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鲁滨孙变形记(汉译文学改写现象研究)(精)/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鲁滨孙变形记:汉译文学改写现象研究》是应用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对汉译文学中的改写现象进行研究,试图将汉译文学改写的个案或现象视为中国20世纪历史的碎片,借此去认知某一特定时代的文化与文学的独特光影。书中选择了《鲁滨孙漂流记》、《简·爱》、洋孝子孝女故事,及高尔基、普希金以及翻译序跋等个案,聚焦其译作和评介中的改写问题,由内而外探究汉译文学改写现象的发生与译者的政治立场、文化身份、美学追求及其所处社会语境的关联,由此呈现在思想、观念、情趣等层面,中国与世界相交融与激荡,相拒斥与杂生的复杂历史面影。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汉译文学研究”的名与实 第二节 方法:改写现象的内与外 第一章 汉译鲁滨孙形象的文化改写与征用 第一节 维新话语中的沈祖芬本 第二节 革命话语中的《大陆报》本 第三节 传统儒学话语中的“林译”本 第二章 以洋孝子孝女故事匡时卫道 第一节 林译“孝友镜”系列改写中的伦理教化 第二节 从“天使”到“孝女”:《孝女耐儿传》与《老古玩店》 第三节 五四“铲伦常”论争之反思 第三章 汉译《简·爱》的通俗化改写 第一节 周瘦鹃对《简·爱》的言情化改写及其言情观 第二节 伍光建对《简·爱》宗教叙事与隐喻的删节 第四章 评介中的改写:域外作家形象的流变与征用 第一节 高尔基:从同路人到左翼文学运动的导师 第二节 普希金:从贵族到人民的诗人 第五章 译序跋中的改写:观念之流变 第一节 译序跋中的“战争”观念 第二节 译序跋中的“革命”观念 第三节 译序跋中的“人”之观念 结语 征引文献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鲁滨孙变形记(汉译文学改写现象研究)(精)/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今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3741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1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23 |
| 出版时间 | 2023-03-01 |
| 首版时间 | 2023-03-01 |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教师、学生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78 |
| CIP核字 | 2023027223 |
| 中图分类号 | I04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