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指向一种结构之学、诗性之学、生命之学与文化之学,揭示了现当代小说叙事转型、文学心路以及纯文学话语演变的重要理论、历史和学术范畴。所谓结构,是确立诗性文本因果关系、叙事模式的逻辑依据和理论工具,实质在于研究视野上的突破与重建,以相对规范化的叙事学方法,深入诗性小说叙事的多维建构。诗性叙事不仅存在相对具体的语义结构,还牵系了诸多文本内、外因素,又是一种相对宽泛、不乏理想主义色彩的诗学、美学乃至文化现象。在此意义上,叙事传统也就构成一种有着时间、机制以及精神一致性与整体性的诗性文学传统,叙事观念、结构范型、生命意识与人生情怀的绵延、变迁,彰显出诗与非诗、个体与社会、文学与文化等话语之间的冲突、交汇与“共振”。
作者简介
席建彬,江苏连云港人,文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思潮、小说叙事理论以及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型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教改重点研究项目等多项,出版《文学意韵中的结构诗学》《中国现当代抒情小说研究》等著作多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全国博士生论坛(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最佳学术创意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绪论 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有待厘清的“叙事”转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
第一章 叙事传统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晚清:过渡期的小说叙事问题
第二节 20世纪20—30年代:叙事传统的生成与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40—70年代:叙事传统的转化与沉潜
第四节 20世纪80—90年代:叙事传统的复苏与变异
第二章 叙事传统的存在形态
第一节 叙事传统的生命伦理:乡土、欲望与神性
第二节 叙事传统的话语构成:作者、文本与世界
第三节 叙事传统的诗学实践:结构的调适与变形
第三章 叙事传统的乡土诗学
第一节 苦难中的眺望:以鲁迅、芦焚、萧红小说为例
第二节 幻灭的田园及其困境:以废名小说为例
第三节 土气的诗意:以孙犁小说为例
第四节 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以汪曾祺小说为例
第五节 世俗时代的诗意终结:以贾平凹小说为例
第四章 叙事传统的欲望诗学
第一节 欲望净化的伦理归途:以郁达夫小说为例
第二节 欲望的力与美:以沈从文小说为例
第三节 商业化的欲望颓变:以《月牙儿》为例
第四节 欲情的隐匿与建构:以《百合花》为例
第五节 粗野冲动的生命异彩:以《红高粱》为例
第五章 叙事传统的神性诗学
第一节 爱与美的祝福:以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小说为例
第二节 存在主义的迷思:以《伍子胥》为例
第三节 救赎与诗意的消解:以《施洗的河》为例
第四节 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档案”:以《金牧场》为例
第五节 形象的“思辨”:以《务虚笔记》为例
第六章 叙事传统的反思
第一节 突破与重建
第二节 发现与误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世纪中国诗性小说的叙事传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席建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63151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24-03-01
首版时间 2024-03-01
印刷时间 202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76
CIP核字 2024026916
中图分类号 I207.42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7: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