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群书治要孝经讲记/刘余莉细讲群书治要系列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全书共十五讲,包括原文、重点字词解释和讲解。重点在结合当代实际进行讲解。作者指出:践行孝道能培养人的感恩心、恭敬心、仁爱心、责任心,就能够严修私德,处理好家庭和私人交往领域中的种种伦理关系。而将这种善心扩而广之,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可移孝作忠,成为一种公德。全书在深厚学养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 作者简介 刘余莉,1973年生,内蒙古赤峰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人民网·理论版》文化教育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曾应邀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学术访问,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演讲和研讨。2015、2016、2017年连续三年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就“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助推“东学西渐”。 中文代表著作为《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平治天下》《(群书治要)的领导智慧》《政德》《半部(论语)治天下》《(群书治要)十讲》《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大家都学感应篇》《通往自我觉醒之路》《志于道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等,主编大型丛书《(群书治要)校订本》(宣纸版)、《(群书治要)译注》(精装10册)、《文白对照(群书治要)》。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群书治要)中的德福观研究》(一般项目)。 《志于道: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课题“社会结构转型与文明塑造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一讲 仲尼居,曾子侍 第二讲 文王事父、文帝事母的榜样 第三讲 守富贵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四讲 承传家风家业的方法 第五讲 寻常百姓家的孝道 第六讲 以仁恕存心的子羔 第七讲 敬重妻子,敬重自身 第八讲 敬重父亲的最高境界 第九讲 做人的四个庄重 第十讲 事亲的五种孝行 第十一讲 “管仲论相”的智慧 第十二讲 道德教育的三个重点 第十三讲 中国人的大天下情怀 第十四讲 一味地顺从是孝吗 第十五讲 齐景公和晏子的道义之交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群书治要孝经讲记/刘余莉细讲群书治要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余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2661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7 |
出版时间 | 2024-03-01 |
首版时间 | 2024-03-01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6 |
CIP核字 | 2022248453 |
中图分类号 | B82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