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故宫文物南迁时代忆往(从华严洞图卷和庄严日记谈起)/故宫学研究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作者的父亲、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庄严(1899—1980)的个人经历为核心展开叙述,作者依凭《庄严日记》《华严洞图卷》等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童年记忆,铺陈了动荡年代故宫同仁及家属为保护国宝安全而四处播迁的特殊经历。全书以庄严参与故宫文物南迁活动的重要纪念物《华严洞图卷》的情况介绍作为序章,而后分上下两编——上编叙述庄严等人护送文物南迁、西行、东归的一系列经历;下编则以《华严洞图卷》上的题跋为线索,介绍庄严与故宫同仁及相关文化人士的交谊往来,从而实现了对经历、物品、人物的三方面历史呈现。 目录 前言 序章 《华严洞图卷》:创作与经历 上 编 第一章 南渡西行——战时故宫文物迁移的重要活动 第二章 山城聚首——南迁文物在重庆的集中 第三章 寓渝琐记 第四章 徐徐东行——三路文物转运南京 第五章 驻宁纪闻——风雨飘摇中的人与物 第六章 渡海迁台——故宫文物向台湾的转移 第七章 故宫·马衡·庄严 下 编 第八章 华严洞题壁及其周边环境变迁 第九章 《华严洞图卷》题跋(上):旅居重庆时期 第十章 《华严洞图卷》题跋(中):东归南京时期 第十一章 《华严洞图卷》题跋(下):迁移台湾时期 附录一 充满印记的历史照片——一张新出土的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纪录 附录二 历史不会忘记——故宫文物南迁历史在长沙 后记 导语 本书以故宫文物南迁活动负责人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庄严先生一家在20世纪30到50年代随同故宫文物辗转迁徙的历史为主要脉络,对这一历史过程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地点展开追忆,作者作为庄严先生第四子,亲身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文物护运历程,与老一辈故宫人同甘共苦,对于动荡岁月文物典守者们生活与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会,因而其对父亲所留《华严洞图卷》及日记背后的往事无疑有着更为深刻的体味,亦使全书的叙述更具有了一番历史回忆之外的别样韵味。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故宫文物南迁时代忆往(从华严洞图卷和庄严日记谈起)/故宫学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庄灵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2640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56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08 |
| CIP核字 | 2023116913 |
| 中图分类号 | K8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