第四部分 解决城市化影响的方案设计: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十四章 城市食物系统 第十五章 面向更加整体系统的城市设计:强化学科整合与可持续性评价 第十六章 结语 名词索引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城市生态学(跨学科系统方法视角)/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译者:顾朝林//李志刚//梁思思//顾江//高喆等 |
编者 | (美)默纳·H.P.霍尔//斯蒂芬·B.巴洛格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240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2023-11-01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56 |
CIP核字 | 2023091503 |
中图分类号 | X21 |
丛书名 | |
印张 | 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