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信华编著的《乱世吴王》为历史长篇小说,叙述了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期间,庐州人杨行密参加黄巢起义,应募入伍,因受上司猜忌,怒而杀之,发动兵变,赶走刺死,自己取而代之。在平定扬州叛乱后,苦心经营,严防死守,多次打败各路军阀的围攻,使江淮地区百姓避免了更大的兵祸。
图书 | 乱世吴王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付信华编著的《乱世吴王》为历史长篇小说,叙述了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期间,庐州人杨行密参加黄巢起义,应募入伍,因受上司猜忌,怒而杀之,发动兵变,赶走刺死,自己取而代之。在平定扬州叛乱后,苦心经营,严防死守,多次打败各路军阀的围攻,使江淮地区百姓避免了更大的兵祸。 内容推荐 付信华编著的《乱世吴王》讲述了,唐朝末年,群雄并起,时局动荡不安。自幼丧父失母的庐州人杨行密参与黄巢暴动,失利后,在庐州应募入伍,受上司猜忌排挤,他怒而杀之,发动兵变,赶走刺史,自己取而代之。几年后,淮南政治军事中心扬州发生叛乱,杨行密以平叛之名围城,半年后占领了扬州。北方军阀孙儒欲夺扬州,杨行密凭其惊人的毅力与之苦战了七个年头,最终打败了发展到五十万军队的孙儒。中原另一军事巨头朱温垂涎江淮地区,调集大军十万分两路南犯,杨行密以三万军队迎敌,双方决战于清口,朱温参战部队几近全军覆没。朱温的儿子在北方攻打青州,与淮南援兵较量,战败身死,部队全部渍散。朱温亲率大军二十万为儿子复仇,也被淮南兵打败。朱温从此再也不敢对淮南用兵,这使淮南百姓避免了更大的兵祸。公元902年,杨行密进中书令,封吴王。这时,他军事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几位猛悍的大将联合叛乱,他分而治之,逐一剿灭,使江淮地区走向安定。 目录 第一章 高节度江南平暴动 杨行愍饶州破重围 第二章 高濃受命追送盘缠 猎人引路走出深山 第三章 瑜城村暂栖流浪身 卤鹅店巧遇矮子娘 第四章 杨行愍情动养鹅女 众兄弟勇擒地头蛇 第五章 郑刺史廉明惩恶人 杨行愍应募当州兵 第六章 史都头复职泄私愤 杨行愍兵变夺庐州 第七章 高节度沉溺神仙梦 杨行愍错杀骁雄军 第八章 杨行愍盼子养外室 李神福匹马救舒州 第九章 袁袭分析天下大势 诸将抗击入侵强敌 第十章 吕用之见色起淫心 毕师铎一怒扯反旗 第十一章 养虎遗患高骈受困 平叛救主袁袭献计 第十二章 杨行密援军赴天长 毕师铎叛军人扬州 第十三章 杂牌奇军天长聚会 宣州叛兵上元断魂 第十四章 扬州城内活人相啖 绞索套中名将身亡 第十五章 杨行密雨夜袭扬州 秦宗衡悍兵侵淮南 第十六章 观强弱高霸顺风倒 避灾祸海陵大移民 第十七章 孙儒中计误杀降将 袁袭献策清除异己 第十八章 袁袭薄命病逝宣城 田頵奇谋攻拔常州 第十九章 蔡州悍兵三下江南 淮南雄师再人扬州 第二十章 挖祖坟蔡俦立反志 取濠泗彭奴遇贵人 第二十一章 朱延寿攻拔寿州城 顾全武大破淮南兵 第二十二章 汴兵十万侵犯淮南 沙陀骑兵扬威清口 第二十三章 破强敌杨行密受封 扩地盘田节度失算 第二十四章 受诏命吴王出奇兵 填欲壑田額举叛旗 第二十五章 杨行密诈瞎抛诱饵 朱延寿贪食吞钓钩 第二十六章 美梦破灭叛将身死 平定江淮吴王驾崩 试读章节 “杨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说话的人叫田頵,庐州吴山镇人,和杨行愍同住一村,二十出头,小杨行愍八岁,杨行愍自幼丧父失母,无拘无束,专打抱不平,身体出奇的健壮,能手举百斤,日行三百里,田頵对杨行愍佩服得五体投地。去年黄巢大军路过淮南,他随杨行愍投奔了起义军,指望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占领饶州才半年,唐军就兵临城下,情势危急万分,杨哥既然看出了敌军意图就应该劝阻毕将军。 田頵第一次流露出对杨行愍的不满:“杨哥,你有机会和毕将军接触,应该把这些告诉他,让他改变主意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让我们白白去送死,你这是怎么回事?” “我能不说吗?”杨行愍说,“毕将军认为我说的那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未必会如此,即使果真如此,也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毕将军分析,北面敌军不下两千人,如果和敌人胶着在一起,胜算极小,即使冲出去也只能进山,这么多人在山里没有给养,不困死也要饿死;东面是鄱江,河宽水深,河流分支又多,守敌上千人,很难逃出;西面,南来的信江在这里形成很宽的水域,敌军守在江边,没有船只寸步难行;而南面虽然信江分支和鄱江相接挡住去路,但是南面敌军守备薄弱,可以伺机夺取船只,现在是枯水季节,还可以找水浅的地方涉水过河,所以,毕将军认为从南面突围最合适。” 田頵长叹一声:“完了完了!毕将军太天真,我要是高骈的话,就在信江那边设下埋伏,等这边的人半渡的时候,开弓放箭,看何处可以逃生!毕将军如此固执,愚蠢!这样的人掌兵,真是悲哀!既然如此,那他叫你去干什么?” 杨行愍勉强笑笑:“毕将军给我升官,让我担任突击队长,带五十人到北面去牵制敌军,不让敌军往南集结。” 田頵说:“他自己畏惧敌军强大,却让你只带五十人去对付二千人,还给你升官,分明是哄你高高兴兴去送死。” 杨行愍不这样认为,他说:“田頵,别讲风凉话,这叫临危受命,毕将军为了减轻南面突围的压力,丢卒保车,也算是为大局着想,再说,我这个卒子也未必丢得了。试想,我们如果在天亮之前悄悄靠近,趁其不备突然冲关,只要甩开敌人进到深山,敌人再多也莫奈我何。至于粮食,山里的野果野菜可以充饥,还愁走不出大山?倒是毕将军自己,我真替他们担心,我总觉得老谋深算的高骈正张网以待,是鱼死还是网破,现在还真说不清楚。” 田頵说:“其实还没到非钻网不可的地步,不是去搬救兵了吗?坚守几天,说不定救兵就到了。” 杨行愍说:“不行啊,我也这样说过,毕将军当时显得很悲戚,他告诉我,派出去的几拨向黄巢求救的人一直没有音讯,昨夜有一人摸黑越过敌军的封锁,回到城里,带回的消息却是:黄巢起义军在浙东和福建诸州的主力部队分别遭到高骈手下大将张磷和梁瓒的攻击,我起义军大败亏输,秦彦等二十多名将领被生擒,余众已逃往岭南。这里的粮食维持不下去了,没有任何外援和物质供应,弃城突围也是迫不得已。” 听到这里,士兵们都非常惊讶,怎么会是这样?自从黄巢自号“冲天大将军”在淮北起事,那真是风起云涌势如破竹,先在淮北攻陷沂州、濮州,接着攻陷宋、汴二州,转而袭击卫南、叶、阳翟等地,而后跨过淮水,横扫淮南,随后渡过长江,攻下饶、信等州,去年年底兵入浙东,并一举占领福建诸州。起义军所到之处,唐军大多不敢应战,有的望风而逃,有的躲进城堡,仅作壁上观。而现在不到一个月,声势浩大所向披靡的起义军部队却被高骈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真是兵败如山倒啊! 救兵是没有指望了,那就只有突围,走南边还是走北边,事关生死,士兵们从杨行愍那里看到一线生的希望,都想跟着杨行愍,有人试探着问:“杨大哥,你那五十人是自己挑选还是毕将军指派?” 杨行愍说:“毕将军让我在全军中挑选。” “太好了!”士兵们欢呼起来,“我跟着杨大哥!”“我也跟着杨大哥!”“我们都跟着杨大哥!” “谢谢兄弟们信任我,这房里正好五十人,很多是我们庐州老乡,大家这么久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死关头互相照应,好!就这么定了!” 刚接到任命时,杨行愍还担心没人愿意走北门,毕竟敌我兵力是四十比一,太过悬殊。现在他心里踏实了,说:“时间不早了,赶紧睡觉,养足精神,五更时分,我叫醒大家。” 这时,一个身材不高外号叫矮子的士兵说:“杨大哥,我们年前宰杀的肥猪,现已经腌成腊肉,毕将军曾说在元宵节给我们每人供应半斤,到现在还没吃到呢,让毕将军给我们吧,往后就没有机会了。” 大家哄笑起来。杨行愍说:“说的是,出发前我找毕将军要去。现在睡觉,只有几个时辰了。” 营房终于安静下来,杨行愍躺在床上想,敌人的目的是要消灭我们起义军,他们一定会密切监视这座城池,或许敌人的前哨就在离城不远,如果我们直奔北门而出,则很有可能被敌人觉察,敌哨只要发声喊,首尾呼应,大批敌军立刻就会严阵以待,那我们就完蛋了,东北方向有块沼泽地,草下面有稀泥和积水,那里应该没有敌军的哨探,这地方倒是可以利用。还有,高骈会不会防备有人从背后偷袭?他会采取哪些措施?会不会在通往山里的路上挖陷坑?杨行愍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杨哥,”睡在他身边的田頵说:“我觉得走北门不太安全,我建议走东北角门,从涵洞里面爬过环城的大路,再穿过一片沼泽地,我们就可以人不知鬼不觉绕到敌人营寨后面去。” “行!兄弟,我们想到一块去了,睡吧!”杨行愍听后十分高兴。 田頵说:“还睡什么?你听,敲五更了!”P3-5 序言 拿到付信华先生的《乱世吴王》书稿之前,颇有点好奇:作为一位年近六旬才涉足文学创作的“新手”,他为什么要截取“十国”这么一段并不光彩熠熠的历史、选择杨行密这么一个“知名度”并不很高的人物来写作他的首部长篇大作呢? 老实说,起初我对这个题材兴趣不大。因为我认为历史小说的艺术成败首先在于选材是否得当,比如姚雪垠之于“李自成”,熊召政之于“张居正”,而杨书案选择“黄巢起义”以及孔子、庄子等“诸子”系列。这几位都是湖北作家,他们以经典性质的创作成就确立了湖北在中国历史小说创作上的高峰地位——我不否认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都是我打小至今十分敬佩的师长,然而,我还是觉得,他们的成功,首先是选材的成功。冒昧地说,至少有一半来自于题材重大与万众瞩目。 付信华先生却选了一个冷门题材、冷门人物。普通读者对“十国”这段中国历史的黑暗时期并不熟悉,对杨行密这个“吴王”也了解不多,如果从文学功利的角度讲,可以说,《乱世吴王》首先在选材上就输了一着。当眼下人们热切关注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大秦大汉大唐大宋乃至大明大清的时候,你却“逆流而行”,这不是自找没趣吗?毫无疑问,这种选材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但是我要说,这种选材的“大胆”正是付信华先生的可贵之处。《乱世吴王》以十国局面形成之初藩镇割据为大背景,成功写出了杨行密由一个黄巢起义军小头目逐步蜕变成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继而在江淮地区战胜各路军阀,最终雄据一方奠基吴国的故事。跟随他的叙述,你仿佛走进了那个群雄并起纷繁复杂的历史场景之中。而此前我们对那段特殊历史是多么陌生! 杨行密其人其事,历史记载极少。自他出道至转身为吴王,时间跨度二十多年,然而,要理顺与杨行密有关联的历史事件轮廓,厘清人物之间关系及其走向,还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十国时期,大小军阀无数,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兵燹不断,民不聊生,残酷的战争致使社会经济受到极大影响,人民还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想客观真实而又尽量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全貌,不仅付信华先生很难做到,历史学家同样也有一定的难度。但令人欣慰的是,作者在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之间选择了一条灵活变通的路子,既留心人物形象的创造,又不忘再现当时当地的历史氛围,从而给读者留有可供再认识、再评价的余地和空间。 《乱世吴王》的“男一号”杨行密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杨行密军事家的才能,政治家的风范,都在作品中得到了较好体现。从他对战争的指挥、局面的掌控、人才的利用、对社稷的责任担当等方面展现的独特个性中,透出作者对战争的唾弃和对和平的向往,以理想主义色彩抱以对历史人物的否定与肯定,显示出作者深邃的眼光、老到的阅历和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的演绎能力和驾驭能力。 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很难打动读者的。在《乱世吴王》中,大小人物近130个,虽然多数人物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但主要人物的塑造还是把握得比较好。除杨行密之外,高骈、毕师铎、田頵、郎幼复、袁袭、吕用之、李神福、安仁义、朱全忠、朱延寿、庞师古、崔太初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是历史题材,却颇有武侠小说的描写手法。尽管没有梁羽生的武侠人物所具有的丰富社会内涵,也没有古龙小说以细腻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复杂情感的“诗性”,却有某些金庸武侠人物亦正亦邪的反传统精神的影子,比如:临死不降的安仁义、杀人机器朱全忠等等。当然,作品更多的还是受古龙小说影响较大。作品中主人公人格变态,大都怪诞、孤僻、猜忌、固执、自尊,不乏又是多情的爷们。比如:杨行密、吕用之、朱延寿等等。 形象塑造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在人物刻画方面,《乱世吴王》采用行动描写居多。作品以战争为主线,以各色人等命运变幻为辅线,无论是上层人物还是底层人物,无论是奸雄还是愚忠,人物的命运始终随着战争的胜败而起伏改变,从而描绘出十国时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现实。作者还以较大篇幅写杨行密对郑綮高风亮节的敬重,对史大珠之流官商勾结的惩治,对社会底层如矮子、卖鹅女、莽子、五骡子、小商小贩等的同情和帮助,试图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来揭露社会的贪腐与黑暗,这也给作品增添了一些隐喻当下现实的思想内涵。 有了这么多个性洋溢、生龙活虎的人物,我们应该会得到一个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显然,《乱世吴王》多少汲取了《三国演义》、《水浒》的讲故事传统,力求情节曲折,悬念不断,伏线千里,引而不发,不论情节多么平凡、甚至枯燥,还是想方设法让人能够看下去。不苛刻的话,你可以看到有如古龙武侠小说那种巧中含巧、真中套假、假中存真、变幻莫测的情节特色。比如吕用之溜须拍马,迷蒙高骈的情节,令人发指;作为杨行密同乡的生死兄弟田頵,为杨行密赴汤蹈火,甚至为杨行密与朱夫人操办婚事,尽职尽责,为其打下最后贪婪而亡的伏笔,其情节让人心碎;李神福突死而复生,还没有醒过神来就要毛遂自荐要求再领兵击敌,又瞬间暴亡,其情节感天动地;杨行密以装瞎为幌子,周密设下陷阱锤杀朱延寿,与杨行密肝胆相照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崔太初,煞费苦心开导朱延寿悔过自新,顾全大局,以避一死,却恰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了与杨行密天衣无缝的配合,顺利除掉朱延寿情节,庞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不仅迷惑了一大批杨行密身边的人,对读者多少也有迷惑,都算得上是巧妙之笔。 一部作品如果没有新颖曲折、“独此一家”的故事情节,读者看不下去,这是最令人不快的事。我觉得《乱世吴王》是能够吸引读者看下去的。但是也有遗憾。由于人物和事件众多,给情节的设置、故事的展开带来了一些困难;而作者对故事的提炼不够,宏观把握也有疏漏,因此故事的整体连贯性就显得不够紧凑,个别章回的结构转承衔接也缺乏逻辑性和必然性。 从人物形象上看,当然也有不足。如果认真阅读,我们会感到一些人物尚停留在言行表面但并未进人心理层面、一些人物个性不够鲜明甚至有雷同之处,同时也缺乏对人物在特殊环境下“不一样表现”的烘托描写……这便或多或少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但总体来说,我还是认为《乱世吴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远非尽善尽美,但作者的勤奋努力天日可鉴。它至少能让你进一步了解十国,认识古老中国的十国时期那些个黑暗的血泪史。读它,如果能在我们脑海里唤起即使是一丝丝有关民族苦难感、有关历史沉重感的共鸣,这便是它的价值所在了。 在湖北这个历史小说的大省、强省,正是因为有付信华老先生等多位作家朋友日积月累的默默耕耘、不急不躁的不断进取,才让我们总是可以怀着更多更美好的期待! 2013年10月1日于汉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乱世吴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付信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60809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3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6 |
CIP核字 | 2014012587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07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