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文学论丛(新校本)/钱穆先生全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系钱穆先生一部专门讨究文学之论着,上起《诗经》,下及近代新文学,虽非一气呵成,然细味其言,于其考订批评,自可窥其作意。“古典文学可为民族文化精神之佳显影,现代文学亦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精神而独立,则为先生念念不已于言者。 作者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目录 自序 再序 一 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 二 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 三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四 中国文学史概观 五 中国散文 六 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 七 中国古代文学与神话 八 略论中国韵文起源 九 谈诗 一○ 诗与剧 一一 中国文化与文艺天地 一二 情感人生中之悲喜剧 一三 中国京剧中之文学意味 一四 再论中国小说戏剧中之中国心情 一五 略论中国文学中之音乐 一六 漫谈新旧文学 一七 品与味 一八 欣赏与刺激 一九 恋爱与恐怖 二○ 读书与游历 二一 释诗言志 二二 释离骚 二三 略论九歌作者 二四 略谈湘君湘夫人 二五 渔夫 二六 屈原考证 二七 为诽韩案鸣不平 二八 韩柳交谊 二九 读欧阳文忠公笔记 三○ 无师自通中国文言自修读本之编辑计划书 三一 文风与世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文学论丛(新校本)/钱穆先生全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钱穆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1006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1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4 |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04 |
| CIP核字 | 2011100607 |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25 |
| 印次 | 3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1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