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1中国杂文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鄢烈山编选的《2011中国杂文年选》内容介绍:生活随笔类,我既喜欢陈四益忆旧,讲的忽然改变了阶级成分的阶级划分理论的荒诞,也喜欢朱铁志讲伦敦见闻的“三个没想到”、张林华讲德国不来梅市铺道板的与众不同。至于采用文学虚构手法讽时忧世写得好的杂文汪强、时寒冰的作品可为代表。

内容推荐

鄢烈山编选的《2011中国杂文年选》内容介绍:思想随笔佳作本集中不少,如:狄马破“勤劳是一种美德”说,分析杨朱有没有“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谁来拔毛、谁有权逼入拔毛;朱大可通过茅台酒和月饼这两个载体,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剖析,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当下社会心理文化的病态;符号对“同床异梦”这个贬义词的质疑也很有意味——同床就该同梦吗?谁见同床同梦了?一起来翻阅《2011中国杂文年选》吧!

目录

前言

孔子铜像与马丁雕像

这个记者节:争取不写假新闻的权利

言慧珠四十五周年祭

拆字趣谈

“负表扬”艺术

请慎言“模式”

成语重组二则

首脑,用的不仅是脑

关于口号

离开复旦:一夜间我改变了“成分”

粤语只有“你”,没有“您”

通往文化的峡谷

古罗马皇帝康茂德的下场

欠债还钱的公理高于革命逻辑

有电报机的成吉思汗

勤劳是一种美德吗?

杨朱的一毛

“同床异梦”古今皆然

且请善待“吐鲁番”

牛津大学的“牛气”

我们丢掉了很多

国有经济的中国传统

至今犹忆“袁大头”

刁民,其实恰是政府的好学生

小崔说事:赵本山与宋丹丹“离婚”了

我也喜欢“红歌”

清廷最后的救亡策为何失灵?

飞“红场”和偷“故宫”

又臭又长的裙带

西湖申遗·普世价值·东坡肉

水泊梁山的住房政策

木桶上的社会

赢者通吃之隐忧

点石成金

音乐的“背景”与“去政治化”

处理“伤害感情”的美式规则

扭曲的惜才

慈禧时的报纸

马克思有多少言论自由

美国政府真穷

至于你痛不痛,反正我是痛了

思想投机饭

“你配有人权吗”

大清子民的爱家与爱国

阿喀琉斯之踵

反思经济赶超

话说政治学习

我们被互联网“浅薄”了吗

惊闻贪官呼唤舆论监督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古阿斯指环

结婚宣誓

西门庆:儿子还得挣个文官

人要自问:那时我在哪里?

苹果为什么不曾烂掉

“跟众”的赞歌

泄密

“疯狂英语”与李阳的癫狂

幸福不是口香糖

“蔷薇叶子”二题

有多少“沉没的声音”无须打捞?

官员抑郁症“被自杀”的大清版

孙悟空答记者问

也是一场战争

走出一个误区

转基因争论岂可“泛政治化”

“宣传语”选注

“八旗子弟”与“官二代”

先有志士后有革命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陋习的“示众”

西域列传之卡扎菲评传

晒收入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

“我爱我的笼子”征文大赛揭晓

是鹿是马?举手表决!

惭愧的螺丝钉

他为什么敢骂我

茅于轼的两难:中国之痛

杂感二题

卡扎菲政权何以穷途末路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白虎汤与回避制度

孔子的钱包

东郭先生,你为什么不忏悔

朱自清该不该吃救济粮

国家形象论

另一种毒害

庄生的道德圈套

“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

他们在酒桌现了本相

飞兵奇袭本·拉登

吴孟超那双手

余墨谈屑四则

不必害怕网络谣言

“滚蛋条幅”的中国特色

官员“日记门”频现带给我们一串问号

你有权保持沉默

从不相信到犬儒社会

距离真实的路有多远?

推敲推敲“我为党工作数十年”

孙中山莅临杭州带来的教诲

调查的另一面

孔夫子论“卡扎菲”

“给我加工资”

小刊物别惹大人物

恶梦一场

别了,穆巴拉克!

乔布斯神话的土壤

正正经经说的荒诞语言

现代婚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生孩子

“呸”是射向邪恶的子弹

大陆应了解多元的蒋介石

谣言与谶语

纵容同性婚姻是怂恿民族慢性自杀

《婚姻法》应该多让点空间给习俗和契约

利比亚战争能让国企海外投资更清醒吗?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底线截击”

“平凡”咋就成了贬义词

动辄“清场”暴露了什么?

城市道板也可以这样铺!

官场的黄赌毒

管什么卖什么

警惕以“左”谋私

虚假新闻中的章太炎

有所思二题

旅游的意味

皇帝一定爱国吗

致挪威失足青年布雷维克的一封信

疯狂的月饼

茅台酒的文化象征

总编辑的“腔调”

生物链与连环套

脸皮、法律及其他

三个没想到

拼爹时代,看人家的爹在拼什么

试读章节

又到记者节。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尤其是在中国。节日是喜事,一般每个行业的节日,都过得欢乐祥和其乐融融,洋溢着的是鲜花掌声和职业荣耀。唯独记者节,始终摆脱不了些许沉重和悲壮的底色,尤其是在业内,每到这个节日,从业者们更多的不是职业荣耀,而是对职业现状的不满和对权利的追求。

在往年的记者节,我们呼吁过自由报道的权利,不被打的权利,今年,我们要争取不写假新闻的权利。

假新闻,向来是笼罩在记者这个群体身上的一个巨大的污点,也是降低这个行业公信力、让这个职业共同体蒙羞的致命缺陷。媒体的把关不严和记者的缺乏道德,甚至唯利是图,被看作假新闻的罪魁祸首。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写假新闻,向来是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记者的一项道德要求。确实,从“纸馅包子”到“谢才萍包养16男”,多数假新闻都源于记者缺乏职业道德。但也有一些假新闻,责任并不在媒体和记者。假新闻虽然刊登在媒体上,虽然是记者写的,但并非出于他们的意愿,而是某种外在力量让他们无法选择。

所以,不写假新闻,不仅是一种对记者的道德要求,也是记者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记者的责任是报道事实和揭露真相,他们应该有拒绝说假话、拒绝写假新闻、拒绝传播虚假消息的权利。

不写假新闻的权利,首先是拒绝新闻通稿的权利。因为,那种企图让舆论一律、打压不同声音的新闻通稿,很多时候正是假新闻的源头。

新闻通稿,原来是一些新闻通讯社的特权,他们在利用自身的通讯网络和信息优势采访到一些重要新闻后,会以一种统一的发稿方式发往需要稿件的媒体。后来,这种通稿形式被政府部门和企业所采用,企业就某个事件发布某条新闻,会向媒体发一份自己写的通稿供媒体选用;某个地方发生了某个群体性事件或突发事件,地方政府会写一份通稿发往媒体要求媒体刊登。企业的通稿,媒体可以拒绝刊登;但地方政府的通稿,媒体很多时候无法拒绝,尤其是本地媒体,只能原文刊登。

最典型的案例是,当宜黄强拆引发的自焚血案发生后,地方政府发布的通稿则把自焚描述为“恐吓不成反不慎误烧自己”——拆迁对象钟家故伎重演,以浇灌汽油等极端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威吓,不慎误烧伤自己3人。这样的通稿刊登到媒体上,不就是赤裸裸的假新闻吗?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通稿一般都会报道:情绪非常稳定,秩序未受到影响。矿难之后如此,校园惨案后也是如此。中国人真这么麻木,或者真这么坚强吗?

记得一家中央级大报曾刊登一张表现节日欢乐氛围的新闻照片,广场上鸽子很少,为了让照片更有宣传效果,作者Ps了一个鸽子——照片刊出后被细心的网友发现,于是成为一起造假丑闻。这就是宣传与新闻错位所产生的恶果。给照片上加一个鸽子,这在宣传上似乎问题不大,可从新闻的职业规范看,就是造假。新闻的核心伦理是客观地报道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真实不新闻,新闻从业者所有追求的终极指向就是真相,是绝不能扭曲的。

不写假新闻,也要求政府充分公开信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国家部门会站出来指责媒体传播假新闻:又是指责“出台房产税”是不实消息,又是谴责“征收拥堵费”是假新闻——可这些垄断着信息的部门从来不反思,这些所谓的假新闻是怎么出来的。如果政府部门有充分的信息公开,如果记者向政府核实坊间传闻时不会遭遇“踢皮球”,如果政府发言人能真正地履行发言职能,假新闻可能就不会出现。

信息不公开,政务不透明,记者报道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记者无奈只能报道未经权威部门证实的新闻,于是就出现了假新闻。

所写的每一个字都经得住事实的拷问,所刊的每一句话都是真话,这对一家媒体和一个记者来说,是最高的要求。达不到这个要求,起码要争取不写假新闻、不说假话的底线权利。P5-6

序言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或者说电子技术时代。就某些人的思维模式来说,可能仍然很古老,他们即便手上拿的是iPad,那也不过是“爱派”,不过如本书刀尔登的杂文所说是“有电报机的成吉思汗”;然而,就社会大多数人来讲,信息传播手段的进步,无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形态。最明显的是,近两年微博的兴起,改变了许多人的表达与互动模式,造成了一些公共事件,有人的冤情得到广泛关注,有人因此丢了乌纱帽。

杂文的表达方式其实也在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假装置身事外。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网络上的表达分散而相当自由,尤其是微博上的言论,几乎成了表达批判乃到发泄怨忿的渠道;而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言论尺度则大体上十年一贯,自律也罢他律也罢变化不大。于是,选编年度杂文就遇到了新矛盾:如果无视新媒体的存在,只选传统媒体发表的文章,那就与时代脱节太不真实了;如果多选网文,则它不可能以纸质印刷物问世。哎,为难呀!

崔健的一些摇滚歌词,终于得到文学界的激赏,当作经典好诗。其实,有些摇滚歌词也是经典杂文,有激情有批判也有形象有洞察力,比如周云蓬的,比如左小祖咒的。左小祖咒的《苦鬼》2011年版的歌词,结尾与开头呼应,唱道“我投降在襁褓里在出神地望着你”,我理解他是在告诫我们的社会,教育从娃娃时起到成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把人变成不会思考的痴呆儿。为了标榜自己未与时代脱节,并不认为传统出版物就代表了现实的全景,我在这里首先向大家推荐集子中所选的童大焕的这条新浪微博:“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为高铁温州坠落事故哀。”这条微博很短时间里被转发253633次,有跟进评论39424条。因为它碰到了人们的心弦,引起了强烈共鸣。这条微博,理论上无疑十分政治正确,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两个文明”、“和谐社会”和“公平正义”、“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可是,现实呢?现实是那么严峻,让你的呼吁近乎哀鸣或者怒吼!

还是说说入选的文章吧。先做自我批评,如果说带有个人偏好是必然的,那么视野不够开阔则是因为我的阅读范围还不够广——看出处,你就知道我从《杂文报》和《南方周末》上选的比例较大。另外,今年突破了一人只选一篇的惯例,少数人选了两篇,也不是说我只认为这几个人文章特别好,而是他们的好文章被我碰巧读到了。我可以断言的只是,凡是有两篇入选的,一定是我认为篇篇都有特别可取之处。刘瑜、朱大可、郭宇宽、司马心、李兴濂的篇篇精彩自不待言;陈章的学问渊博让我佩服,这个与我同为“50后”的水产养殖技术员,偏处东南沿海陆丰一隅,知道的咋就恁地多呢?陈仓的《请慎言“模式”》,立意原也不算新,可是当他指出“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的互相矛盾,我仍然感到说得痛快:你怎能一再强调你的国情特殊,说你的这一套具有“中国特色”,换个时间场所,又说你搞的是一种中国人创造而可以向世界推广的模式?

我写杂文怎么表达有效就用什么体裁,选杂文则只看是否有内涵,不论是文史札记还是时事评论,不论是思想随笔还是生活随笔,不论是白描“硬写”还是幻想虚构,好杂文我都喜欢。

作为导读,除了上面提到的作者,这里我有必要特别提到一些篇什。文史札记类,王重旭的《朱自清该不该吃救济粮》问得好。鲁迅通过短论和小说《祝福》(祥林嫂)批判封建节烈观是“吃人”,而鼓励朱自清饿死不吃救济粮,算不算“吃人”呢?其政治伦理与封建宗法伦理有何不同,鼓吹者的冷酷与鲁四老爷有多大差别?陆春祥的《古阿斯指环》、十年砍柴的《官员抑郁症“被自杀”的大清版》,虽然读的是古人书、讲的是古代故事,何尝说的不是“当代史”呢?

时事评论类,我要特别提到盛大林、刘洪波、王龙、党国英等人的篇章。《人民日报》评论部发文,要打捞沉没的声音,立意当然很正大也切中时弊,可以说真正是发出了“人民”的声音。但是,盛大林同时提醒道,有很多声音,其实没有沉没而且顽强地表达,却不被倾听,比如那些冒着危险一再上访的人,官员财产公开之类一再被重提的呼声。民间疾苦声和公共舆论都充耳不闻,又怎能指望找“打捞”云云?徐勤推敲“我为党工作数十年”的潜台词,有力地揭露了一些官员特权思想的荒谬。

思想随笔佳作本集中不少,如:狄马破“勤劳是一种美德”说,分析杨朱有没有“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谁来拔毛、谁有权逼入拔毛;朱大可通过茅台酒和月饼这两个载体,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剖析,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当下社会心理文化的病态;符号对“同床异梦”这个贬义词的质疑也很有意味——同床就该同梦吗?谁见同床同梦了?

生活随笔类,我既喜欢陈四益忆旧,讲的忽然改变了阶级成分的阶级划分理论的荒诞,也喜欢朱铁志讲伦敦见闻的“三个没想到”、张林华讲德国不来梅市铺道板的与众不同。至于采用文学虚构手法讽时忧世写得好的杂文汪强、时寒冰的作品可为代表。

我不敢说入选文章篇篇精当,但都值得一读吧。

最后我想借集子中三篇杂文的题目来与大家共勉:固然“‘呸’是射向邪恶的子弹”(姚志勇),但是,“先有志士,后有革命”(孙振军),我们每个人都要反求诸己,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做了些什么有益贡献,以便转型成功后,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回答:“那时我在哪里?”(南方朔)

谢谢各位作者和读者的支持!

2011年10月15日于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1中国杂文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鄢烈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3754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6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